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3971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558547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397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397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397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397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397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397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情况分析:1、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53名,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

2、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2、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为基础,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四单元“千米 毫米”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

4、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 分 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

5、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6、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二)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对双基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突破陈旧的“知识体系”。学习内容并不是以完全的“定论”方式呈现。强调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方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学习知识,将过程

7、与方法确立为课程目标。 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数学思考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意识 数学思考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它不以掌握数学知识为标志。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

8、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及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理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解决问题不同于传统的解题活动 特别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强调“识别题型,模仿例题、回忆解法”等非思维性活动的解题。 核心是通过“观察、思考

9、、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 初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归

10、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情感与态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认识。 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内容的挑战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3、 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4、形成事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5、4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4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后3个方面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

11、他目标的实现。 6、学生在后3个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重要。 7、4个方面目标的实现不是“齐步走”,更不能“一刀切”,要注意处理达成、渐进、渗透的关系。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9 写数、读数 4 大小比较 2 较大数的估计 1 整理与复习 2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4 平行四边形 2 拼组图形 1 七巧板(数学文化) 1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18 加减法的估算 2 三位数的加法 3 三位数的减法 3 探索规律 5 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 2 解决问题 3 整理与复习 2四、千米 毫米 3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 2五、有余数的除法 4六、时 分 秒 6认识钟表 3 解决问题 3七、统计 5 八、总复习 5 机动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