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化学考前押题卷(二)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569328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化学考前押题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化学考前押题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化学考前押题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化学考前押题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化学考前押题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化学考前押题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化学考前押题卷(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密启用前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化学考前押题卷(二)化 学说明:1全卷共 6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为 8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 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

2、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火力发电厂用煤燃烧发电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 D太阳能热水器烧水2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下列四种标志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禁止吸烟 B节约用水 C回收循环利用 D禁止燃放鞭炮3下列物质分类

3、正确的是()A有机物:乙醇、一氧化碳 B盐类:烧碱、氯化钾C混合物:海水、液氧 D氧化物:水、二氧化锰4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所以我们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由此可知,护发剂的pH()A7 B7 C=7 D比洗发剂的pH大5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的水一般都含有杂质B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D含汞、铅的电池会造成水和土壤的污染,所以应倡导废旧电池统一回收处理6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纯棉毛巾 B塑料保鲜膜 C真丝围巾 D不锈钢锅7

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要介绍我国各地的传统美食,由于节目制作精良,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下列有关饮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等海产品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8下列是小强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B物质的结构新装修屋内主要污染物甲醛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CO2煤气中毒的原因CO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C化学中的守恒思想D物质的俗称加水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参与反应物

5、质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Na2CO3:小苏打C2H5OH:酒精CaO:熟石灰9醋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同时,醋还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抑制病毒的作用。另外,醋可使胃中酸性增强,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胃酸较少的人更是一剂良药。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其pH大于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B醋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C用醋可以洗净铝制品的污垢,还可除去暖壶、水壶中的水垢D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10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倡

6、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明的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去超市用布袋购物 B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C节假日随父母出游,经常开私家车 D外出就餐,超量点菜11如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CO2中起催化作用 B该反应中CO是生成物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2通过分析下列实验或现象,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A B C DA 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B 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C 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 图中煤炉里煤炭上方燃

7、烧产生的蓝色火焰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13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检验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鉴别NH4Cl溶液和K2SO4溶液NaOH溶液或Ba(NO3)2溶液B除去CO2中含有的杂质CO点燃或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从NaCl溶液中分离出NaCl蒸发或过滤D检验食醋的酸性紫色石蕊或无色酚酞14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A B C DA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B锌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C水的电解 D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1分)15 (4分)如图中的、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是两原子的结构示

8、意图。请你回答: (1)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钙原子中,其核外电子数为 ;(2)图B中,X= ; (3)A元素与钙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16(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字母序号)。(2)写出生产尿素的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 (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17(4分)已知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克,50时的溶解度为42.6克。通过以下实验操作得到溶液至:(1)上述实验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2)溶液、的质

9、量分别为 、 g;(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8(4分)2017年金鸡贺岁普通纪念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枚普通纪念币,与现行流通人民币职能相同,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该纪念币面额为10元,直径为27毫米,材质为双色铜合金。请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不属于铜合金的是 (填序号)。A黄铜 B青铜 C铜丝(2)选择铸造纪念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序号)。A金属的导电性 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 D金属的价格(3)专家提醒,如果保存不当,纪念币表面会有“铜绿”Cu2(OH)2CO3生成。“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水蒸汽、氧气和 缓慢反应的结果;可用保持纪念币表面 来保存。19(5

10、分)如图,将插入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一段时间后趁热伸入装有石灰水和X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看到变黑色的铜丝又变为红色,同时石灰水变浑浊。则集气瓶里的X气体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铜丝变黑色、又变红的原因: 、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20(7分)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和CaCO3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胃液中含有F。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转化。请回答:(1)A的俗称是。(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C ;B CaCO3 。(3)从微观角度考虑,B和F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该类反应我

11、们常常称为反应。21(8分)白云岩矿(含CaO、MgO)常用于生产K2SO4肥及氮钾复合肥。(1)将白云岩矿石粉碎的目的 ;(2)操作a是 ,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还有 ,玻璃棒作用 ;(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SO42H2O + 2 NH4HCO3 = CaCO3 + (NH4)2SO4 + CO2+ 3H2O,该反应温度需控制在60左右,原因 ;(4)K2SO4在水中溶解度小于(NH4)2SO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操作b的步骤: 、冷却结晶、过滤而得到氮钾复合肥。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22(12分)(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制取完二氧化碳实验后对固液残留物进行回收处理。对固

12、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 (填标号)装置,该装置缺少的仪器是 ;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时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写名称)。(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A装置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图2中的 (填“甲”、“乙”或“丙”)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图1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打开K1、K2、K3,通入氧气,检验氧气已充满整个装置的方法是 。关闭K1、K2、K3,2天后观察到:B处铁丝表面布满铁锈,D处铁丝依然光亮,E中铁丝表面有部分铁锈。实验结论:铁生锈主要是铁与 和 发生反应。B、E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影响铁生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