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536508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Mg 24 C 12 H 1 O 16 Mn 55 N 14 S 32 Cl 35.5 Ba 137 Cu 64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小题2分。)1.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汽油的包装箱应贴上的图标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汽油属于易燃液体,装运汽油的包装箱应贴易燃液体物质标志,则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A不符合;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B不符合;C、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气体标志,C不符合;D、

2、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D符合。答案选D。2.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钢铁的腐蚀 B. 食物腐败C. 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 D. 白磷的自燃【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是否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详解】A钢铁的腐蚀反应中生成铁锈,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食物腐败为缓慢氧化反应,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溶洞中钟乳石是通过碳酸氢钙发生分解反应形成的,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D白磷的自燃属于燃烧反应,P元素化合价升高,O元素化合

3、价降低,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3.以下三组溶液:植物油和水 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 40的乙醇溶液,分离以上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答案】A【解析】【详解】植物油和水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单质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乙醇和水互溶,二者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

4、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4.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 蒸馏时,温度计必须插入液面以下C. 用量筒量取20.12 mL硫酸D. 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答案】D【解析】【详解】A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液体蒸干,而不是直接将溶液蒸干,故A错误;B蒸馏时温度计测量蒸汽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不能插入液面以下

5、,故B错误;C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不能用量筒量取20.12mL硫酸,故C错误;D分液操作时为防止试剂相互污染,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基本实验操作、实验安全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实验操作规范性。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B. CO2属于酸性氧化物C. 摩尔是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D. 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答案】B【解析】【详解】A、由于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也能够与硝酸银生

6、成白色沉淀,因此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故A错误;B、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C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故C错误;D、盐类物质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例如氯化铵等铵盐,故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选项A是解答的易错点,检验离子时应注意检验实验方案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一定要注意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6.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组合正确的是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A氨水食盐水硫酸醋酸干冰B氧化铁盐酸硫酸钡磷酸二氧化硫C胆矾碘酒苛性钠碳酸碳酸钙D盐酸氯化钾溶液氯化钠亚硫酸氢

7、气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据此判断。【详解】A氨水、食盐水、硫酸、醋酸、干冰,分别属于混合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故A错误;B氧化铁、盐酸、硫酸钡、磷酸、二氧化硫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故B正确;C胆矾、碘酒、苛性钠、碳酸、碳酸钙分别是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故C错误;D盐酸、氯化钾溶液、氯化钠、亚硫

8、酸、氢气,分别是混合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单质,故D错误;故答案选B。7.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CH3COOHCH3COO+H+ B. Ba(OH)2Ba2+(OH)2C. H2CO32H+CO32 D. Ca(NO3)2Ca2+2NO3【答案】D【解析】【分析】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结合物质的组成分析判断。【详解】A、醋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故A错误;B、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B错误;C、碳酸是二元弱酸,部分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电离方程

9、式为H2CO3H+HCO3,故C错误;D、硝酸钙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NO3,故D正确;故答案选D。8.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B.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D. 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答案】A【解析】【详解】A电子转移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化合价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故A正确;B复分解反应中不存在化合价变化,则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存在化合价变化,不一定

10、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化钙溶于水,碳酸钙分解等,故B错误;C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例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故C错误;D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不一定越强,越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其还原性越强,还原性强弱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四种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易错选项是C与D,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只取决于电子得失的难易,而与电子得失的多少无关,应该利用比较的思想,结合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表现,比较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相对强弱。9.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 氯化钠晶体

11、B. 氢氧化钙溶液C. 液态醋酸 D. 熔融的氢氧化钠【答案】D【解析】【分析】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而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的物质能导电,以此来解答。【详解】A氯化钠晶体为电解质,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则不导电,故A错误;B氢氧化钙溶液为混合物,能导电,不属于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液态的醋酸是电解质,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则不导电,故C错误;D、熔融的氢氧化钠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故答案选D。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B. “血液透析”涉及到胶体性质的应用C. 用过滤法可以除去Fe(OH

12、)3胶体中的FeCl3D. 在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A蛋白质溶液为胶体分散系,则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故A正确;B血液属于胶体,“血液透析”利用的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可以,涉及到胶体性质的应用,故B正确;C胶体与溶液均可透过滤纸,则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应该用渗析的方法,故C错误;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发生胶体聚沉,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故D正确;故答案选C。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 +

13、 CO32CaCO3+2OH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Cu2+ AgD. 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Al2O36H+2Al3+ 3H2O【答案】D【解析】【详解】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不发生反应,则不能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故A错误;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Ca2 +CO32CaCO3,故B错误;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2Ag+Cu2+2Ag,故C错误;D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Al2O36H+2Al3+3H2O,故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荷守恒的应用,选项B为易错点,对

14、于微溶性的强电解质:在反应物中视情况而定。如澄清石灰水中Ca(OH)2以Ca2、OH存在,可以拆成离子的形式;石灰乳中主要以不溶的Ca(OH)2存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在生成物中,一般不能拆,以化学式形式表示。12.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在无色溶液中:NH4+、Cu2+、NO3、CO32B. 在强碱性的溶液中:Na+、K+、Cl、SO42C. 在含大量Ba2+的溶液中:K+、Na+、Cl、CO32D. 在强酸性的溶液中:Na+、Fe3+、SO42、CH3COO【答案】B【解析】【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结合离子的性质以及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分析判断。【详解】A、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且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B、在强碱性的溶液中Na+、K+、Cl、SO42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符合;C、在含大量Ba2+的溶液中CO32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D、溶液显强酸性,则CH3COO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答案选B。【点睛】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尤其要注意是“可能”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