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602186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汕头市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 学本试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共65题,考生只作答60题。共9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C:12 S:32 Na:23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氢氧化钠 B.硫酸 C.蔗糖 D.氯化钠2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是A.二氧化碳 B.稀盐酸 C.蔗糖 D.硫酸铜晶体3为了使广东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目前我省某些城市对没有申领到“绿色”通行证的高污染车实行限行。高污染车排出的尾气中所含的污染物除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

2、物、一氧化碳外,还主要含有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水蒸气 D氮气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5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A.K+、H+ 、SO42+、OH- B.Na+ 、Ca2+、CO32-、NO3-C.Na+、H+、Cl- 、CO32- D.Na+、Cu2+ 、Cl-、SO42+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SO42- + Ba2+ = BaSO4表示的是A.Ba(NO3)2+H2SO4=BaSO4+2HNO3.Na2SO4+BaCl2=2NaCl+BaSO4C.Ba

3、CO3+H2SO4=BaSO4+H2O+CO2D.H2SO4+BaCl2=2HCl+BaSO47在0.5molNa2SO4中含有Na+的数是A.3.011023 B.6.021023 C.0.5 D.18将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3 mol/L B.0.03 mol/L C.0.05 mol/L D.0.04 mol/L9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10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4、金属元素 B.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C.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11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 B.能与酸反应的物质C.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 D.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12在溶液中不能与Al3+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氯离子 B.氢氧根离子 C.氢离子 D.钠离子13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A. SiO2 B. Na2SiO3 C. Si D. SiC14下列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A. 次氯酸钠溶液 B. 氯水 C.漂白粉溶液 D.氯化钙溶液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有发光现象 B.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

5、应C.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D.燃烧一定要放出热量16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氮气 B.一氧化氮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17在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氢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氮 D.氧气8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B.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C.浓硫酸与铜反应 D.三氧化硫与水反应19关于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没有差别,原子的运动也是杂乱无章的B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D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低的、能量高

6、的都有可能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0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Na、Mg、Al、SBC、N、O、F CF、Cl、Br、IDLi、Na、K、Rb21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Cl: B. OH: C. HCl: D. Na2O2: 22已知 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2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7、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24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D称量物质时先取大砝码,再依次取较小的砝码25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02 mol/(Lmin) B1.8mol/(Lmin) C1.2 mol/(Lmin) D0.18 mol/(Lmin)26前不久,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三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是18572Hf。下列关于18572Hf

8、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2 B该元素的中子数是113 C该元素是一种新原子 D该元素是一种新元素 27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28烃类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结合方式是A.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 B.通过非极性键 C.通过两个共价键 D.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29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结方式不同30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有盐类物质生成 B.有酯类

9、物质生成 C.有醇类物质生成 D.有酸类物质生成 二、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其中31-45为必做题,46-50为选做题,分别为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技术”模块内容,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作答,每位考生满分为40分)31为实现消除碘缺乏症的政府目标,卫生部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和I-可发生反应:IO3- + 5I- + 6H+ = 3I2 + 3H2O.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纯在。可供选用的物质有:自来水 蓝色石蕊试纸 碘化钾淀粉试纸 淀粉 食盐 食醋 白酒。进行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

10、是A. B. C. D.32X、Y、Z三种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则这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是AXZ BXZ CXZ DZX33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均能跟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10 20mL 3mol/L的盐酸溶液 B20 30mL 2mol/L的盐酸溶液C20 20mL 2mol/L的盐酸溶液 D20 10mL 4mol/L的盐酸溶液3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B化学反应中1mol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电子的数目为2NAC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NA个

11、水分子D22.4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A3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苯的是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36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成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37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 B电流从锌片流向铜片C氢气在锌片上析出 D若锌片、铜片同时有气泡冒出,则说明锌片不纯38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A.CuSO45H2O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钙39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甲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发生反应 B.乙烯通入溴水中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40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将A、D 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