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政公用设施十三五规划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598545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政公用设施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桂林政公用设施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桂林政公用设施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桂林政公用设施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桂林政公用设施十三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政公用设施十三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政公用设施十三五规划(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市市政公用设施“十三五”规划(2016-2020) 2018年1月46目 录前 言3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面临挑战4一、发展现状4二、存在问题8三、面临挑战10第二章 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12一、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12二、发展规划的目标13三、发展规划的原则19第三章 发展规划的任务21一、加强城市路网的建设管理21二、加强城市用水和供水设施的建设管理25三、加强城市照明设施管理和节能改造29四、加强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推动燃气行业科学发展32五、加强市政公用设施信息化建设36六、加强市政公共安全和应急抢险体系建设38七、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降低能源消耗39八、十三五发展规划指标体系40第四章

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1一、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41二、健全法规标准,强化规划实施42三、创新投入机制,加大保障力度43四、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危机应对能力44五、加强宣传引导,建设全民城管46附表一 市政事业建设相关指标体系标准值的比较47前 言依据桂林市国际旅游胜地发展规划纲要和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桂林市市政公用设施“十三五”规划,主要阐明桂林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发展原则、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举措,以指导桂林市“十三五”期间公用设施的发展,是行业规划和安排重点项目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范围: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即东至铁山园绕城高速路、大圩镇,西至两江国际

3、机场、四塘镇,南至雁山镇,北至灵川县定江镇、八里街经济开发区。规划内容:桂林市市政公用设施“十三五”规划涵盖城市道路、桥梁、供水、照明、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领域,不含城市排水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排水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另见桂林市城市排水“十三五”规划、桂林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规划年限:2016年-2020年。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面临挑战 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桂林市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取得重大成就、实现重大的跨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大力保障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资,不断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五年来,桂林市出

4、色地完成了一大批市政设施的建设,其中西二环路、万福东路等快速环线的建设,打通了市区西部和东部的快速环线。老城区滨江北路、建干北路等市政道路的提升改造,完善了桂林市老城区的路网结构,提升了老城区的交通质量。临桂新区路网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实现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下一步加快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战略,进一步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市政公用设施体系进一步健全 1.城市道路桥梁设施建设方面 新建道路:按照桂林市主城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新建了西二环路、福利路等城市快速路,进一步形成了由

5、一个十字骨架和一个半环骨架构成的主城快速干道路网,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旧路网改造:对各城市组团连接线上部分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如城北站前路、净瓶路、新建路、东安路、红岭路等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促进了道路系统合理化、多层次结构的形成。主要交通节点改造:对桂林市较为拥堵、混乱的道路交叉节点,如西门菜市交叉口、香江饭店交叉口等进行了改造,保障了人、车安全,交通畅通。城市桥梁建设:对不能满足城市交通需求成为交通瓶颈的旧桥进行了加宽改造,如漓江桥的改造扩宽。并配合万福东路的建设,新建龙门大桥。“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桂林市建成城市干道总里程达到537公里,干道网密度达到 5.1公里/每平方公里的目标

6、。新增和改造道路共133.89公里(其中城市快速路26.69公里,主干路62.6公里,次干路44.6公里)。按照桂林市主城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通过新建西二环路、临苏路、东二环等道路,初步构成快速环线;通过建设滨江北路、阳江南路、芳华路等道路,进一步完善老城区道路网络。2.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桂林市启动实施供水项目4个,分别为:城北水厂二期供水工程、西城水厂、桂林市供水管网改建2个工程。实施至“十二五”末期,桂林市总设计供水能力44万m3/d。供水面积共260平方公里,新增 DN80以上管道389 公里,使城市供水管网总长达到1292公里。形成了环网供水格局,供水保障能力进

7、一步增强。3.城市照明设施建设方面老城区道路路灯改造:对65条存在问题的照明设施进行改造,改造后均达到行业标准要求。更新改造多种型号的 LED 节能环保路灯,改造路段涵盖了城市主次干道和居民小区,有效地推动了桂林市城市绿色照明发展。城市照明监控节能系统升级改造:开展智能监控基站升级改造和单灯控制信息单元项目,进一步提高了路灯智能控制覆盖率。“十二五”期间,更新改造的LED节能环保灯共 5107杆10105盏。城市绿色照明信息化系统建设已安装终端300余台,集中控制率达到90%以上。升级改造319台智能监控基站,使市管路灯智能控制覆盖率达到99%。4.燃气设施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桂林市城区天

8、然气高压管网达到18.7公里,中低压管网达到 800公里,燃气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通过一批燃气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桂林市城市供气保障能力。积极推广公交车、出租车、游船使用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净化桂林市空气环境。大力推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设等环保政策,减少开挖。简化基本程序,严格执法,使建设行为合法化。(二)市政公用设施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一是大力实施路灯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建立了路灯监控系统,实现了城市照明管理的全覆盖,促进了照明设施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初步建立“桥梁视频监控和超载报警系统”、“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对系统采集的动态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全面评估鉴

9、定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桥梁养护维修提供依据,为应急救援提供信息。(三)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桂林市12319市政热线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居民社会提供了及时便利的服务,为抢险救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自来水生产供应、污水处理、泵站工艺流程的管理全部实现信息化。初步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现代供水营业收费系统,供水调度系统,办公OA系统。燃气供应管理实现信息化,建立现代燃气营业收费系统,燃气调度系统(SGADA)。初步建成地理信息系统(GIS)。 二、存在问题(一)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受历史、地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桂林市市政公用设施

10、建设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城市行路难、停车难;城市供水水源单一,供水安全性比较差,供水管网不够合理;城市照明管理混乱,出现多头管理;燃气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二)管养资金有限,管理难到位目前,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维护资金基本使用城市维护费,由于市财政城市维护费总额有限,市政、园林等部门管养经费都要从中列支,市政管养单位每年得到的资金有限,只够用于小修小补,现有市政设施大多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管养经费的不足,制约了市政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管理维护水平。(三)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管理不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涉及部门有电力、电信、市政、人防和园林绿化等多个部门。由于

11、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城市道路“开膛破肚”时常发生,既造成重复投资,又影响道路的使用。(四)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方式较为单一目前我市道路桥梁、排水、照明、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建设、管护”仍由政府部门统一实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护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基本依靠市财政资金,财政资金有限,制约行业发展。(五)市政公用设施行业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不完善桂林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行业管理法规不全,造成管理缺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尚在修编中,行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市政项目实施受到一定影响。 三、面临挑战(一)国家宏观调控加大,行业资金缺口仍然较大通过市场化

12、改革,桂林市在市政公用设施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巨大,供给不足的矛盾仍将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存在。 目前,桂林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主要以财政和国内银行贷款为主的局面没有根本的转变。而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单靠政府的财政力量显然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 (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要求逐步提升 随着,桂林城市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加快上升,城市化建设质量要求逐步提升,进一步要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快步伐,扩大市政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内容。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居民对于生活品质与社会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需注重提升服务

13、标准,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和人性化。 (三)城市管理创新转型,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提出新要求 “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催生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管理创新转型,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之路。不同市政管理部门信息共享、整体联动、协作配合、快速反应、责任落实成为新时期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新要求。第二章 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融入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格局,坚持桂林国际旅

14、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按照“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的总要求,提升桂林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市政公共服务质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抓好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市政设施运行安全,推动节能减排,改善城镇人居生态环境,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桂林篇章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二、发展规划的目标(一)城市市政道路桥梁设施建设管理目标以桂林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构建充分辐射区域、合理衔接区域

15、重大交通设施、引导并适应城市组团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功能清晰、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道路网络。使交通系统的运行达到动态的稳定平衡状态,实现道路系统“安全、畅通、舒适”的目标。按照交通需求的三个空间层次:对外交通衔接;各组团(区间)交通;组团内部交通,提出道路网可达性发展目标。表2-1 规划道路网可达性目标需求空间层次交通特性路网可达性目标对外衔接交通快速型30 分钟内衔接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和对外高速公路组团联系交通畅通性30 分钟内实现新老分区内各主要组团间通达50分钟内实现任意组团间通达组团内部交通舒适型便捷的公交、慢行交通系统,营造组团内部交通绿岛(二)城市供水设施建设管理目标城北水厂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后,全市供水能力达到60万吨/日。DN80以上供水管道达到1300公里。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满足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全面实现环状供水,进一步提高供水用水的安全保障系数。对临桂区、雁山区、两江机场、雁山万达地块等的供水实现安全可靠。 城市供水的主要指标:企业供水综合单位电耗:不大于400kwh/(km.M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