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561999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的液体,不能用手拿,选择的警示标记为D;A为自燃物品标志,B为氧化剂标志,C为剧毒品标志;A、B、C均不选,D可选;综上所述,本题选D。2.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A. 豆浆 B. 硫酸铜溶液 C. 淀粉溶液 D. 雾【答案】B【解析】【详解】豆浆、雾、淀粉溶液都是胶体,都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硫酸铜溶液是水溶液不会发生丁达尔现象,B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3.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

2、液 浓硫酸的稀释 过滤 蒸发 灼烧A. 玻璃棒 B. 胶头滴管 C. 试管 D. 漏斗【答案】A【解析】【详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以及容量瓶等;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为: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蒸发用到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等仪器;灼烧用到铁架台、酒精灯、坩埚、泥三角、玻璃棒等仪器;以上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A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4.关于溶液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配制480mL0.1mol/LCuSO4溶液,需要称量CuSO45H2O晶体12.0gB. 用浓硫

3、酸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稀释后立即转入容量瓶中C. 称量5.3g碳酸钠固体时,若将称量物和砝码放反,将会使称量结果偏小D.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可使配制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答案】C【解析】【分析】A、没有480mL 的容量瓶,实际应配制500mL 溶液,根据m=nM=cVM计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B、浓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不冷却立即转移定容,溶液冷却后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C、根据天平平衡原理:左盘物质质量=右盘砝码质量+游码读数,据此计算判断;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详解】A、没有480mL的容量瓶,实际应配制500mL 溶液,需要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0.50.1250=12.5

4、g,故A错误;B、浓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不冷却立即转移定容,溶液冷却后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应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溶液,故B错误;C、称量5.3g碳酸钠固体时,若将物质和砝码放反,实际称量的碳酸钠的质量为5-0.3=4.7g,故C正确;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点睛】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称量物和砝码放反,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比如称量5.3g碳酸钠固体时, 将物质和砝码放反, 实际称量的碳酸钠的质量为4.7g。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5、,下列至选项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NA个CO2的质量与CO2的摩尔质量相同 25,101kPa下,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0.1mol/LCu(NO3)2溶液中含有的NO3数目为0.2NA 常温常压下,11.2L NH3所含的电子数为5NA相同物质的量的O2分子和O3分子所含的分子数目均为NAA. 4个正确 B. 3个正确 C. 2个正确 D. 1个正确【答案】D【解析】【详解】标况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错误; NA个CO2的质量为44g,CO2的摩尔质量44g/mol,二者表示的意义不一样,故错误; 6

6、4gS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故正确; 没有给定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1mol/LCu(NO3)2溶液中含有的NO3数目,故错误; 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Vm22.4L/mol,所以11.2L NH3的量不一定为0.5mol,其所含的电子数就无法确定,故错误;相同物质的量的O2分子和O3分子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不一定为1mol,故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只有,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6.在标准状况下,下列四种气体的关系中,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6.72LCH4 3.011023个HCl分子 13.6gH2S 0.2molNH3A. 体积: B. 氢

7、原子数:C. 质量: D. 密度:【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NnNA、nm/M、nV/Vm结合物质的组成以及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解答。【详解】6.72LCH4的物质的量为6.72L22.4Lmol1=0.3mol;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3.011023/6.021023mol1=0.5mol;13.6gH2S的物质的量为13.6g34gmol1=0.4mol;0.2molNH3。A、根据V=nVm可知,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体积,故A错误;B、甲烷中n(H)=0.3mol4=1.2mol,HCl中n(H)=0.5mol,硫化氢中n(H)=0.4mol2=0.

8、8mol,氨气中n(H)=0.2mol3=0.6mol,故H原子数目,故B错误;C、甲烷质量为0.3mol16gmol1=4.8g,HCl的质量为0.5mol36.5gmol1=18.25g,氨气的质量为0.2mol17gmol1=3.4g,故质量,故C错误;D、相同体积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比,即为16:36.5:34:17,密度:,故D正确;答案选D。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酸碱盐氧化物AH2SO4Na2CO3NaClSO2BCO2NaOHNaClNa2CO3CHClNaOHCaOCH3COOHDHNO3KOHCaCO3CaO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

9、【详解】A.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A错误;B.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不属于酸;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B错误;C.氧化钙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盐,醋酸属于酸,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D.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钾属于碱,碳酸钙属于盐,氧化钙属于氧化物,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点睛】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与水作用成酸或与碱作用成盐和水的氧化物。8.与100mL 0.1mol/LNa2CO3溶液中Na+离子浓度相同的是A

10、. 50mL 0.2mol/LNaCl溶液 B. 10mL1mol/LNa2SO4溶液C. 200mL0.1mol/LNaNO3溶液 D. 10mL0.2mol/LNa2SO4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100mL 0.1mol/LNa2CO3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1mol/L2=0.2 mol/L,A. 50mL 0.2mol/LNaCl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2mol/L1=0.2 mol/L,A正确;B. 10mL1mol/LNa2SO4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1mol/L2=2 mol/L,B错误;C. 200mL0.1mol/LNaNO3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1mol/L1

11、=0.1mol/L,C错误;D. 10mL0.2mol/LNa2SO4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2mol/L2=0.4mol/L,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分离煤油和水可采用分液的方法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可以证明含硫酸根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某无色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可用渗析法分离Fe(OH)3胶体和KCl溶液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1)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因为胶体的聚沉;(2) 煤油属于烃类,不溶于水;(3)

12、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沉淀,也可能为氯化银沉淀;(4)胶体有丁达尔现象;(5)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详解】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因为胶体的聚沉,与胶体性质有关,故正确;煤油属于烃类,不溶于水,二者混合后静置分层,可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正确;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沉淀,也可能为氯化银沉淀,因此不能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故错误;雾是气溶胶,胶体都有丁达尔现象,故正确;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

13、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是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或者是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故错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分离Fe(OH)3胶体和KCl溶液,故正确;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只有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10.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ANaCl(Na2CO3)硝酸蒸发B酒精(水)生石灰萃取分液CZn (Cu)稀硫酸过滤DCO2(HC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A碳酸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引入新杂质;B.酒精中混有水,加入生

14、石灰,蒸馏;C.锌与硫酸反应,铜与硫酸不反应;D.氯化氢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而二氧化碳不反应;【详解】A、混合物中加入硝酸,碳酸钠会与之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蒸发后剩下固体为氯化钠、硝酸钠的混合物,达不到提纯的目的,故A错误;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与酒精互溶,但酒精的沸点低,进行蒸馏操作,酒精先气化后液化,得到纯净的酒精,故B错误;C、锌与硫酸反应,铜不与硫酸反应,除去杂质时也会除去主要物质,故C错误;D、二氧化碳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氯化氢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以达到除去杂质氯化氢的目的,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1)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2)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1.某溶液中只含有K+、Al3+、NO3、SO42 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21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A.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