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540322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1.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 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 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D. 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答案】D【解析】【详解】A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故A错误;B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

2、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C错误;D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D正确;故答案为D。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8g由乙烯与丙烯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碳碳双键的数目为NAB. 4.6g乙醇完全氧化生成乙醛,转移电子数为0.2NAC. 25,1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D. 标准状况下,2.24LC1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氯的微粒总数为0.2NA【答案】B【解析】【详解】A乙烯和丙烯的摩尔质量不同,无法计算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则无法判断28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碳

3、双键的数目,故A错误;B1mol乙醇转化为1mol乙醛转移电子2mol,4.6g乙醇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氧化变成乙醛,转移电子数为0.2NA,故B正确;CpH=13的 Ba(OH)2溶液,c(H+)=10-13mol/L,依据c(H+)c(OH-)=Kw,c(OH-)=10-1mol/L,25、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10-1mol/L1L=0.1mol,含有的OH-数目为0.1NA,故C错误;D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所得溶液中的含氯微粒有Cl2、Cl-、ClO-和HClO,故根据氯

4、原子守恒可知:2N(Cl2)+N(Cl-)+N(ClO-)+N(HClO)=0.2NA,故含氯的微粒总数小于0.2NA,故D错误;故答案为B。3.下列关于有机物1-氧杂-2,4-环戊二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互为同系物B. 二氯代物有3种C. 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D. 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5molO2【答案】C【解析】【分析】的分子式为C4H4O,共有2种等效氢,再结合碳碳双键的平面结构特征和烃的燃烧规律分析即可。【详解】A属于酚,而不含有苯环和酚羟基,具有二烯烃的性质,两者不可能是同系物,故A错误;B共有2种等效氢,一氯代物是二种,二氯代物是4种,故B错误;C中含有两个碳碳双

5、键,碳碳双键最多可提供6个原子共平面,则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D的分子式为C4H4O,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4+)=4.5mol,故D错误;故答案为C。4.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其中X、Y处于同一周期,Y的单质与水反应可生成X的单质,X、Y、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的半径:ZYXB. WX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D. 常温常压下Z的单质为气态【答案】B【解析】【分析】主族元素X、Y、Z 、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只有

6、X、Y处于同一周期,Y的单质与水反应可生成X的单质,X的原子序数大于W元素,则Y为F元素,X为O,结合原子序数可知Z、W位于第三周期,X、Y、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设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则6+7+n=3m,只有n=2时、m=5符合,Z、W不位于同周期,即Z为P、W为Ca,以此来解答。【详解】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O、Y为F、Z为P、W为Ca,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的半径:P3-O2-F-,即ZXY,故A错误;BWX2为CaO2,含有O-O非极性键,故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

7、物越稳定,则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FH2O,即YX,故C错误;DZ的单质为P4或红磷,常温常压下均为固态,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位、构、性”的关系,其主要应用有: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元素的性质,可以反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根据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可以从元素的性质推断元素的位置;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元素的性质。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和现象结 论A向等体积等浓度盐酸中分别加入ZnS和CuS,ZnS溶解而CuS不溶解Ksp(CuS)Ksp(

8、ZnS)B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样品已变质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试管口处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常温下,测得0.1 molL1 NaA溶液的pH小于0.1 molL1 Na2B溶液的pH酸性:HAH2B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相同条件下,溶解度大的物质先溶解,组成和结构相似的难溶物,溶解度越大,其溶度积越大。因在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ZnS可以溶解而CuS不溶,则相同温度下:Ksp(CuS)Ksp(ZnS),故A正确;BFe(NO3)2溶于稀硫酸后,Fe2+在酸性条件下被NO3-氧

9、化为Fe3+,此时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无法证明Fe(NO3)2是否变质,故B错误;C在加热条件下NH4HCO3固体分解生成NH3,NH3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于固体本身没有与试纸接触,故本实验不能证明NH4HCO3显碱性,故C错误;D强碱弱酸盐的pH越大,对应酸的酸性越弱,Na2B溶液对应的酸为HB-,则由现象可知酸性:HAHB-,但是本实验不能证明HA的酸性比H2B强,故D错误;故答案为A。6.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废水处理,实现碳氮联合转化。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M、N为厌氧微生物电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

10、O2+7H+B. 电池工作时,H+由M极移向N极C. 相同条件下,M、N两极生成的CO2和N2的体积之比为3:2D. 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H3+2O2=NO3-+2H+H2O【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分析可知:N极NO3-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氮气、发生还原反应,则N极正极。M极CH3CO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M极为原电池负极,NH4+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转化为NO3-,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M极为负极,CH3CO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O2+7H+,故A正确;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

11、H+由M极移向N极,故B正确;C生成1molCO2转移4mole-,生成1molN2转移10mol e-,根据电子守恒,M、N两极生成的CO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mol:4mol=5:2,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5:2,故C错误;DNH4+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转化为NO3-,则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H3+2O2=NO3-+2H+H2O,故D正确;故答案为C。7.常温下,将盐酸滴加到Na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OHpOH=lgc(O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N表示pOH与两者的变化关系B. NaHX溶液中c(X2-)c(H2X)C.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

12、Na+)=c(HX-)+2c(X2-)D. 常温下,Na2X的第一步水解常数Kh1=1.010-4【答案】D【解析】【分析】Na2X溶液中,X2-分步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则Kh1(X2-)Kh2(X2-),碱性条件下,则pOH相同时,由图象可知N为pOH与lg的变化曲线,M为pOH与lg变化曲线,当lg或lg=0时,说明或=1,浓度相等,结合图像可计算水解常数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线N表示pOH与lg的变化曲线,故A错误;B由曲线M可知,当lg=0时,=1,pOH=9,c(OH-)=10-9mol/L,则Kh2(X2-)=c(OH-)=110-9;由曲线N可知,当

13、lg =0时, =1,pOH=4,c(OH-)=10-4mol/L,Kh1(X2-)=c(OH-)=110-4,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Ka2=110-10,则NaHX溶液中HX-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中c(H2X)c( X2-),故B错误;C混合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为c(Na+)+ c(H+)=c(Cl-)+c(HX-)+2c(X2-)+c(OH-),则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Cl-)+c(HX-)+2c(X2-),故C错误;D由曲线N可知,当lg =0时, =1,pOH=4,c(OH-)=10-4mol/L,则Kh1(X2-)=c(OH-)=110-4,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4、。8.甘氨酸亚铁(NH2CH2COO)2Fe是一种补铁强化剂。实验室利用FeCO3与甘氨酸(NH2CH2COOH)制备甘氨酸亚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省略)。查阅资料:甘氨酸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甘氨酸亚铁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柠檬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酸性。实验过程:I装置C中盛有17.4gFeCO3和200mL1.0molL-1甘氨酸溶液。实验时,先打开仪器a的活塞,待装置c中空气排净后,加热并不断搅拌;然后向三颈瓶中滴加柠檬酸溶液。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加入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并干燥。(1)仪器a的名称是_;与a相比,仪器b的优点是_。(2)装

15、置B中盛有的试剂是:_;装置D的作用是_。(3)向FeSO4溶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可制得Fe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过程I加入柠檬酸促进FeCO3溶解并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甘氨酸亚铁产率的关系如图所示。pH过低或过高均导致产率下降,其原因是_;柠檬酸的作用还有_。(5)过程II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_。(6)本实验制得15.3g甘氨酸亚铁,则其产率是_。【答案】 (1). 分液漏斗 (2). 平衡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3). 饱和NaHCO3溶液 (4). 检验装置内空气是否排净,防止空气进入装置C中 (5). Fe2+2HCO3-=FeCO3+CO2+H2O (6). pH过低,H+与NH2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