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25 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528597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25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25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25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25 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25 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25 人民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25 人民版必修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25(人民版必修1)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比较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不同点盛行时间不同:分封制主要盛行于西周、郡县制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盛行于元和中央政府关系不同: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相对独立,可以世袭;郡县则是中央政府下属的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例1】秦峄山石刻(如图)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这一

2、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情景材料的解读能力。通过材料“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流血于野”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地方纷争,世道混乱。解答时注意“兵不复起”主要是指地方上不再割据混战。答案:C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直至明朝废除丞相;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中央逐步强化了对地方的行政管理两汉中外朝制度,扩大尚书台权力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魏晋隋唐三省六部制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宋朝中书门下

3、、枢密院、三司削弱地方权力元朝中书省、枢密院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行省,设三司清朝前期增设军机处【例2】(2009辽宁/宁夏高考)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B行政C监察 D司法解析: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实际上六部仅是分割了当时的行政权,具体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答案:B单元评估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0广东高三统考)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同居共食,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郡县制 B分封制C君主专制 D宗法制解析:由“郑氏义门”“同居共食

4、”“孝义家风”可知,题干所反映的是家族聚居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宗法制。答案:D2(2010浙江嘉兴月考)著名学者李慎之曾说:“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材料中的“封建时代”应是()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解析:史学界习惯称先秦时期为前史。先秦时期在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分封制下,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尚未建立,故有“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的说法,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3新华社2008年10月28日电,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在台北病逝。承袭“衍圣公”体现了()A禅让

5、制 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D礼乐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在宗法制下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衍圣公”的承袭就体现了这一原则。答案:C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根据史记集解:“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开幕式中使用的“缶”,其原型来自于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而据墨子三辩中记载:“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之乐。”这说明()最初的乐器来自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最早的乐器,材质都是陶土或青铜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乐器就已经有了不同的种类中国古代乐器使用有严

6、格的等级,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A BC D解析:从材料“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之乐”可以看出最初的乐器来自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材料中有“钟鼓”、“竽瑟”等可以看出古代乐器有了不同的种类;从材料“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和“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可以看出古代乐器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但从材料内容我们无法判断缶就是最早的乐器。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5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爵位世袭制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是属于分封制的特点,故排除。西周通过分封制,

7、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答案:C6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幸梁山宫,在山上见丞相出行时车骑很多,心甚不快。当时大概有在其身旁的宫中随行侍者私下告诉了丞相。丞相从此便减少了车骑。始皇知道后大怒,推断“此中人泄吾语”。于是“诏捕在旁者,皆杀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表明秦始皇()竭力维护自己的威严实行三公九卿制专制、残暴此时正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通过材料可判断正确,由“丞相”可确定正确,公元前221年已完成统一,故不正确,应排除。答案:C7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塞路(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愁

8、怨,溃而叛之。”这说明秦律()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没有积极作用应当禁绝A正确不正确 B不正确正确C都正确 D都不正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秦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故不正确。辩证地看秦律也给人民带来了痛苦,故正确。答案:A8(2010山东济南质检)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C选官制度 D监察制度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材料中“国家政体”“秦皇、汉武、宋太祖

9、、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9(2009上海模拟)汉书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由此看出当时刺史的任务是()A选拔地方人才 B征收地方赋税C监察地方官员 D管理地方行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刺史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员,故选C项。答案:C10(2010浙江高考)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答案:C11(2010浙江杭州高中月

10、考)“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邓寇列传)这一现象与当时的选官制度有关。“当时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世袭制C察举制 D科举制解析:由“累世宠贵”“侯者二十九人”等信息可知,邓氏家族进入仕途的人很多;又由后汉书邓寇列传可判断这一现象出现在东汉时期。东汉时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答案:C12下图所反映的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认识本质问题的能力。科举制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有利于庶族地主参与到政权中来

11、。答案:A13汉武帝设刺史,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通判负责监察州郡长官。答案:B14(2009汕头模拟)北宋基本解决的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官制的变化实现的()文官任州郡长官转运使的设立通判的设置刺史制三司使的设置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北宋时期为了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主要通过采用文官任州郡长官,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设通判监督州郡长官的办法,不是北宋时期的,而是西汉时期加强中央集

12、权的措施,是不正确的,三司使的设置主要是保证中央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而不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15(2009中山模拟)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演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都是一种制度创新都是以地域为纽带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符合分封制;也不符合分封制,故排除。答案:D16(2009茂名高一检测)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排除,均是关

13、于变革宰相制度的措施。答案:D17(2009吉林高一检测)制度创新与改革往往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以下曾一度发挥过这种作用的制度创新与改革是()西周分封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隋唐科举制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方面的制度创新都曾起到积极作用,符合题意。答案:B18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及后代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指挥作战的将领,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却受到皇帝、_、主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在沙场。文中的“_”应是指()A丞相 B知州C枢密使 D通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宋朝相权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材料中杨业的军权受制于枢密使。答案:C19(2009广东五校模拟)下面哪种制度最可能被认为是“皇权下的民主”()A中朝制度 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 D内阁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防止大权独揽,最终加强了皇权,因此可能被认为是“皇权下的民主”。答案:B20(2009江苏南京模拟)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