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况--12吋晶圆厂投资现况与进入时机的探讨(DOC 89页)(1)卓越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2569550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9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况--12吋晶圆厂投资现况与进入时机的探讨(DOC 89页)(1)卓越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2020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况--12吋晶圆厂投资现况与进入时机的探讨(DOC 89页)(1)卓越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2020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况--12吋晶圆厂投资现况与进入时机的探讨(DOC 89页)(1)卓越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2020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况--12吋晶圆厂投资现况与进入时机的探讨(DOC 89页)(1)卓越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2020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况--12吋晶圆厂投资现况与进入时机的探讨(DOC 89页)(1)卓越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况--12吋晶圆厂投资现况与进入时机的探讨(DOC 89页)(1)卓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况--12吋晶圆厂投资现况与进入时机的探讨(DOC 89页)(1)卓越(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网(http:/)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2020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况-12吋晶圆厂投资现况与进入时机的探讨(DOC 89页)(1)卓越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况12吋晶圆厂投资现况与进入时机的探讨 2001年是12吋晶圆厂正式量产的元年,有志于尽早跨入12吋晶圆生产之业者已陆续在2000年上半发表较确切的计划,不过部份世界级业者则仍按兵不动。依照日本IDC的调查,全球正有32条12吋生产线在规划中。 不过依全球电子报研究中心的观察,真正已明确宣布的12吋晶圆厂依然有限,大致是Intel有三座、台积电有三座、联电一座、Trecenti(日立联电)一座、NEC日立一座、T

2、I一座、Infineon一座、NEC一座、茂德一座、茂硅一座等共约15座。其它业者或已有表达构建的意愿(如力晶、硅统、Chartered等),或有试产的计划(如Philips和STMicro),但并未正式揭露细节。当中态度最积极的首推台湾业界,日本IDC估计共有23条线在计划中,占了全球的七成。然而能在短期内看到结果产出的自属联电日立合资的Trecenti和本土第一的台积电。Intel对12吋厂突然一改原来的沉默,在2000年上半年陆续宣布三座12吋新厂,包括原先规划8吋厂的亚利桑那州Fab22、爱尔兰Fab24,皆展现其积极的态度。 业界冷热两样情除了台积电、联电、日立和Intel外,NEC

3、也是典型的热衷业者,除了和日立合资的DRAM专用晶圆厂外;另在加州筹设晶圆厂一座,原先计划的关西新8吋厂,曾一度有改为12吋厂的念头,但因规划的驱动IC生产线,需搭配后段TCP构装必要的金属凸粒形成,不利于改用12吋线,遂而作罢。DRAM制造商免不了需要12吋厂以提升竞争力,茂德已取得Infineon的技术授权。然而并非所有业者都对12吋厂抱持正面看法。Sony旗下的SCE(Sony计算机娱乐)在2000年特追加600亿日圆在原计划的1250亿日圆投资额上,兴建的两座新晶圆厂,新厂仍为8吋厂,生产Emotion EngineCPU。SCE社长久多良木健以为12吋厂仅适用少样大量生产,单一产品月

4、生产量至少1万片。仓促将12吋厂用来生产不具此特质的产品,无异是一种自杀行为。而依其定义,消费性产品(如PS2)所需的芯片具有此规模,最适合12吋生产;唯可能考虑技术成熟度问题,SCE最后仍决定兴建8吋厂。无独有偶的,其对手松下亦认为12吋厂最利于诸如DVD、行动电话手机芯片等需求量高产品之生产。但松下旗下半导体社长古池进,却不同意业界以为系统IC(SOC)不适合在12吋厂生产的说法。通常系统IC具有多样少量的特色,古池进社长则以为系统IC必须朝量多的领域努力,才可能成功,并让12吋厂发挥其效益。尽管如此,松下在2000年的1300亿日圆投资额中,仍坚持8吋厂的兴建。换言之Sony和松下虽看好

5、12吋的潜力,却不以为现在是正确的投入时机。富士通和AMD合资的FASL第三晶圆厂,是否采用12吋生产线,也还举棋不定;而有鉴于闪存Flash memory短缺现象仍存在,富士通较倾向采用12吋生产线。全球12吋晶圆厂兴建计划(一)工厂名称投资金额(亿美元)月产能(千片)产品制程(m)动工时间生产时间日本NEC/日立广岛1520256M1G DRAM2000/H22002NEC加州1520系统芯片2000/H12002Trecenti(日立/联电)茨城77.5(初期)18(最终)Flash/PLD0.132000/42001/1富士通FASL Fab320Flash未定东芝2000/H2200

6、22003NFI关东地区1212代工20012002美国Intel爱尔兰(Fab24)20CPU0.132001/H2Motorola新墨西哥州21CPU0.132002亚利桑那州(Fab22)21CPU0.132000/Q12002MOS172001TIDMOS60.132001/H2Micron犹他州DRAM0.152001南韩三星Fab1145DRAM0.132002/Q1现代DRAM2002欧洲Infineon德勒斯登2000/22001/H2其它Philips/STMicro1(试产)2000/42001CharteredFab7原8吋厂考虑改为12吋厂2000/42001Sourc

7、e:全球电子报研究中心整理全球12吋晶圆厂兴建计划(二)工厂名称投资金额(亿美元)月产能(千片)产品制程(m)动工时间生产时间台湾台积电Fab6B试产代工0.152000/11Fab1425300.132001/Q4Fab1225300.132002/Q1联电Fab12A307(初期)40(最终)代工0.152002/Q2华邦Fab6DRAM0.132002/Q1旺宏Fab420(含8吋厂,Fab3)Flash,MaskROM2001/Q22002世界先进Fab2(同台积电Fab12)2530DRAM,代工0.132002/Q1力晶Fab2150.132000/H22002/Q1南亚Fab32

8、5DRAM0.132003茂硅集团Fab3-225DRAM0.140.12001/Q4Fab4(加拿大)25系统芯片0.140.122001/Q12002硅统Fab2PC芯片组、绘图IC0.182001/Q4Source:全球电子报研究中心整理 三星认为2001年第三季量产技术方成熟,Sony鼓吹小型 生产线南韩业界向来是扩厂的急先锋,在12吋晶圆厂的建设上,自不落人后,出乎意料的是三星在多个12吋厂的建设计划上,并非以其所擅长的DRAM为初期的产品,而是以逻辑产品为主,三星的理由是DRAM需多形成电容,此制程程序容易造成瓶颈。三星认为12吋厂建设的主要考量因素在于设备的成熟与否。在2001年

9、第2季时,所有的装置或可达量产的层次,在第 3季后方可正式迈入量产,三星是在1999年第三季时导入实验性质12吋生产线,大致可达60%的良率,并搜集了304个相同项目数据,只有34个有问题,当中有14个较难解决,待逐步克服后,即可迈入量产的阶段。Sony则强调小型生产线的12吋厂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该公司以为半导体市场的主要产品已由内存日渐转向至逻辑产品,特别是系统芯片,市场年年激增。至于芯片和CPU、DRAM的型态不同属于多样少量,比DRAM、CPU等泛用产品的需求变动来得激烈,故未来半导体市场的生产应重视高效率,低投资风险和更具弹性的生产机制,小型生产线正好能满足上述需求,在Sony的定义

10、下,月产3000片最符合高效益。日立和联电合资的Trecenti看法和Sony相似,唯认为初期月产7000片最适宜。依照其对8吋转换成12吋的投资效益评估,月产7000片可保持最起码的效益,低于此规模效率就会减少。7000片12吋换算成8吋即有1万6千片之谱,已不算小,却能依照当时市场状况调整产能,较能贴近半导体循环周期变化,减少过去预测失准所造成的投资风险。 20034年后应是构建12吋厂较适合时机目前对12吋厂的疑虑大多来自于设备及技术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日本大部份的半导体制造商在2000年5月时,大都同意有八成的12吋厂设备已经完成就绪可以量产,但CMP(化学机械研磨)装置的完成度仍低,

11、令人担忧。当然技术的问题迟早可以解决,切入的时机却和能否成功息息相关。迈入更大尺寸晶圆的动机在于取得更好的生产效益,降低成本。依据Intel的说法,一片12吋晶圆的晶粒产出是8吋晶圆的2.4倍,每晶粒的成本可以降低30%。如果未来数年内,AMD无法带来更大的压力,Intel仍可在CPU的设计上占有优势,而欲维持近乎寡占地位的Intel绝对需要更多新的12吋厂;一方面降低成本,增加对AMD低价策略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满足市场成长的需求。12吋相对于8/6吋的晶粒产出效益(以DRAM为例)尺寸别面积比可容纳64M DRAM的晶粒数/比率128M DRAM的晶粒数/比率6吋1222/193/18吋1.

12、77404/1.82195/2.0912吋4959/4.32454/4.88Source:日本IDCCPU对Intel是个独特的个案,该公司受到半导体景气与否的影响,要比其它业者来得低。可是大部份的业者并不具备Intel此近乎独占又量大的产品条件,受景气波动的影响大,在12吋生产线的高产出、低成本正面效应尚未发生的情况下,半导体供过于求的现象恐将先行发酵,那么12吋厂的优点不仅荡然无存,还反而会变成沉重的负担。依照WSTS 2000年5月的最新预测,半导体市场成长在2000年达最高峰之后,将往下滑落。大部份的业者赶在20012年开始生产,而随即而来的一年后可能出现需求减缓,将面对较大的风险。因

13、此,考虑设备的成熟度和景气循环问题,或许20034年以后是开始构筑12吋厂较正确的时机,两年后在产能渐迈入高峰时,应可衔接下一个景气周期。当然每个业者在决定12吋厂的兴建时,未必把时机列为第一优先考量。联电把和日立的合资案,视为策略性的跨国合作,并借重日立在业界的威望,顺道成为进入12吋量产的第一家业者。台积电在12吋的规划原本较为保守,受到联电日立案的刺激,不惜一切要争回一口气,乃提前在Fab 6B装机,争面子而不争里子的味道十足。8吋转移至吋12吋晶圆厂的成本结构差异铝/SiO2铜/Low-k0.25m0.18m0.13m8吋每片晶圆成本(美元)143722216972122平均每平方公分成本4.585.406.7612吋每片晶圆成本(美元)230326633328平均每平方公分成本3.263.774.718吋转换至12吋每片晶圆成本增加率60%57%57%平均每平方公分成本增加率-29%-30%-30%Source:Sematech在1998年半导体跌落谷底而奄奄一息的旺宏,因Flash而在2000年咸鱼翻身,藉12吋厂取得和三菱合作的着力点。茂硅则以在加拿大的投资,做为旁及于茂德的另一事业主轴,唯其技术来源和合作伙伴对象仍是一团谜,未来这些热衷12吋厂的业者是否仍能维持热度,恐要令人怀疑。不过也有人认为在20002002年当中,8吋厂的投资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