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校2020届高三化学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607946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校2020届高三化学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市校2020届高三化学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市校2020届高三化学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市校2020届高三化学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市校2020届高三化学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校2020届高三化学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校2020届高三化学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氧化钙、硅胶和还原性铁粉都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 土壤具有良好的保肥能力,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系C. 硅橡胶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D. 稀土金属被称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可改善合金的性能【答案】A【解析】【详解】A还原性铁粉不具有吸水性,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故A错误;B土壤胶粒带负电荷,能吸附带相反电荷的氨根离子,可用胶体的知识解释,故B正确;C硅橡胶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常用于航天航空工业,故C正确;D在合金中加入适量稀土金属,能大大改善合金的性能,

2、所以稀土元素被称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故D正确;答案为A。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31 g P4中含PP键的数目为NAB. 常温常压下,46 g NO2与92 g N2O4所含的分子数相同C. 一定条件下,6.4 g铜粉与过量的硫粉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AD. 标准状况下,将22.4 L Cl2 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数为NA【答案】D【解析】【详解】A每个P4中含6个PP键,31 gP4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则31 g P4中含PP键的数目为1.5NA,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存在2NO2 N2O4,则1molNO2与

3、1molN2O4所含的分子数不相同,故B错误;CCu和S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u2S,则6.4g铜粉与过量的硫粉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完全溶于足量NaOH溶液中生成NaCl和NaClO,转移电子数为NA,故D正确;答案为D。【点睛】顺利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如选项B中存在的可逆反应;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3.下列实验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检验铵根离子B. 制

4、取乙酸乙酯C. 比较N、C、Si的非金属性D. 检验碘离子【答案】B【解析】A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氨气生成,可知溶液里有NH4+,故A正确;B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里易水解,无法收集到乙酸乙酯,故B错误;C通过硅酸钠溶液变浑浊,可知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得出氮、碳、硅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C正确;D混合振荡后,CCl4层显紫色,可知溶液中有I-,故D正确;答案为B。4.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五种元素,A、B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常用作制冷剂,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化合物DC中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的原子序数之和是E的两倍。下列说法

5、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CBAB.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ECC. 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ED. 化合物DC与EC2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B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常用作制冷剂,制冷剂为氨气,所以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为镁元素,化合物DC中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C为氧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之和是E的两倍,则E为硅元素。A. 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 B CA,故错误;B. 氧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

6、E,故错误;C. 氮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所以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硝酸大于硅酸,故正确;D. 氧化镁含有离子键,二氧化硅含有共价键,故错误。故选C。5.一种新型锰氢二次电池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以MnSO4溶液为电解液,碳纤维与Pt/C分别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Mn2+ 2H2OMnO2 + 2H+ 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充电时,碳纤维电极做阳极B. 充电时,碳纤维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C. 放电时,电子由Pt/C电极经导线流向碳纤维电极D.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MnO2 + 4H+ 2eMn2+ 2H2O【答案】B【解析】【分析】新型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碳纤维表面MnO2发生还

7、原反应生成Mn2+,为正极;充电时是电解池,碳纤维表面Mn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nO2,为阳极。【详解】A充电时是电解池,碳纤维表面Mn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nO2,则碳纤维电极做阳极,故A正确;B充电时,碳纤维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n2+ 2H2O-2e= MnO2 + 4H,附近溶液的pH减小,故B错误;C放电时是原电池,碳纤维为正极,Pt/C为负极,则电子由Pt/C电极经导线流向碳纤维电极,故C正确;D放电时,碳纤维表面Mn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n2+,电极反应式为MnO2 + 4H+ 2eMn2+ 2H2O,故D正确;答案为B。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8、取1 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后取少量溶液,加入少量新制Cu(OH)2,加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向装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裂化汽油,充分振荡并静置,下层为橙色裂化汽油可以萃取溴C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SO2是酸性氧化物,还具有漂白性D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AgNO3溶液,a中溶液变蓝,b中产生黄色沉淀溶液中存在:I3I2 + I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时,需要先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和起催化作用的硫酸,否则加入的少量新制Cu(OH)2会被酸溶

9、解,加热后无砖红色沉淀,则无法判断蔗糖是否水解,故A错误;B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烯烃,加入溴水会发生加成反应,则溴水中的溴不能用裂化汽油来萃取,故B错误;C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则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与漂白无关,最终不会褪色,故C错误;D由现象可知溶液中含碘单质、碘离子,则溶液中存在:I3-I2+I-,故D正确;答案为D。7.常温下,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某酸HX,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滴定过程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 常温下,HX的电离常数约为1105C. 点d溶液中:c(Na+)c(X)c(OH)c(H+)

10、D. 点b溶液中:c(HX) + c(H+)c(OH) + c(X)【答案】B【解析】【分析】由滴定曲线可知,加入NaOH溶液20.00mL时,酸碱恰好中和,根据c(酸)V(酸)=c(碱)V(碱)可知,酸H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 molL-1;未滴定时溶液pH=3,可知酸HA为弱酸。【详解】A由图示可知,滴加20mLNaOH溶液恰好反应时生成NaX,溶液呈碱性,则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故A错误;Ba点pH=3,c(H+)=110-3mol/L,则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0-5,故B正确;C点d溶液中加入40mL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质为等浓度的NaX和NaOH,X-部分水解,则c(

11、OH-)c(X-),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OH-)c(X-)c(H+),故C错误;D点b溶液中加入10mL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质为等浓度的NaX和HA,此时溶液显酸性,即HX的电离大于X-的水解,溶液中c(Na+)c(HX) ,另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c(Na+)+c(H+)c(OH)+c(X),则c(HX)+c(H+)c(OH)+c(X),故D错误;答案为B。8.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大于10就可能发生爆炸,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回答下列问题:(1)在处理废水时,ClO2可将废水中的CN氧化成CO2和N2,该反应的离

12、子方程式是_。(2)某小组按照文献中制备ClO2的方法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备ClO2。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_。装置B的作用是_。装置A用于生成Cl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测定装置C中ClO2溶液的浓度:取10.00 mL C中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KI溶液和H2SO4酸化,然后加入_作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Na2S2O3标准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 + 2S2O322I+ S4O62),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C中ClO2溶液的浓度是_molL1。【答案】 (1). 2ClO2 +

13、 2CN2CO2 + N2 + 2Cl (2). 稀释二氧化氯,防止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或防倒吸 (3). 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 (4). 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 (5). 淀粉溶液 (6).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7). 0.04000【解析】【分析】(1)ClO2可将废水中的CN-氧化成CO2和N2,ClO2自身被还原为Cl-,据此书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根据图示:A装置制备ClO2,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B装

14、置为安全瓶,可防倒吸;(3)根据滴定原理,KI在酸性条件下被ClO2氧化为I2,反应为:2ClO2+10I-+8H+=2Cl-+5I2+4H2O,故选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液滴定锥形瓶中的I2,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锥形瓶内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根据关系式:2ClO25I210Na2S2O3,则n(ClO2)=n(Na2S2O3)=0.1000mol/L0.02L=0.0004mol,据此计算可得。【详解】(1)ClO2可将废水中的CN-氧化成CO2和N2,ClO2自身被还原为Cl-,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2CN-=2CO2+N2+2Cl-;(2)氮气可以搅拌混合液,使其充分反应,还可以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已知二氧化氯易溶于水,则装置B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NaClO3和H2O2的混合液中滴加稀H2SO4即生成ClO2气体,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同时会得到氧化产物O2,根据质量守恒可知有Na2SO4生成,则结合原子守恒,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3)根据滴定原理,KI在酸性条件下被ClO2氧化为I2,反应为:2ClO2+10I-+8H+=2Cl-+5I2+4H2O,故选用淀粉溶液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