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货物运输-特性习题.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585596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货物运输-特性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危险货物运输-特性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危险货物运输-特性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危险货物运输-特性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危险货物运输-特性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货物运输-特性习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培训-特性习题1、在物质变化过程中,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作物理变化。 ( X )2、在物质变化过程中,仅是物质的外形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称作化学变化。 ( X )3、物质总是以一定的形态而存在的,主要有固态、气态和液态3 种形态。 ( V )4、一般地,气体的相对密度是以空气为标准的。相对密度大于1 的气体会沉在下部地表面。 ( V )5、危险货物品名表规定,危险货物品名的“编号”采用5位数编号。 ( V )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按危险货物具有的危险性或最主要的危险性把危险货物分为9个类别。 ( V )7、危险货物类别和项别的号码顺序并不是危险程度的顺序。 ( V

2、 )8、一般地,液体的相对密度是以水为标准的。相对密度小于1 的液体会浮在水面上,如汽油。 ( V )9、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 ( V )10、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把第1类爆炸品划分为5项。 ( V )11、当炸药内混入坚硬物质如玻璃、铁屑、砂石等时,则其撞击感度增加,危险性降低。 ( X ) 12、引起某爆炸品爆炸所需的起爆能量越小,该爆炸品的敏感度越高,危险性也越小。 ( X )13、化学爆炸必须同时具备3个因素:(1)反应速度快;(2)释放出

3、大量的热;(3)产生大量气体生成物。 ( V )14、临界温度低于常温的气体是压缩气体,临界温度高于常温的气体是液化气体。 ( V )15、气体的爆炸范围越大,则其燃烧的可能性越大。( V )1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根据气体在运输中的主要危险性把第2类气体分为2.1项易燃气体、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2.3项毒性气体。 ( V )17、当液体受热而迅速挥发时,如果液面附近的蒸气浓度正好达到其爆炸下限浓度,此时的温度就是闪点。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 V )18、在一个大气压下,液体沸腾转化为气体时的温度称为沸点,运输温度不得高于危险货物的沸点。 ( V )19、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

4、,第3类易燃液体分3项。 ( V )20、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中,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分为4.1 项易燃固体、4.2项易于自燃物质、4.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 V )21、所有的可燃物都是危险货物。 ( X )22、大多数有机物不溶于水,故用水来扑灭有机物燃烧的火焰通常无效,而应该用二氧化碳、泡沫或卤剂来扑救。( V )23、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分为5.1项氧化性物质、 5.2项有机过氧化物。 ( V )24、氧化性物质本身不一定可燃,但可以放出氧而引起其他物质的燃烧。 ( V )25、

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分为6.1项毒性物质、6.2项感染性物质。 ( V )2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第7类放射性物质不分项。 ( V )27、列入危险货物的氧化物(如三氧化硫)除气体外,大部分都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碱或酸或释放出氧。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水。 ( V )28、某类危险货物只具有本类危险货物的主要特性。例如,腐蚀性物质只具有腐蚀特性。 ( X )29、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中,第8类腐蚀性物质不分项。 ( X )30、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不分项。 ( X )31、如果一种危险货物既有

6、主要危险性,也具有比较重要的次危险性,那么在运输此类物质时,应在包装上分别标有主次两种危险性标志。 ( V )32、当炸药中混入惰性物质(如石蜡、硬脂酸、机油等)时,则其撞击感度降低,危险性也(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33、氯气泄漏在空气中会( )沿地面扩散,使地面人员受害。 A:沉在下部 B:浮在上方 C:沉在下部或浮在上方34、氯气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解2.5体积的氯气。氯气瓶漏气时,( )或迅速将其推入水池,或用潮湿的毛巾捂住口鼻,以减轻危害。 A:用砂土掩埋 B:救援人员任何时候都不用带防毒面具 C:可大量浇水35、氯气是一种( ) ,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A:黄绿色的

7、剧毒气体 B:红色的气体 C:绿色的气体36、氧几乎能与所有的元素化合。油脂在纯氧中的反应要比在空气中剧烈得多,所以氧气瓶(包括空瓶)( )。 A:可以与油脂配装 B:允许操作人员穿戴沽有油污的工作服和手套 C:绝对禁油37、氢气不能与任何( )混储、混运,尤其是不能与氧气、氯气混储、混运。 A:固体 B:氧化剂 C:液体38、氨极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人窒息死亡,属于有毒气体;氨能与氯气发生剧烈的反应。所以液氯和液氨不能在同一车厢配装,( )在同一库房内混储。 A:可以 B:不能 C:一般情况下可以39、液氯和液氨( )在同一车厢配装,不能在同一库房内混储。 A:不能 B:可以 C:

8、大多情况下可以40、天然气(含甲烷,液化的),别名液化天然气,天然气( )。 A:有腐蚀性 B:极易燃 C:不易燃烧41、气体的临界温度( ) ,危险性越大。 A:越低 B:越高 C:越不确定42、乙炔钢瓶经火烤以后( )。 A:可以继续使用 B:不能再使用 C:冷却后再用43、储、运气瓶应( ) ,防止日晒,注意通风散热。 A:防潮 B:远离火源 C:控制湿度44、闪点表示易燃液体的易燃程度。液体的闪点越低,易燃性越大,危险性( )。A:越小 B:不变 C:越大45、液体的沸点越低,越易汽化,越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46、易燃液体的温度升高,

9、挥发量增加,易燃易爆性(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47液体物质的受热膨胀系数较大,加上易燃液体具有易挥发性,装满易燃液体的容器受热后蒸气压增大,往往会造成容器胀裂而引起液体外溢。因此,易燃液体灌装时容器内应( )。 A:留有足够的膨胀余位 B:一次性灌满 C:没有液体外溢即可48、易燃液体的蒸气浓度越大,毒性( )。 A:越小 B:不变 C:越大49苯是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具有芳香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故 ( )用水扑救苯引起的火灾。 A:不能 B:能 C:完全可以50、易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被点燃产生瞬间闪光的最低温度称为( )。 A:闪点 B:着火点 C:起爆

10、点51、汽车罐车运输在灌装时,灌装流速过快极易积聚静电,一旦发生静电放电,就可能引起可燃性蒸气的燃烧爆炸,后果严重。因此装运易燃液体的罐车( )。 A:配不配备导除静电的装置都行 B:必须配备导除静电的装置 C:不必配备导除静电的装置52、易燃固体同时具备3个条件:燃点低;燃烧迅速;放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易燃固体燃点越低,其发生燃烧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 A:恒定不变 B:越小 C:越大53、易燃固体需明火点燃;易于自燃物质( )受热和明火,会自行燃烧;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遇水(包括受湿、酸类和氧化剂)会引起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性气体和热量。 A:需要 B:不需要 C:有时需要54、物

11、质在发生自燃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自燃点。自燃点越低,其发生燃烧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 A:越大 B:越小 C:恒定不变55、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在常温或高温下受潮或与水剧烈反应,且反应速度快;遇酸和氧化剂也能发生反应,而且比与水的反应更为剧烈,因此危险性也( )。 A:更大 B:更小 C:更弱56、赤磷着火点比黄磷高得多,易燃( )。 A:且易自燃 B:且遇湿自燃 C:但不易自燃57、黄磷(又称白磷)性质极活泼,暴露在空气中即被氧化,自燃点低,只需一、二分钟即自燃。所以,黄磷必须( ) ,若包装破损出现渗漏,导致黄磷露出液面,就会自燃。 A:浸没在水中 B:浸没在汽油中 C:浸没在丙酮

12、中58、电石(学名碳化钙)为灰色的不规则的块状物,有强烈的吸湿性,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而发生反应,放出( ) 易燃气体。 A:甲烷 B:乙烷 C:乙炔59、有机过氧化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分解时的生成物为( ) ,容易引起爆炸。 A:易燃气体 B:气体 C:易燃液体60、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甲乙酮)比无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更( )分解;分解的产物几乎都是气体或易挥发的物质,再加上易燃性和自身氧化性,分解时易发生爆炸。 A:容易 B:难 C:不容易61、同属氧化性物质的物品,由于氧化性的强弱不同,相互混合后( )引起燃烧。 A:不能 B:不一定 C:能62、硝酸钾,又称火硝。无色透明晶体或粉末

13、,溶于水。遇热分解放出氧气,当硝酸钾与易燃物质混合后,受热甚至轻微的摩擦冲击也会( )。 A:很安全 B:迅速地燃烧或爆炸 C:很难燃烧63、含氰基的化合物叫氰化物,大多数氰化物属( ) 物质。 A:剧毒 B:无毒 C:有害64、毒性物质的颗粒( ) ,越易引起中毒。 A:越小 B:越大 C:越软65、毒性物质沸点( ) ,越易引起中毒。 A:越高 B:越低 C:越不确定66、气温( ) ,毒性物质的挥发性越大,同时还会增加毒性物质的溶解度和加剧人体呼吸的次数,从而增加毒害品进入人体的可能性。 A:越低 B:越高 C:越不确定67、动物致死所需某毒性物质的摄入量(或浓度)越小,则表示该毒性物质的毒性( )。 A: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