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二).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585607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二).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二) 班级:_学号:_姓名:_得分: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成绩复核得分阅卷题目部分,(卷面共有34题,10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 (33小题,共99.0分)(3分)1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理论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平衡与运动,不考虑物体的变形(2)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受力后变形与破坏的规律(3)理论力学研究的问题不涉及材料的力学性质(4)材料力学研究的问题与材料的力学性质密切相关A、(1),(2) B、(3),(4) C、全对 D、全错(3分)2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构件的强度表示

2、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2)构件的刚度表示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3)构件的稳定性表示构件维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4)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愈高愈好A、(1),(2),(3) B、(4) C、全对 D、全错(3分)3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位移可分为线位移和角位移 (2)一个质点的位移可分为线位移和角位移 (3)一个质点可以有线位移,但不存在角位移 (4)一个线元素或一个面元素可以有角位移 A 、(1),(2) B、(1),(4) C、(1),(2),(4) D、(1),(3),(4)(3分)4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应变分为线应变和角应变y (2)应变为无量纲量(3)若物体的各部

3、分均无变形,则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4)若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则物体无位移 A、(1),(2) B、(3),(4) C、(1),(2),(3) D、全对(3分)5图所示两等直杆,荷载均为集中力P(不计自重)。设秆的横截面积分别为和,杆内轴力分别为和,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两杆的轴力图均为矩形(2)两杆的轴力图完全相同(3)若,则两杆的轴力图不同 A、(1) B、(1),(2) C、(1),(3) D、全错(3分)6多跨静定梁受集中力偶作用,如图。下列结论中_是错误的A、各截面剪力相同 B、右支座的反力C、各截面弯矩M(x)0 D、梁内(3分)7右端固定的悬臂梁长4m,其弯矩图

4、如图所示,则梁的受载情况是_ A、在x=1m处有一逆时针方向的力偶作用B、在x=1m处,有一顺时针方向的力偶作用C、在x=1m处有一向下的集中力作用D、在1mx4m处,有向下的均布荷载作用(3分)8长4m的筒支梁,其剪力图对称于梁的中央截面,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_是错误的。A、在处,有三角形分布的荷载q(x)=Ax()A=10kN B、在处,有三角形分布的荷载作用,A=10kN,L=C、两端支座的反力均为R=10kN()。D、梁的中央截面处弯矩为零。(3分)9简支梁受力情况如图。以下结论中_是错误的。 A、任截面C处,剪力为零B、在截面C处,Q图曲线的斜率为零C、在截面C处,弯矩为零.D、M图

5、曲线有两处斜率为零.(3分)10悬臂梁的受载情况如图。以下结论_是错误的。A、剪力图在AC段和CB段均为一斜线。B、剪力图在AC段和CB段的两条斜线是相互平行的.C、弯矩图在AC段和CB段均为二次曲线D、在截面C处,剪力图有突变(剪力值不连续).(3分)11 一端固定的折杆,其受载情况如图.以下结论中_是错误的A、在AB段,剪力图为一矩形B、在CD段,剪力图为一三角形.C、在AB段, 弯矩图为一三角形.D、在BC段,各截面的剪力为零.(3分)12桁架如图杆和杆的横截面积均为A,许用应力均为设和分别示杆和的轴力,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荷载 (2)最大许可荷载 (3)若则最大许可荷载

6、A、(1),(2) B、(2),(3) C、(1),(3) D、全对(3分)13矩形截面杆两端受荷载P作用,如图设杆件的横截面积为A,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剪应力. (2)在截面上的正应力. (3)在截面上的剪应力 A、(1) B、(1),(2) C、(2),(3). D、全对(3分)14材料相同的两根圆轴,一根为实心轴,直径为;另一根为空心轴,内径为,外径为,.若两轴横截面上的扭矩和最大剪应力均相同,则两轴横截面积之比为_. A、 B、 C、 D、(3分)15受扭的圆轴,其横截面如图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根据剪应力互等定理,可以断定点A处的剪应力必

7、垂直于半径OA. (2)根据剪应力互等定理,可以断定半径OA上所有各点的剪应力均垂直于半径OA (3)根据剪应力互等定理,可以断定点O处的剪应力为零 A、(1). B、(1),(2) C、(2),(3) D、全对(3分)16 等截面的空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偶矩作用。若圆轴内外径之比,材料的许用剪应力,则根据强度条件,轴的外径D应为_ _mm.A、106 B、 95. C、 84. D、 76(3分)17对于矩形截面的梁,以下结论中_是错误的 A、出现最大正应力的点上,剪应力必为零 B、出现最大剪应力的点上,正应力必为零 C、最大正应力的点和最大剪应力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截面上 D、梁上不可能出现这

8、样的截面,即该截面上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均为零(3分)18矩形截面梁,材料的抗弯许用应力,梁内最大弯矩,梁截面的高宽比.则梁宽b应取_.A、18cm. B、20cm. C、22cm. D、24cm.(3分)19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弯矩为,剪力为,正应力公式为,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剪应力公式可由正应力公式通过平衡关系导出 (2)剪应力公式可由正应力公式通过平衡、几何、物理三方面关系导出 (3)推导剪应力公式不必利用正应力公式,可直接根据平面假设导出 A、(1) B、(2) C、(3) D、全错(3分)20图所示大型平板车和牵引车的挂钩部分以插销相连已知最大牵引力为P,插销直径为

9、d,材料剪切许用应力为,则插的剪切强度条件为_ A、. B、C、. D、. (3分)21等截面梁如图若用积分法计算梁的转角和挠度,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积分可分AC和CB两段进行 (2)AC和CB段挠度的积分表达式分别为: AC段: CB段: (3)截面B的转角. (4)BD段,转角和挠度的表达式分别为: , A、(1) B、(1),(2) C、(1),(2),(3) D、全对(3分)22等截面梁如图,求截面C处的挠度 A、 B、 C、 D、(3分)23 圆截面直角折杆,在截面B和端面C处分别受集中力P和力偶矩T=PL作用(图中力偶矩T按右手法则用矢量记号表示),设杆件的抗弯刚度为E

10、I,泊松比,则端面C沿y方向的挠度为_A、 B、 C、 D、(3分)24 图所示结构中,杆AB为刚性杆,杆因制造不准确短了为求安装后各杆中的装配应力,相应的变形协调条件为_(,分别表示杆,的伸长,表示杆的缩短) A、 B、 C、 D、 (3分)25 如图所示等截面梁为_. A、静定 B、一次超静定 C、二次超静定 D、三次超静定(3分)26对低碳钢试件进行拉伸试验,测得其弹性模量E= 200GPa,屈服极阻=240MPa;当试件横截面上的应力达到320MPa时便开始卸载,直到横截面上的应力=0这时,测得试件的轴向塑性应变(即残余应变) ,试问在开始卸载时,试件的向线应变为多少? A、 B、C、

11、 D、(3分)27对于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或压缩试验,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万能试验机上的测力度盘能较精确地显示作用于试件的荷载量 (2)一般的万能试验机上没有精确测量试件变形的装置 (3)一般的万能试验机均没有绘图装置,就在试验过程中自动绘出曲线。 A、(1)。 B、(1),(2)。 C、(1),(3) D、全对(3分)28 以下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低碳钢拉伸试件与铸铁拉伸试件的形状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低碳钢压缩试件与铸铁压缩试件的形状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拉伸试件与压缩试件的形状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A、(1),(2) B、(1),(2)

12、C、(2),(3) D、全对。(3分)29 圆截面扭转试件两端受力偶矩T作用,电阻片和互相垂直,如图其中片工作片,为温度补偿片设试件在荷载作用下,和的应变值分别为和,应变仪读数=_。 A、 B、 C 、2 D、 2(3分)30直径为d的圆截面试件,两端受力偶矩T作用,电阻片和分别平行于和,如图。设试件在荷载作用下,应变仪读数为,则此时荷载=(,分别为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A、。 B、C、 D、(3分)31圆轴受扭时,轴表面各点处于_。 A、单向应力状态. B、二向应力状态 C、三向应力状态 D、各向等应力状态(3分)32 图所示应力状态,已知和,根据平衡条件求和. A、B、C、D、 (3分)33如图,已知:,. ,求主应力、(应力单位MPa). A、 B、 C、 D、二、填空题(1小题,共1.0分)(1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