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早期诗歌窥探.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512974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城早期诗歌窥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顾城早期诗歌窥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顾城早期诗歌窥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顾城早期诗歌窥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顾城早期诗歌窥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顾城早期诗歌窥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城早期诗歌窥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顾城曾将自己的诗歌创作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自然的我(1969-1974)、文化的我(1977-1982)、反文化的我(1982-1986)、无我(1986-1993)。我们姑且将“自然的我”与“文化的我”称之为顾城创作的早期阶段,从此阶段入手对其诗歌进行深入剖析。一、活在自然中与自然抒情的诗风顾城在6岁时写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首诗,当然,这首诗并没有体现多大的文学价值,但却从中早早地展现出一个天才诗人的天赋,并为他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埋下了伏笔。1969年,顾城随父下放至山东农村,这既给他带来了艰苦的农村生活,但更重要的是,也为他接触自然、师法自然提供了条件,身处自然成就了“自然的我”。在这里,顾

2、城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此时的顾城正处于少年时期,因此,这个“我”本身就“有一种孩子气,有梦,有希望,也有恐惧”。这个时期的诗作比较自然、抒情,是他在对自然、对世界、对自己说话。“大雁,你飞走吧,/你飞过去/不要盘旋,不要停;/请你告诉慈爱的春天,/不要忘记这里的渔村。”(大雁);“奔腾不歇的江河,/起伏连绵的山川,/惊天动地的旱雷,/撕破雨云的闪电,/呵/多少谜?/多少梦?/多少沉冤?/新陈代谢的万物,/广大神秘的自然,永无边际的宇宙,/黑暗沉默的空间,/呵/多少天?多少代?多少光年?/在宇宙的尘埃/地球上,/却不知已变过多少风云,换过多少人间。/”(没有名字的诗歌);“旭日用光焰赶走了黑暗,

3、/夕阳用余辉映透了晚霞,/遗忘的过去/幻想的将来呵/生物在万物中闪耀着火花。/(生命随想曲);“我赞美世界,/用蜜蜂的歌,/蝴蝶的舞,/和花朵的诗。/月亮,/遗失在夜空中,/像是一枚卵石。/星群,/散落在河床上,/像是细小的金沙。/用夏夜的风,/来淘洗吧!/你会得到宇宙的光华。/”(我赞美世界)。在这时期的诗里,有对自然的热爱:“太阳升起来,/拿着七色光焰的画笔,/在大地的调色盘上,/调配着春天的晨曦。/给干黄的枝条,/涂上新生的翠绿;/在田野的五线纸上,/重新谱写生命的乐曲。/蛙鸣,此起彼伏,/我赞美着春天/岁月的早晨。/”(岁月的早晨);有对生活的感悟:“我是黄昏的儿子/爱上了东方黎明的女

4、儿/但只有凝望,不能倾诉/中间是黑夜巨大的尸床”(我是黄昏的儿子);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今天和昨天一样,/子夜、破晓、中午、黄昏;/生活的忙碌,/生存的艰辛,/安静的夜晚,/响亮的晨钟,/时间又过去了一天,/一天十二个时辰;/黎明的薄雾,/白昼的热风/傍晚的清凉,深夜的惊梦,/呵,人正怎样度过他的一生?/”(生命随想曲)这些体现了顾城的早熟,他早早地展开了对生命的探索。生命幻想曲是顾城“自然的我”阶段的代表作,他在多次讲话中也反复提到过这首诗。顾城说,写这首诗的时候,“那个夏天,我在潍河岸边,在接近河水的地方,被自己的影子惊醒,这时皮肤已不再是我同世界的界限,我感到了另一重我远处的树林在响,就

5、像是我的手在抚动;河水在流淌中轻轻冲击沙地、冲撞粘土的河岸,就像我的手抚摸着我的膝盖我像阳光一样在大地上行走,宁静如云。作为一个人的恐惧、害怕、矛盾,都没有了像是我要做的一切都已经做了,所以一切正是开始。”1 (P100)这是一种自然生命的感觉,作者与天地自然完全融为了一体。“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的确,写诗的时候,作者不带一丝目的性,这完全是一种自在生命的享受。因此我们在读整首诗的时候,感觉非常顺畅、自然。这个时期是没有书读的,除了受父亲的影响,顾城最主要的老师就是大自然了,自然给他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最好的语言,最好的感悟,“我最早写诗,是为了回答大自

6、然对我说的话;我觉得阳光爱我,春天爱我,我要回答它们。”1 (P196)顾城是在以一种“独我”的意识写自然,这源于一种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的爱;同时,这个“我”也并非指他本身这一个体,而是一个整体,“这个我与包括天地、生命、风、雨、花、草、树、鱼、鸟、兽等在内的我们合为一体。”1 (P232)他沉浸在“自我”的感觉中,沉浸在象牙塔的塑造中。或许J.H.法布尔的昆虫记给这种爱施加了强大的影响,激发了顾城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因此,当他“听到要全家下放时,竟十分欢喜,想着终于可以自由地到自然中去了。”同时,收集的昆虫标本又使大自然给了他丰富的自然地语言。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仅仅是出于一种表达感悟的渴

7、望。“虽然生存是艰难的,我对美的信仰却并没有削减;这种信仰有了另一种表达,就是写诗。”1 (P22)不用在乎技巧,不用揣摩语言,“诗好像是天已经做好的,我只是把它写下来”好像是神来之笔,是自然地流露,是天成之作。就像李白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们再来看这首生命幻想曲,正如题目所言,这是一首对“生命”的“幻想”诗,或者说写的是一首生命的思索诗,作者是通过幻想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作者把生命置于自然中,“贝壳”“柳枝”“夏蝉”“晨雾”“蓝天”“阳光”“黑夜”“银河”“星星”“新月”“海洋”“阴云”“麦秸”“百里香和野菊”“蟋蟀”“花香”,在这首诗里,所有的意象都源于大自然,而诗的语言也是极其自然

8、,体现了诗的“自然”质地。这首诗共有两小节。第一小节作者写把贝壳当作船,以晨雾为帆,把“幻想和梦”放在里边,动力就是“太阳”和“风”,而“我”只能是“随意地向东向西”;当黑夜来临时,“我驶进银河的港湾”;当“天微明”,四周阴云密布,雷鸣电闪,象征着环境的恶劣。“我”寻找了一天一夜,最终还是失败了,“我”依然感到迷惘与彷徨,“我到哪里去呵?/宇宙时这样的无边。”“我”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到了第二节,作者又启程了。这一次,他是要用“灵感和心”去探索。他把麦秸织成摇篮,还给它装上了“纽扣的车轮”,他要“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寻找答案。这一次,“我”看到了百里香和野菊,听到了蟋蟀的演奏,闻到

9、了花香;这一次,“我”找到了希望,“我”“合上双眼”,不去管那黑夜的山谷和白昼的峰巅,“我”只想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纵然时间和生命停止,“我也要一直走下去”。可是,既然生命已经停止,我又如何走下去呢?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命的答案“我把我的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的生命。/”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在这首诗里,顾城意识到活着就必须实现人生价值,而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艺术是最好的途径。“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要让生命的价值通过艺术一直持续下去,而不仅仅停留在生命过程中。这首诗“使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诗,第一次知道了它能给人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信念

10、”。这种思想相伴顾城一生,使他不停歇的诗歌生涯有了最好的理由。从少年时期起,顾城作诗的冲动就时时处处都存在着。在胶东路上、在火道村、在二连、在农场路上、在潍河下游、在村外、在草滩上、在牛车上、在水塘边、在荒野中,在割麦时,甚至在睡梦中、在午觉初醒时哪里有顾城,哪里就能找到诗歌。顾城践行着“我把我的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的诺言,他是在以生命写诗,“以诗为生命”。二、活在社会中与纯净的诗风1972年,顾城随父暂迁蓬莱、济南,因一些遗留问题辗转于火道、蓬莱、济南之间,开始学习政治,投身社会,尝试改造世界观。1974年,顾城随父返京,这意味着顾城彻底告别了自然,进入到了社会中。经过三年的过渡,随着文革

11、结束,“文化的我”时期开始。纵观这一时期诗歌,前期以旧体诗、工农兵文艺诗为主,还出现了寓言故事诗、歌词,直到1979年开始大量诗歌被创作并流传下来。“一个文化的人的诞生,就是一个自然人的死亡”抛开古体诗、工农兵文艺诗和寓言故事诗,我们单看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现代诗歌。“这个时期我写的诗有很强的人的、心理的、甚至社会的色彩,我开始从社会的角度评价这个世界,我注重对人说话。”如果说被下放时期没有书读,只能师法大自然,那这一时期顾城算得上比以前幸福,因为他来到了一座由图书组成的“山”面前,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曹雪芹雨果、巴尔扎克、安徒生、哈代、陀思妥耶夫斯基、杰克.伦敦、西蒙诺夫、罗曼.罗兰、惠特

12、曼、海明威顾城在接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这种熏陶帮助顾城完成了“文化的我”的转型。1977年的诗歌大多随意、诙谐,结合当时的政治来看,这是对黑暗文革的讽刺,也充满对光明的春天的美好向往。从1978年开始,顾城流露出了一个童话诗人的本色。在寂静的冰川上孩子的梦溶血,这些诗篇透出的是一种白色的格调,白色给人以纯净之感,因此这类诗歌本身也能带给人洁净、纯粹的享受。建设者表达了对建设者的赞美,一代人表达出了对光明的向往。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在现实社会中的美好理想破灭,只能去自己的世界中去寻找。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

13、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到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阴/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可是,就算是这样一个梦最终也还是破灭了,现实不允许这样的梦存在:“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在绝望中,“我”“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

14、/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但诗人是否从此就停止对幻想的追求了呢?不。诗的最后一节再次点明,“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将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可见,他的诗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个时期是极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的创作风格基本定型,顾城诗歌的文学价值开始呈现。他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他是“童话诗人”,他的诗风纯净。抛开了自然诗歌,这一时期展现的更多的是“朦胧”的色彩,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浓烈的隐喻让我们摸不清顾城在表达什么,花蕊被隐藏在了厚厚的一层层花瓣中,在我们看来,他的诗更像是一个个稀奇古怪的没有逻辑的梦。但顾城认为,“从根本上说,它不是朦胧,而是

15、一种审美意识的苏醒,一些领域正在逐渐清晰起来”1 (P175)。所谓的朦胧性,其实是他对艺术新的表现形式的一种探索,作者不是将诗的本质内容直白地展现出来,而是通过这样一种朦胧,让读者去拓展诗的原本空间,让诗的内涵更加广阔。诗歌应当不仅仅具有具体反映社会问题的功能,更应该有“表现灵魂和自然美的有创造性的抒情诗”1 (P177)“写诗不仅仅是反映什么,它显示事物的来源,显示心灵和上天的光辉光明出现,黑暗消隐;早晨到来,噩梦飘散。”1 (P187)他的朦胧诗其实体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他的相当一部分诗体现了这种超现实性。“童话诗人”的成型,除了诗人与生俱来的心理特质外,与其思想上受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安徒生对他的影响比较大。安徒生与顾城都曾做过笨拙的木匠,这大概让顾城对安徒生有了初步的亲切感。安徒生是顾城的老师,他的童话思想深深影响到了顾城。因此顾城写了献给安徒生童话的诗给我的尊师安徒生给安徒生这样的诗歌。顾城住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这个童话世界不是儿童的幼稚,而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一种求真的心境,一种明快与清晰,这是顾城幻想出来的一个世界,是与现实对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