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生猪利润将向产业链下游转移卓越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2505406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生猪利润将向产业链下游转移卓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生猪利润将向产业链下游转移卓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生猪利润将向产业链下游转移卓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生猪利润将向产业链下游转移卓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生猪利润将向产业链下游转移卓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生猪利润将向产业链下游转移卓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生猪利润将向产业链下游转移卓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猪利润将向产业链下游转移生猪利润将向产业链下游转移转载自新财富杂志 实地调查表明,未来猪价走势将取决于更具不确定性的突发因素,猪价回落或将出现于2008年3季度末至4季度。生猪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将提高肉制品加工企业利润率,促使产业链前端的养殖业加快整合。养猪成本增加导致猪价上涨对于猪价居高不下的原因,综合业界的看法,基本有五大共识。第一,生猪业以散养为主,周期性波动明显。中国的生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和湖南,2003-2005年,三省占全国生猪产量的比重分别为27.77%、28.07%和28.04%。其中四川生猪产量一直位居第一,三年间平均比重为10.23%,生猪产量前十位的省份合计占全国

2、的比重三年平均为66.09%。平安证券研究所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陈逊分析认为,从省份看仅河南和湖南在规模化养殖方面有一定规模,并在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道路,发展肉类加工业,而养殖第一大省四川仍以散养方式为主,规模化和产业化都尚未形成。据统计,中国目前规模化养猪的比重约为40%,而美国存栏量超过1000头生猪的养殖场占有的市场份额在1997年就已经达到70%以上。因此,虽然中国生猪养殖出现规模化趋势,但养猪业的主体依然是散养为主,生猪市场因“蛛网现象”而呈现周期性波动。第二,生猪生产的机会成本大大增加,供给趋紧。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趋势明显,造成养猪的机会成

3、本明显增加,对养猪业产生重要影响:青壮年农民认为养一年猪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赚得多,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大都没有能力养猪,而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民大多盖起了楼房,存在不愿养猪的趋势。长江证券研究所根据调研情况测算,以目前的行情,农户养猪头均利润在400元以下,外出打工以较保守的月均1000元收入计算,则年收入1.2万元左右。以年出栏两轮商品猪计算,则农户需养15头猪以上。而之前猪价更低时,养猪的头均利润还要被压缩,农户养殖的机会成本更大,造成劳动力流失,进而造成生猪供给不足。第三,生猪需求逐步加大。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猪肉消费信心恢复,农村生猪消费量增长较快,使生猪需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4、。与此同时,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得城镇化的劳动力也加重了生猪需求。第四,生猪养殖和贩运成本增加。养猪业属于耗粮型畜牧业,粮油饲料供应格局的演变和燃油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饲料价格持续高涨,生产原料成本和贩运成本也出现重大变化,影响生猪生产养殖成本和流通成本。饲料在养猪生产成本中占75%左右。饲料价格的上涨必然推动生猪价格上扬。第五,生猪养殖业受灾情、疫情等突发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更加关注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养殖户,特别是控制风险能力相对差的散养户,稍有不慎就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8年2月14日,全国2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灾死亡畜禽共计6956万头,其中生猪408

5、.6万头;大量仔猪死亡,死亡数量占生猪死亡总数的七成。灾情加重了生猪价格的不确定性,但409万头的死亡量同年出栏6.8亿头相比规模尚小。更严峻的问题在于由于灾情导致的爆发疫病的可能性。长江证券研究所通过调研发现,散养户对于疫病深感担忧,尤其在目前,当仔猪价格在部分地区高达600元/头(20多公斤)时,疫病的发生意味着血本无归。本轮猪价飙升显现非周期性在生猪市场,行情好时,散养户争相补栏,导致供应量快速增加,进而价格下跌,直至散养户亏损;深度亏损维持一定时间后,散养户又大量淘汰母猪,导致母猪存栏迅速减少,生猪供应量快速下降,价格上涨。循环往复,呈现周期性波动。小生产者盲目生产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6、在经济学中称之为“蛛网现象”,生猪市场的“蛛网现象”非常典型。近10余年,中国生猪市场已经历了3个完整的波动周期,分别是1996年下半年至1999年上半年、1998年5月至2003年上半年、2003年7月至2006年上半年。目前所处的第4阶段始于2006年下半年(图1)。自2006年6月进入第4个周期后,生猪价格就一直呈飙涨行情。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2月,仔猪、待宰活猪和去皮带骨猪肉的价格分别达到30.62元/公斤、16.70元/公斤和26.08元/公斤,相比2006年6月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347.66%、174.67%和135.80%(图2)。虽然同期玉米等饲料价格也涨幅巨大,但生

7、猪价格的快速上涨拉动猪粮比快速上升至2008年2月9.44的高点。按照正常的生猪养殖周期,从母猪补栏到商品猪出栏约需要经历18个月,而仔猪养成商品猪只需要6个月。根据长江证券研究所的估算,若以猪粮比5.5为界,则对补栏的刺激出现在2006年10月;若按生猪价格上涨为界,则补栏的刺激出现在2007年6月。但直至目前,猪价一路攀升,尚未有明显回落迹象,表现出一定的非周期性特质。未来猪价波动取决于突发因素从2005年底到2006年上半年,生猪养殖处于上一轮周期的波谷,当时生猪收购价格低到3元/公斤以下,农户不得不大量处理生猪,甚至部分母猪也由于饲养成本太高而被处理。这造成了生猪供给的低谷,预示猪价将

8、要回升。但此后价格回升的幅度大、时间长,已非养殖周期可以解释。从养殖成本看,在中国,猪粮比5.5为养猪的盈亏平衡点;而当猪粮比高于这一平衡点,养殖户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从而补栏、出栏会陆续增加,促使猪价回落。虽然玉米等农产品价格也经历了一轮大幅上涨。但是2006年10月猪粮比即超过5.5的平衡点,而到了2008年2月猪粮比更创下9.44的新高;同时,猪料比已经达到12.01的历史高点(图3)。显然,从成本方面考虑也稍欠说服力。从城镇化趋势来看,生猪养殖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将促使小规模散养逐渐萎缩。另一方面,城镇化人口带来的需求提高又反过来刺激着供给层面,加大了供给压力。但是,从中国城镇化率的变化

9、来看,自1996年开始仅年均提高1%,其对猪价波动的影响应该有限。从突发因素来看,疫情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疫情放大了正常的养殖周期效应,使得振幅更大;其二,对疫病的担忧使得散养户补栏受到影响,延缓了猪价回落;其三,规模化养殖向健康化养殖的转变脱节给疫病以可乘之机。据长江证券研究所测算,以正常的生猪养殖周期18个月计算,2008年6月前后将迎来商品猪集中出栏的高峰。同时,其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猪价的高涨,出现了“压栏”现象,即散养户出于惜售心理,生猪已经达到出栏体重却继续饲养,期望获得更高的利润。压栏现象使得出栏生猪体重高于往年。目前商品猪出栏体重120公斤左右,相比100公斤的标准提高了2

10、0%,如此计算,实际补栏量不需要增加20%,生猪供需即可平衡。也就是说,猪价达到供需平衡的时间将较之前人们预计的要早。在供需平衡前提下,未来猪价走势实际上将取决于更具不确定性的突发因素,如今年7、8月份可能爆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近期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等。生猪市场即将供需平衡利润向产业链下游转移长江证券研究所认为,从生物学角度,病毒衍生呈倒U型曲线,当动物抵抗性处于低点时正是疫情发作的高点。2008年应该不是处于曲线的最顶端,因此2008年夏天发生大规模病疫的概率不大。如果此判断准确,那么在前期补栏有条不紊且较为充分的条件下,相信2008年下半年3季度末或4季度猪价就会松动。而因为目前生猪养殖仍

11、以现价为指导,追涨杀跌的行为会使得猪价下跌快于上涨,猪价年内回落可期。目前大量散养户的观望以及部分地区开始松动的猪价也佐证了生猪市场即将出现供需平衡。据测算,在目前的生猪价格下,产业链的利润集中在上游养殖行业。而且,自产自养型养殖的产业链条延展更广。另一方面,屠宰、生鲜冻肉加工和流通环节利润趋薄。事实上,在商品猪和屠宰场之间存在生猪贩子这一环节,调研显示,这一环节的利润也已经十分微薄,平均收益不超过0.4元/斤(表1)。肉制品消费属于关乎国民生活的基础消费类,此特性决定了终端产品价格难以上调以及终端消费的低价格弹性。终端产品价格难以变动,使得价值链条呈现闭合式。那么,生猪价格处于下降通道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价值分配向价值链后方倾斜、肉制品加工企业迎来高利润率。猪价回落后,价值链前端的份额被压缩,将使得养殖业的整合更加激烈。目前,在高猪价的驱使下,一批从未有过养殖经验的资本开始进入规模化养殖行业。而当猪价处于下跌通道,或许会看到养殖行业通过整合催生更大规模的企业。-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