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559745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宁四中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化学试卷第卷(客观题,共5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K39 Na23 Cl3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 )A电子层数 B核电荷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2、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是A、NaOHB、Na2O2 C、Cl2 D、CO23、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AHI HCl H2S PH3 BPH3 H2S HCl HBrCHF HCl H2S SiH4 DNH3 PH3 H2S HCl4

2、 X+和Y2-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X和Y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5、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 D、铜片、银片,FeCl3溶液6、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 + 2OH-2e- = ZnO + H2,Ag2O + H2O + 2e-= 2Ag + 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并被氧化 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 D正极,并被氧化

3、7、10 mL 1mol/L的盐酸与一小块大理石的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下列措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的是( )A. 加入一定量的CaCl2 B. 加入5 mL 1.5 mol/L的盐酸C. 加入15 mL 0.5 mol/L的盐酸 D. 加入5 mL H2O8、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Aa b c d Ba c d b Cc a b d Db d c a

4、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只能含离子键,不能有共价键 B、所有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C、电子数相同的两种微粒一定是同一元素 D、判断化学变化的可靠方法是看有无化学键的变化10、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BrHIC酸性强弱:H2SiO4H2CO3H2SO4 D熔点:SiO2NaClCO2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

5、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C.可逆反应只是代表少数反应。 D.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14、下列变化的比较, 不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 HClO4 H2SO4 H3PO4 H4SiO4 B原子半径大小: Na S OC碱性强弱: KOH NaOH LiOH D还原性强弱: F Cl I15、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ANa2O2BKOHCCaCl2 DCO216、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

6、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 HX B、 H2X C、 XH3 D、 XH417、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1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OH-和NH4+ BH2O和NH3 CF和OH

7、- DO2-和NH4+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负极被氧化 B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C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D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只要条件不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就不再改变20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21、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A3和17 B1和8 C1和9 D17和1222、右图是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c、d为两个电极

8、。则下列有关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d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c为锌片,电池工作时,溶液中SO42向c移动C电池工作的过程中,d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气泡D电池工作的过程中,溶液中SO42浓度基本不变2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回收其中石墨电池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24、A,B两元为某周期A族和A族元素, 若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x+1 x+81 x+11 x+18 x+25A. B. C. D. 2

9、5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 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C、4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低D、W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二、填空题(本题共包括5个小题,共44分)1、(8分)由以下一些微粒:C、K、Ca、C、N、Ar。其中:(1)互为同位素的是_和_;(2)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_和_;(3)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和_ _、_和_ _。2、(12分)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

10、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 C在空气中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 C的单质在高温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 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 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元素名称: A _ B _ C _ D _。(2)D元素位于周期表中 周期 族。(3)写出AB2与C2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画出B的原子结构简图 _。(5)电子式表示化合物 C2D 的形成过程: 。3. (6分)H2O2、KCl、Na2SO4、Na2O2、HCl、O2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只含极性键的是 ,只含非极性键的是 ,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键的

11、是 ,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是 ,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 。4、(6分)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常用微型银锌原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电极反应分别为:Zn+2OH-2e =ZnO+H2O Ag2O+H2O+2e =2Ag+2OH(1)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上述变化判断:正极为 ,发生 反应;负极为 ,发生 反应。5、(共12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实验序号金属质量/g金属状态c(H2SO4)/ molL1V(H2SO4)/ mL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反应前反应后0.10丝0.55020345000.10粉末0.5502035500.10丝0.75020362500.10丝0.85020352000.10粉末0.8502036250.10丝1.05020351250.10丝1.0503550500.10丝1.15020341000.10丝1.15030444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和表明,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填实验序号);(2)能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