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572527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人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目的1: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3. 树立安全意识。教学课时:1.5课时知识体系 1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A) 物质分类的方法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 净 物混 合 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物质分类的多种角度 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类型举 例表 示 式化合反应C+O2 CO2A+B=AB分解反应CaCO3 CaO+CO2AB=A+B置换反应C+CuO Cu+COA+BC=AC+B复分

2、解反应AgNO3+NaCl=AgCl+NaNO3AB+CD=AD+CB 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 离子反应和分子反应2. 分散系及其分类(B)分散系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分类:分散系溶液胶体悬(乳)浊液分散系粒子的直径1nm1nm100nm100nm分散质粒子的组成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均一、

3、透明大多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一般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糖水淀粉胶体、Fe(OH)3胶体泥水 胶体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nm 100nm之间。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分散在酒精中可形成胶体。可见,同种分散质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 胶体的性质现象定义解释应用丁达尔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大,使光波发生散射区别溶液和胶体布朗运动在超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胶体粒子在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叫做布朗运动水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胶体粒

4、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相同的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分离蛋白质、氨基酸;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电泳电镀聚 沉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胶体粒子带电,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沉淀析出制豆腐、果冻等 胶体的分类类 型分散剂状态实 例固溶胶固态有色玻璃、烟水晶液溶胶液态淀粉溶液、Fe(OH)3胶体气溶胶气态烟、云、雾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

5、,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稳定存在。一般说来,金属的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净化胶体的方法渗析法将胶体放入半透膜袋里,再将此袋放入水中,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从而使杂质分子或离子进入水中而除去。 胶体的应用:土壤的保肥作用、制豆腐的化学原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明矾净水等。注意: 胶体中的分散质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或分子集合体 胶体聚沉后一般情况下都生成沉淀,但有些胶体聚沉后,胶体粒子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成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类物质叫凝胶。 电泳

6、现象是由于胶体能带有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向阳极或阴极移动。而有些胶体如淀粉溶液,胶粒为中性分子,无电泳现象。 基础达标1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矿物元素 测定结果钙4.0 mg/L镁0.5 mg/L钾0.35 mg/L钠0.8 mg/L偏硅酸1.8 mg/LpH (25) 7.1A.液氯 B.漂白粉 C.盐酸 D.碘酒2右图为农夫山泉矿泉水瓶上的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这里的钙、镁、钾、钠是指A. 原子 B. 分子 C. 单质 D.元素3下列符号能同时表示一个原子、一种元素和一种物质的是A. O2 B. Zn C. N D. Ca2+ 4下列家庭小

7、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5科学家在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胶体 C. 悬浊液 D乳浊液6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有尘埃的空气、溴水、蒸馏水、沸水中加几滴FeCl3浓溶液、淀粉溶液 A. B. C. D.7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开幕式都要举行隆重的火炬接力仪式。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即使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

8、组成 B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C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4:10 D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氢原子构成8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 A. 在江河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B. 0.01mol/LAgNO3溶液中滴入同浓度NaI溶液,看不到黄色沉淀C. 在NaF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看不到沉淀D. 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9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B. 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C. 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D. 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淀粉和NaCl的混合

9、液10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电解质微粒大的操作是A丁达尔现象 B布朗运动 C渗析 D电泳现象11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则该溶液是A. 2mol/L的H2SO4溶液 B. 2mol/L的NaOH溶液C. 2mol/L的MgSO4溶液 D. 硅酸溶胶12下列物质分离的方法中,根据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的是A. 结晶 B. 过滤 C. 蒸馏 D. 渗析13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就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12345678910111213ADBBBCCCBCABDD课后有感 本节复习内容属于A了解要求的内容,考点要求不高,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