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585943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必修4第一单元训练卷语 文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京剧:演“技”还是演“戏”刘佳演“技”还是演“戏

2、”?这个几乎不能构成问题的问题,已经困扰京剧很久了。我们或许真的应该回到戏曲发展的源头,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与人类日常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不可能如实地再现生活。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转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程式就像细胞之于生命、语词之于文章,是一出戏的最小的构成单位。作为构成美和呈现美的

3、艺术元素,程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高度提炼概括,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就像书法线条可以脱离字意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一样,不依赖于剧情和人物,我们也一样可以欣赏水袖的曼妙、唱腔的婉转和武功的惊心动魄。“技”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要求,并与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戏”和“技”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建构戏曲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精妙的戏曲表演技法,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技”,最初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戏”而被创造出来的,它的不断打磨也是为了让“戏”更精彩,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曲就失去了灵魂。“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4、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能否正确认识“戏”与“技”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京剧传承与新剧目创作的质量。在流派创始人相继离去,流派意识却空前强化的后流派时期,究竟应该如何继承流派?是满足于模仿那些被大师们使用过的程式技巧,还是追求那种使大师能够成为大师的流派精神?“不似之似似之”,观众所希望看到的“高水平传承”,不是要求现在的演员简单机械地重复前辈大师的一举一动,而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进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由于文人与艺人、理论家与演员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微妙关系,中国戏曲的

5、批评与实践长期存在着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相同的话语系统,这给很多基本问题的阐释带来了难度,往往大家是一个心气儿,说出来的话却迥然不同。相信这种割裂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演员的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评论家对戏曲创作实践的重视而逐渐消除。(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了解了戏曲发展的源头,演“技”还是演“戏”就不会成为困扰京剧发展的问题。B中国戏曲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只是认真描摹生活。C“技”是在将“意”化“有”时为了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程式固定下来形成的。D“技”被创造出来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戏”,一旦

6、没有了“技”,戏曲就失去了灵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1段提出了京剧是“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第2段分析了这一问题。B文中用细胞与生命、语词与文章的关系比喻程式与戏曲的关系,通俗易懂。C文章在得出“戏”与“技”的关系的结论后,论述了认识这一结论对京剧传承与新剧目创作质量的影响。D文章结尾指出演员的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不高是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相割裂的根本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经过高度提炼概括后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使我们可以不依赖剧情和人物就可以欣赏到“技”的美妙。B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影响并促进

7、“技”的审美个性的发展,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C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D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的割裂关系造成了戏曲发展的困扰,这一困扰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等因素而逐渐消除。(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曹禺执教剧校曹禺来到南京几天了,这正是1936年的初秋季节,他正忙着整理行李,接待新的朋友。他作为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教授,应聘到这里来教书。虽然很疲惫,但心里却别有一番滋味。他在事业上是一个从来不敷衍的人,他的热情不但贯注在创作上,同样渗透在教学里。他教世界戏剧名著选

8、读,授课内容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剧目都经过精心挑选。他从不做抽象的说教,而是采取边朗诵、边表演、边分析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把同学们带入戏剧情境之中,让大家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即使是剧本上的一句台词、一个停顿,他都能讲出它的底蕴。他把渊博的知识、舞台的实践和具体入微的艺术感受融合在一起,这就把学生迷住了。每一堂课,对他们来说都美不胜收。许多同学回忆说,万老师上课,可谓绝妙,他有学问,会表演,又有创作经验,因此,讲起课来驾轻就熟,挥洒自如。所以,每次上课,课堂里都挤得满满的,连外班的学生也来听他的课。他还有一套辅导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剧本的能力,除重点讲授一些剧目,还组织学生阅读世界戏剧名著。

9、他不是简单地布置一下,任其自流,而是按照点名册,具体规定某某读哪本名著,并让每个人都写出读书报告,或分析主题和人物,或分析戏剧结构和冲突,过一段时间,再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更换新的阅读剧目。这样一种指导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获益匪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鉴赏能力。他所读中外戏剧名著较多,所以能这样指导学生;同时,他具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所以能这样不怕麻烦,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排戏,他运用的基本上是他的实践经验,也可以说是从张彭春老师那里学来的导演方法。他会发动学生讨论剧本,从主题、人物到台词,让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务求理解透彻。具体排练时,又指导得十分细致。每句台词,为什么这样写,意思是什么

10、,该怎么念,又该怎么做动作,几乎等于他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他的学生说:“万老师是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的老师。他写的剧本处处体现出他的艺术匠心,写得那么细致,连动作都写出来了。他指导学生排戏,也是这样,独具一格,犹如中国的工笔画。”他在教学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迥然不同。他为人比较谨慎,沉默寡言,但又不拘小节,不会料理生活。他给学生的印象是很随便的,从不摆老师的架子。但是,在排演场上,却挺较真,连一个动作都不准错。一旦进入创作领域,他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曹禺来南京不久,便同马彦祥、戴涯等一起组织起半职业剧团中国戏剧学会,他们为适应新兴演剧艺术职业化的要求,组织了这个学会,强调通过演剧来研究话

11、剧艺术。他们筹备了雷雨的演出,由曹禺扮演周朴园,马彦祥扮演鲁贵,戴涯扮演周萍,郑艳梅扮演蘩漪,李虹扮演四凤。这是曹禺第一次扮演自己剧本中的角色,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入这次演出。雷雨在南京世界大戏院公演,一下子便打响了,可以说轰动了南京城。特别是剧校的同学看到老师们的示范演出,真是大开眼界。马彦祥后来回忆说:“我看过不下十几个周朴园,但曹禺演得最好。这可能因为他懂得自己写的人物,他是个好演员,懂得生活,不是那种空中楼阁式的。我觉得演周朴园没有比他演得更好的了。”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只有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也可以说是他享受创作的愉悦和欢欣的一年。(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12、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禺是个热爱事业的人。他不仅热爱戏剧创作,也热爱教学。B曹禺有着诲人不倦的精神。他不怕麻烦,因材施教,指导学生阅读戏剧名著;指导学生排戏时,每句台词都细致指导。C曹禺同马彦祥等人组织起中国戏剧学会,并通过演剧的形式研究话剧艺术。D曹禺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教学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有着渊博的知识、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常生活中的曹禺给人的印象是不拘小节、比较随便。可一旦进入创作领域,他便十分较真,像换了一个人。B曹禺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有学问,会表演,创作经验丰

13、富,因此,讲起课来挥洒自如。C曹禺参与雷雨的演出,第一次扮演戏剧角色,可能因为他懂得自己写的人物,懂得生活,所以演出很成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D本文主要从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指导学生排戏、组织“中国戏剧学会”三方面叙述曹禺在南京剧校执教的事迹,首尾呼应,语言平实。6曹禺在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时,教学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水在水之外活着葛水平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适合羊们的口粮。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下游一位

14、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河谷两岸没有人烟。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这样的时候,因了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我们奔

15、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源”至此而出。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走过河对岸,鞋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有别一番模样。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开着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羊群聚集在一起,那一只头羊昂着头,相比于那些勾着头吃草的羊,那只头羊扩大了我的视野。源头在我身后一百米远的地方,就已经看不到水了。我坐下来,粪蛋蛋落在草丛间,索性躺下,我的情绪复杂。源头的河床这么宽,那是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我现在只能用幻觉来填补它的空缺。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用心灵与眼睛观察的习惯,快乐是持久的,痛苦则是刹那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