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6(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502708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6(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6(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6(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6(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6(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6(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6(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0高考全真模拟卷16化 学(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中华传统文

2、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司南之档(勺),投之于地,其柢(柄)指南”。司南中“构”所用材质为Fe2O3B“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未涉及化学变化C“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D“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柑橘糖浆有甜味,可以止渴【答案】A【解析】A项、Fe3O4俗称磁性氧化铁,具有磁性,则司南中“杓”所用材质为Fe3O4,故A错误;B项、“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的意思是流水在冰层下发出低咽的声响,原来崎岖不平的沙路铺上厚厚的积雪也显得很平坦,文中所述未涉及化学变化,故B正确;C项、乙烯能作水果的催熟剂,故C正确;D项

3、、“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因止消渴”说明柑橘糖浆含有葡萄糖,有甜味,可以起到“止消渴”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化学与生活,试题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考查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化学问题能力,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是解答关键。8福建泉州港区发生碳九泄露事件。碳九主要含三甲苯、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等有机物。下列关于碳九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九是多种芳香烃的混合物,可通过石油催化重整得到B进入碳九的泄露区应佩戴含活性炭的口罩,避免吸入有害气体C碳九含上述四种分子的分子式均为C9H12,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D碳九含有的有机物均易溶于水,会造成泄露处海域严重污染【答案】D【解析】碳

4、九主要含三甲苯、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等有机物,为混合物,由石油催化重整可得到,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防止有机物中毒,B正确; C.三甲苯、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分子式相同,都为C9H12,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 D.烃类有机物不溶于水,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9利用待测样品和指定的试剂设计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待测样品试剂A检验补铁剂硫酸亚铁片是否部分氧化硫酸亚铁片的水溶液铁氰化钾溶液B检验洁厕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洁厕剂硝酸银溶液C检验是否患糖尿病患者尿液硫酸铜溶液、纯碱溶液D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海带灰浸出液氯水淀粉溶液【答案】D【解析】A.检验补铁剂硫

5、酸亚铁片是否部分氧化,要取硫酸亚铁片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或亚铁氰化钾溶液),若变为红色(或产生蓝色沉淀),就证明含有Fe3+,该补铁剂被氧化,否则未被氧化,A错误;B.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可能是HCl,也可能是NaCl、Na2CO3、Na2SO4等物质,因此不能证明洁厕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B错误;C.检验是否患糖尿病,要取患者尿液,向其中加入NaOH至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由硫酸铜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制备),加热煮沸,若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C错误;D.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的方法是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2

6、+2I-=2Cl-+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0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9NAB25,pH13的Ba(OH)2 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C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8g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D1 mol雄黄(As4S4),结构如图:,含有2NA个SS键【答案】D【解析】A一个碳原子含有6个电子,三个氢原子有3个电子,一个碳正离子带一个正电荷,故一个碳正离子电子数为6+31=8,1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8NA,故A项错误;B题目中未指出溶液

7、的体积,无法计算氢氧根数目,故B项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气为过氧根失电子得来的氧化产物,且为唯一氧化产物,过氧根中氧为负一价,生成8g氧气即0.5mol氧气共失去1mol电子,即反应中失电子数为1NA,转移电子数为1NA,故C项错误;D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SS键,1mol雄黄含有2NA个SS键,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1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B只有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C短周期元素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

8、同【答案】A【解析】A.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最高正价=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则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主族序数,故A正确;B. 主族和零族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短周期为一、二、三周期,过渡元素由长周期元素组成,故B错误; C. 短周期元素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不一定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如H元素,故C错误;D.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本题的易错点为B,注意理解主族的概念。12四甲基氢氧化铵(C

9、H3)4NOH是强碱,常温下甲胺(CH3NH2H2O)的电离常数为Kb,且pKb=lgKb=3.38。常温下,在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和甲胺溶液,分别滴加浓度为0.1molL1的盐酸,溶液的导电率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1代表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B在b、c、e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eCb点溶液中存在c(H+)=c(OH)+c(CH3NH2H2O)D常温下,CH3NH3Cl水解常数的数量级为1011【答案】D【解析】A. 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是强碱,甲胺(CH3NH2H2O)为弱碱,同浓度的两种溶液中四甲基氢氧化铵

10、(CH3)4NOH的导电率大,所以曲线2为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故A错误;B. 体积为20mL、浓度为0.1molL1的甲胺溶液,滴加浓度为0.1molL1的盐酸,当滴加20mL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强酸弱碱盐,促进水电离,此时水电离程度最大,即b、c、e三点中c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B错误;C.b点溶液中溶质为CH3NH2H2O和CH3NH3Cl混合物,比例关系不明确,故C错误;D.KaKh=Kw,CH3NH3Cl的水解常数为10-14/10-3.38=10-10.62,其数量级为1011。综合以上分析,该题答案为D。【点睛】(1)判断水的电离程度,考虑反应后溶液

11、中的溶质对水电离的影响(2)注意灵活应用KaKh=Kw13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AH2(g)+Br2(g)2HBr(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B2NO2(g)N2O4(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CCaCO3(s)CO2(g)+ CaO(s),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N2(g)+3H2(g)2NH3(g),反应体系中H2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3:1【答案】D【解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A、H2(g)+Br2(g)2HBr(g)

12、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说明溴单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了平衡,选项A不符合题意;B、2NO2(g)N2O4(g)是前后气体系数和变化的反应,当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达到了平衡,选项B不符合题意;C、CaCO3(s)CO2(g)+CaO(s)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等于气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质量变化,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变化,当气体密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是平衡状态,选项C不符合题意;D、3H2(g)+N2(g)2NH3(g) 反应体系中H2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3:1,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是平衡状态,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

13、】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3分。26(15分)次磷酸钠(NaH2PO2)是有机合成的常用还原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将黄磷(P4)和过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次磷酸钠和PH3,PH3是一种无色、有毒的可燃性气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a中加入黄磷、活性炭粉末,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关闭K1,打开磁力加热搅拌器,滴加烧碱溶液。活性炭粉末作为黄磷的分散剂,原理是_,b的作用_。a中反

14、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结束后,打开K1,继续通入N2,目的是_。d的作用是_。(3)c中生成 NaH2PO2和NaCl,相关物质溶解度(S)如下:充分反应后,将c中混合液蒸发浓缩,有大量晶体析出,该晶体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然后_、_、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含NaH2PO2的粗产品。(4)产品纯度测定:取产品m克配成250mL溶液,取25mL于锥形瓶中,酸化后加入25mL0.10mol/L碘水,于暗处充分反应后,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0.1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VmL,相关反应方程式为:H2PO2+H2O+I2=H2PO3+2H+2I,2S2O32+I2

15、=S4O62+2I。产品纯度表达式为_。【答案】(1)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1分) 安全瓶(1分) P4+3NaOH+3H2O3NaH2PO4+PH3 (2分)(2) 排出装置中的未反应的PH3,使PH3被c装置吸收 (2分)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分) (3) NaCl (1分) 趁热过滤(2分) 冷却结晶(2分) (4) (2分) 【解析】(1)活性炭粉末作为黄磷的分散剂,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b装置在实验流程中起到了安全瓶的作用,防止倒吸,故答案为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安全瓶;a中氢氧化钠与黄磷(P4)反应生成磷化氢和次磷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3NaOH+3H2O3NaH2PO4+PH3,故答案为P4+3NaOH+3H2O3NaH2PO4+PH3;(2)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