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585351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通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20学年上学期9月份考试高三化学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6.0分,共42分)1.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A. HBO2B. H2BO3C. H3BO3D. H2B4O7【答案】B【解析】【详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物价等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判断,H2BO3中B的化合价为+4价,所以不可能是H2BO3,故选项B符合题意。答案选B。2.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mol的Na、Na2O、Na2O2和NaOH,然后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于水。则甲、

2、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A. 甲乙丙丁B. 丁甲乙丙C. 甲丁乙丙D. 丁甲乙丙【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钠原子守恒计算溶质的质量,再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溶液的质量,从而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详解】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分别如下:2Na+2H2O2NaOH+H2,溶液增加的质量=m(Na)-m(H2)=2.3g-0.1g=2.2g;Na2O+H2O2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m(Na2O)=0.1mol62g/mol=6.2g;2Na2O2+2H2O4NaOH+O2,溶液增加的质量

3、=m(Na2O2)-m(O2)=m(Na2O)=6.2g;将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液增加的质量为氢氧化钠的质量=0.1mol40g/mol=4g;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大小顺序为:钠氢氧化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根据钠原子守恒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2mol、0.2mol,0.1mol,通过以上分析可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00+2.2)100%、8/(100+6.2)100%、8/(100+6.2)100%、4/(100+4)100%,所以甲、乙、丙、丁的质

4、量分数大小的顺序是:丁甲乙=丙,故答案选B。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A【解析】【详解】A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合的时候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进行灭火。但是,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可能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A错误。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用于预防接种的生

5、物制品。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B正确。C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正确。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应该是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传统的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同时能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某些过程。需要指出的是,

6、选项D中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际指的是形成原电池的保护方法。4.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解析】【分析】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则a的核外电子总数应为8,为O元素,则b、c、d为第三周期元素,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应为Al元素,d与a同族,应为S元素,b可能为N

7、a或Mg,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详解】A、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半径大小顺序是Na(Mg)AlSO,A错误;B、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因此Na或Mg在4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B正确;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C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S的氧化性比氧气弱,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先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

8、运用,审清题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B. 反应4Fe(s)+3O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 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D. 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答案】C【解析】【详解】A项,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不能全部转化为电能,理论上能量转化率高达85%90%,A项错误;B项,反应4Fe(s)+3O2(g)=2Fe2O3(s)的S0,该反应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C项,N2与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3molH2

9、与1mol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数小于6mol,转移电子数小于66.021023,C项正确;D项,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是:条件温和、不需加热,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高效催化作用,温度越高酶会发生变性,催化活性降低,淀粉水解速率减慢,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燃料电池中能量的转化、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断、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蛋白质的变性和酶的催化特点。弄清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可逆反应的特点、蛋白质的性质和酶催化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6. 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自发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 自发反应都是熵

10、增大的反应C. 自发反应一定能实现D. 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为H-TS0,放热反应和熵增反应容易发生,但不是唯一判据,A、B项错误;自发反应是一定条件下的可能性,是否一定实际发生,还要看化学反应速率,C项错误;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实现,D项正确;选D。考点:考查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褪色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答案】AB【解析】分析:A、双糖又名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化

11、合物;B、根据酶的性质特点解答;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详解: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错误;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B错误;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二 、必考题部分8.醋酸亚铬(CH3COO)2Cr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

12、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仪器a的名称是_。(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洗涤、干燥。(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答案】 (1). 去除水中溶解氧

13、 (2). 分液(或滴液)漏斗 (3). Zn+2Cr3Zn2+2Cr2 (4). 排除c中空气 (5). 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6). (冰浴)冷却 (7). 过滤 (8). 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解析】分析:在盐酸溶液中锌把Cr3还原为Cr2,同时产生氢气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氧化。生成的氢气导致c中压强增大,可以把生成的CrCl2压入d装置发生反应,据此解答。详解:(1)由于醋酸亚铬易被氧化,所以需要尽可能避免与氧气接触,因此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去除水中溶解氧;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是分液(或滴液)漏斗;(2)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说明C

14、r3被锌还原为C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Cr3Zn2+2Cr2;锌还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能氧化Cr2,所以氢气的作用是排除c中空气;(3)打开K3,关闭K1和K2,由于锌继续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导致c中压强增大,所以c中亮蓝色溶液能流入d装置,与醋酸钠反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醋酸亚铬难溶于冷水,所以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要采取的操作是(冰浴)冷却、过滤、洗涤、干燥。(4)由于d装置是敞开体系,因此装置的缺点是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被氧化而使产品不纯。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醋酸亚铬制备原理的实验探究,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

15、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原理、有关物质的性质尤其是题干信息中提取和应用是解答的关键。9.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到以下内容: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碳酸,其熔点为101.5,在157升华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向盛有1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向盛有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其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乙二酸具有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MnO4-+_H2C2O4+_H+=_Mn2+_CO2+_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