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608411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10.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创建培训 1 概念与定义2 双重预防体系概述3 风险辨识管控4 隐患排查治理5 常态化 动态化与信息化 主要内容 01 概念与定义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但是 一个理念 安全风险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 是指事故 事件 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 是指事故 事件 一旦发生后 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 可能性 严重性 风险事物的不确定性对终极目标的影响 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 设备 部位 场所和区域以及实施的作业活动 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安全风险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 是指事故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 是指事故发生后 造成的人

2、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 可能性 严重性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根源 状态或行为 或它们的组合 安全风险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 是指事故 事件 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 是指事故 事件 一旦发生后 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 可能性 严重性 危险指系统中存在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由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风险与危险源与隐患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 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危险源的客观存在产生了风险 风险来自于危险源 风险伴随着危险源永远存在 危险源不一定就是隐患 但隐患一定就是危险源

3、风险与危险风险的不确定性 危险的可感知性和危机行 危险源的分类第一类就是指能量或能量载体 第二类是指人的行为与物的状态 隐患 危险源 人身伤害 健康损害 财产损失 根源 行为 状态 危险源的构成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 或 健康损害和 或 财产损失的根源 状态或行为 或它们的组合 能量载体 行为状态 变电所 锅炉 电炉 转炉 煤气 氧气 液氧储罐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充分条件 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性和可能性大小 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风险与危险源 能产生能量的能量

4、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以及危险物质的生产或储存装置是第一类危险源 例如 煤气 煤气罐 打开煤气罐使用后忘记关闭的行为 煤气罐生锈腐烂的状态 它是客观存在的 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如 设备 设施 工作场所 危险物质 快速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 高处坠落的物体具有的势能 以及声 光 电能 有毒或可燃气体等等 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或主体因素 是 罪魁祸首 并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例如 煤气罐漏气失火 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主要指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 是否与隐患的定义相似 它是造成第一类危险源失控从而发生事故的充分条件 风险与危险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危

5、险源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 而风险则是人们对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主观评价 没有危险源的存在就不会有风险 因此 对于危险源而言 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它 因为只有找到它 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防控 所以要发动全员参与危险源的辨识 相反 风险是对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的主观评价 需要尽可能客观 公正评价其危险程度 以便决定是否防控及如何防控 因此 对于风险的评价并不需要全员参与 而是要求具有一定经验 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进行客观 公正地评价 危险源与风险 一个为客观存在 一个是主观判断 差别之大 一目了然 风险与危险源区别与联系 1 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 危险源是风险的载

6、体 风险敷在危险源身上 2 控制风险首要任务是控制和减少风险转化为隐患的可能性 其次是排查治理隐患 防止隐患演变发展成事故 3 影响可能性大小的首要因素是管理状态 在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前 后果的严重性是可以客观推定的 4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 则风险很大 事故发生的频次高 而后果相对较轻 则风险很小 煤气罐爆燃的不同地点 5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趋向无穷小 即使客观后果严重 则风险很小 6 不论后果多么轻微 在风险控制上均应追求可能性趋向无穷小 安全风险强调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其中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 发生时间的不确定和导致结果的不确定等等 无论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是后果的严重性 都是人们在

7、其发生之前做出的主观预测或判断 具有主观性 因为一旦事故发生成为了现实 就成了确定性的东西 自然就不再是风险了 1安全具有相对性 2风险控制水平只能实现更低 零风险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3可接受风险与不可接受风险也是相对的 隐患 事故隐患 安全隐患企业违反安全生产 职业卫生法律 法规 规章 标准 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 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 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 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 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 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

8、 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隐患治理 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危险源 风险 隐患 事故 受控状态 部分失控 完全失控 02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概述 什么是双重预防体系 双重预防体系就是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 以风险为核心 坚持超前防范 关口前移 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是管风险 以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 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 分级管控风险 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 第二道是治隐患 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 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 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 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体系是机制的载体 机制是体系的内核

9、VS 双重预防体系 基于过程 标本兼治 治未病 以疏导为主 注重事前预防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基于结果 治标 治已病 以封堵为主 注重事后处理 单纯以隐患排查进行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 风险辨识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隐患排查治理反过来指导风险辨识管控进一步完善 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 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目的 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 隐患认不清 风险想不到 事故管不住 的突出问题 强调安全管理关口前移管风险 重心下移抓基层打基础 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 要强化风险意识 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 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 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

10、 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形成有效管控风险 排查治理隐患 防范和遏制事故的思想共识 推动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 隐患自查自治 政府领导有力 部门监管有效 企业责任落实 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 促使企业形成常态化 动态化 标准化 信息化运行的工作机制 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夯实遏制事故的坚实基础 双重预防体系目标任务 双重预防体系路径 思路 省级统筹 市县推动 行业指导 企业落实 通过工艺严防 设备严控 人员严管 过程严治 源头严控 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 职工行为安全 园区公共安全水平 以基层基础建设的高质量推动安全发展的高质量 双重预防体系

11、着眼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 紧盯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 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夯实遏制事故的工作基础 基于事故的发生机理 从危险源辨识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 按照问题导向 坚持重大风险重点管控 针对事故的形成过程 按照目标导向 坚持一般隐患当场纠正 重大隐患限期治理 有针对性地防范遏制事故发生 作用 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特点 关口前移 超前预防系统化辨识管风险 重心下移 清单化 动态化排查治隐患 抓基层打基础 全员 全方位 全过程参与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由临时对策向长效机制转变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总体内容 建立风险清单和隐患清单建立风

12、险隐患台账和数据库制定风险管控措施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风险明白卡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全面辨识和排查岗位 企业 区域 行业 区域 城市安全风险和隐患 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与分级 建立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 重点关注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 采取工程 技术 管理等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和治理隐患 构建形成点 企业 线 行业 面 区域 有机结合 省市县乡全面覆盖 各行各业全面贯穿 持续改进 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 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 智能化 切实提高防范

13、和遏制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构建步骤 开始 运行 创建流程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Step5 Step6 Step7 Step8 Step9 Step10 Step11 组织机构 人员培训 确定风险点 风险辨识 风险评价 划分风险等级 编制风险点清单 编制风险防控方案 形成风险分级管控运行机制 双重预防体系评估 持续改善 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程序 危险源识别材料汇总 定期修订完善 各岗位 车间 部室逐级评审完善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编制实用性隐患排查表 组织各类隐患排查 定措施定方案定时间定责任人定资金 整改复查 确认 整改措施完

14、成情况 落实奖惩制度 安全责任奖励办法等制度 定期汇总 复查 对危险源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公司级 车间级 部门级 部门级 车间级 1 企业内部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组织架构 领导小组 以总经理为组长 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 各部室 车间负责人 工艺员 设备员 安全员 电气仪表专业人员及部分员工代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工作小组 安全部成立以部长为组长 部室科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 生产车间成立以车间主任为组长 班组长为副组长 车间工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 前期基本工作流程 基本要求 机构要求 方案要求 制度要求 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制度 责任制度 风险点辨识 评估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隐患排查

15、治理制度 重大安全风险公告制度等 明确工作目标 实施内容 责任部门 保障措施 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 一把手牵头成立领导班子和专门机构 不能是临时的 实现全员参与 全岗位覆盖 全过程管控 全时段落实 明确每个领导的责任和任务 组长 总经理 负责总体协调和推进 副组长 各分管副总 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识别 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成员 各部室 车间负责人 工艺员 设备员 安全员 电气仪表 员工代表等人员 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职责分工明确 任务目标清晰 人员构成覆盖面要广 全 1 企业以正式文件明确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组成人员应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 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

16、要岗位人员 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全面负责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2 企业应明确领导小组成员每个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履行的职责 并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增加安委会 安全领导小组相关职责 3 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明确工作分工 工作目标 实施步骤 工作任务 责任人与分工 进度安排等 关键少数 一把手 强调说明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不是 另起炉灶 风险管控是基于风险辨识的基础 排查确认风险点 风险点既是风险的源头也是隐患的源头 隐患排查治理就是管控安全风险 风险管控体系是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深化和细化 完善与补充 是安全管理制度系统性 针对性 实用性的提升过程 2 编写体系文件 指导手册或指导书是开展双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性和基础性文件 在持续的深入推进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确保文件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2 编写体系文件 解决双体系建设工作怎么干 谁来干 干什么的问题 合理 健全 与时俱进的制度是双体系健康 持续 全面 深入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编制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双体系建设奖惩管理制度 2 编写体系文件 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程序 2 编写体系文件 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