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说课PPT教学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2513134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力学》说课PPT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程力学》说课PPT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工程力学》说课PPT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工程力学》说课PPT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工程力学》说课PPT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力学》说课PPT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力学》说课PPT教学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工程力学 说课讲稿 1 主要内容 2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学科 在各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工程力学的定理 定律和结论广泛用于各种行业的工程技术之中 它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工程专业的很多课程 都要以工程力学为基础 所以它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更重要的是 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校本课程时 学生不仅要学好工程力学的内容 还要通过学习 逐步领会和掌握其研究方法 为今后的学习 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强的基础 一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3 CompanyLogo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二 课程目标 在于培养

2、学生应用工程力学知识进行工程验算的能力 即保证构件在确定的外力作用下正常工作而不失效 亦即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 刚度与稳定性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于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在培养能力方面着重初步了解工程构件的设计方法 设计流程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适用型技术人员奠定坚定的理论基础 4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三 授课对象的分析本班的学生多数是文科考生 对数字类的计算 空间的想象能力不足 同时有工科基础差 自我学习能力 学习主动性欠缺 在受力分析和材料力学的内力分析时容易出错 容易出现多力和少力的情况 但是学生头脑灵活 反应快 兴趣易调动 因此在讲解例题时候要按

3、照正规的解题方式 每一步都要写清楚和讲清楚 并从简单的例题开始又浅到深的讲解 5 工程力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高等职业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 21世纪高职高专机电类规划教材 一 课程选用教材 工程力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材为教育部 十一五 规划教材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 6 教材内容 内容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 依据 必需 够用 为度 由简到难的原则 设立教学模块 形成 模块任务化 的学习内容 二 教材内容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 7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工程力学基本素养和工程应用为主线 着重基本概念和结论的应用 将定义概念 理论知识 模型试验 创新案例 工程

4、应用案例 课程训练 创新实践活动等融合为一体 真正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 教学做练一体化 第一篇静力学1 静力学基础 1 教学内容 静力学基础 约束与约束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 教学要求 掌握力 刚体的概念和静力学公理 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 会画受力图 三 教材内容的选取及要点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 8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 2 平面力系 1 教学内容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解析法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力偶 平面任意力系 物体系的平衡 2 教学要求 掌握力矩 力偶的基本概念 掌握合力投影定理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熟练应用平衡方程处理物体受

5、力平衡问题 3 摩擦 1 教学内容 滑动摩擦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滚动摩擦的概念 2 教学要求 掌握滑动摩擦 摩擦角的概念 掌握考虑摩擦时物体平衡的解题方法和自锁现象产生的原因 了解滚动摩擦的概念 9 4 空间力系 1 教学内容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 力对轴之矩 空间力系的平衡 重心的概念 坐标公式和求法 2 教学要求 掌握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 力对轴之矩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了解物体重心的求法 第二篇材料力学5 拉伸与压缩 1 教学内容 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应力 拉伸变形与虎克定律 拉伸和压缩是材料的力学性能 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拉伸或压缩的强度计算 2

6、教学要求 掌握杆件轴向拉伸 压缩时受力特点 内力及应力求法 掌握材料在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 掌握拉压强度计算 6 剪切与挤压 1 教学内容 剪切变形时的内力与应力 挤压的概念和实例 剪应变和剪切虎克定律 2 教学要求 掌握构件发生剪切 挤压 时的强度计算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 10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 7 圆轴扭转 1 教学内容 扭矩和扭矩图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圆轴扭转的强度计算 圆轴扭转的刚度概述 2 教学要求 理解圆轴扭转变形时受力特点及变形特点 掌握扭转变形时内力 应力求法 掌握扭转强度计算 8 直梁弯曲 1 教学内容 平面弯曲的概述和实例 平面弯曲的内力 剪力和弯矩 平面弯曲时

7、梁的内力图 剪力图和弯矩图 弯曲正应力 弯曲强度的计算 提高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 弯曲刚度概述 2 教学要求 理解直梁弯曲时受力特点 平面弯曲 纯弯曲概念 掌握弯曲时内力求法 会画弯矩图 掌握弯曲的强度计算 9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 教学内容 应力状态的概念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广义胡克定律 强度理论简介 11 2 教学要求 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和平面应力状态的分析 掌握广义胡克定律和强度理论的使用10 组合变形 1 教学内容 组合变形的概念 拉伸 压缩 与弯曲组合变形 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2 教学要求 理解组合变形概念 掌握拉伸 压缩 与弯曲组合变形 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11 压杆稳定 1 教学

8、内容 压杆稳定的概念 计算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压杆的临界应力和压杆稳定计算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2 教学要求 理解压杆概念及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掌握计算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压杆的临界应力和压杆稳定计算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 12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 了解力系的简化方法 掌握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2 能对机构进行一般的运动和动力分析 3 掌握构件的强度 刚度 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 1 具有将工程实例简化成力学计算模型的能力 2 具有对构件进行承载能力验算的能力 3 具有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知识的求知欲 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 增强学生自

9、信心 2 能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 课程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 13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 五 教学重点 难点 1 静力学部分重点 受力图 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的应用 轴系零件支反力的求解 难点 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应用 2 材料力学部分重点 变形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应力 应变 内力 各基本变形下的强度条件 刚度条件的应用以及压杆稳定性校核 应力状态分析 广义虎克定律和强度理论 难点 各种变形情况下构件强度的校核和设计 构件各种内力图的画法 组合变形下使用不同的强度理论校核和设计构件 压杆稳定的校核及各种截面杆的合理选择 14 解决办法 1 教师讲

10、授注重知识点的衔接 讲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 淡化难点 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 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图文并茂 引人入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我学习 3 实际运用解决实际加工问题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互为补充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 15 教学方法 实物体验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媒体演示法 问题中心法 工程案例法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实施 一 教学方法 16 实物体验法 任务驱动法 媒体演示法 工程案例法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还没有完成关实践性课程的学习 课程内容中会涉及到一些难以理解结构 构造 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应列举一些比较熟悉的结构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1、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 通过引入实验现象 工程现象 通过真实工程项目分析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掌握完成工程任务必要的知识 多媒体授课课件 向学生展示本课程的工程应用 扩大信息量 通过典型的工程实例和科研成果 引导学生从建立力学模型 综合独立分散的知识点到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工程实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工程案例的讲授中 采用启发式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 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和不失时机的进行启发思维 师生互动 让学生参与交流 分享观点 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讨论 学生真正做到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问题中心法 第三部

12、分课程教学实施 17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实施 二 教学考核方法 考核的方式才起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60 考勤 平时作业 测验占40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团队合作 集体主义精神 增强职业意识 他人意识 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学习能力 18 第四部分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一 教学手段改进常规的教学方法 力求进行启发式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 加大提问和课堂互动环节 授课时考虑学生的反映 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设问 引导 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洞查问题的共性 抓住问题的本质 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 把握工程力学问题变

13、型和演变的规律 则复杂的问题会变得简单 表面上完全不同的问题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力学原理 不同的力学量的运算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数学法则 这样可以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19 第七部分课程建设特色 二 课程目的加强工程观念 结合工程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习如何将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突出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主线 有目的地选择与工程实际和日常生活有关的例题 在讲解例题时突出对实际问题的简化 建模等过程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实际工程构件及其运动状态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构建全面 客观 科学地从对基础理论的掌握 实验动手能力 综合应用三方面考核学生工程力学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将传统的注重教授单个知识点的教学方式 改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第四部分课程教学方法与目的 20 谢谢各位专家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