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501838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归纳总结1、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2、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整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时,个位上的数除完还有余数,要先在商的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当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要用0占位,并在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同时要在被除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添0再继续除.。3、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之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

2、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4、 求积、商的近似值:(1) 取积的近似值时,要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2) 取商的近似值时,可以根据要保留的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 积、商取近似值时,一般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要根据实际情况,生活中也有按“去尾法”和“进一法”来取近似值的.。5、 循环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循环小数取近似值时,如果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的下一位在“”前,可以直接取近似值;如果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的下一位超

3、出了“”前的位数,就把重复出现的数字依次多写几遍,直到找到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的下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括号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归纳总结1、 轴对称再认识:(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对称轴.。(2)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侧能够完全重合,两侧对称的点完全重合、对称的线段完全重合.。对称点到对

4、称轴的距离相等.。(3) 判断轴对称图形的依据: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判断.。(4) 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先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然后根据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最后按已知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对称点,就绘制出与已知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例题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2、 平移:(1) 平移的定义: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作平移.。(2) 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方法:可以根据该图上某个顶点或线段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3) 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方法:按顺序找出所画图形的几个关键点或线段,按要求

5、移动相应的格数,然后把这些点或线段顺次连接起来.。3、 欣赏与设计:(1) 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可得到复杂而美丽的图案.。(2) 利用轴对称或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的方法.。 1、画出或选择一个基本图形.。 2、确定图形变化的方案:轴对称要确定好对称轴,选好对称点(或线段);平移要定好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画出设计的图案.。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归纳总结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2、我们只在自然数的范围内研究因数和倍数3、如果abc(a、b、c是非零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要说

6、明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题:1、39=27,27是_和_倍数,_和_是27的因数2、如果a、b、c是三个不等于零的自然数,那么在ab=c中,( )和( )是( )的因数,( )是( )和( )的倍数.。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5、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6、找因数的方法(注意有序思考)列乘法算式:例120=1120=260=340=430=524=620=815=1012(有序思考,以防遗漏)因数和倍数的应用例题:(1)100以内16的倍数有(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 16

7、的全部因数有( ),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2)一个数既是16的倍数,又是16的因数,这个数是( ).。16=( )( )=( )( )=( )( )(3)一个数最小的一个因数是_,最大的因数是_最小的倍数是_,这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7、2.3.5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 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例题1、在下面的横线里填上一个适当的数字(1)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47( )(2)既有因数3,又有因数5 4(

8、)1(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529( )(4)同时是2、3、5的倍数 7( )( ) (5)同时是3、5的倍数 12( )52、判断对错(1)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的个位一定是0_ (2)在小于20的自然数中,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有3个_(3)一个三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相同,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_(4)15的倍数一定也是3的倍数_(5)3的倍数一定是奇数_3、用0、5、8、4组成三位数:(1)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_(2)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_(3)这个三位数有因数3:_(4)这个三位数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_(5)这个三位数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3:

9、_(6)这个三位数既有因数2和5,又有因数3:_4、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3的最小数是( );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的最小的数是( ),既有因数3,又有因数5的最小数是( ).。8、偶数:在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奇数偶数性质: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偶数例题1、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3 0 4 5(1) 奇数:_ (2)偶数:_(3)5的倍数:_ (4)3的倍数:_(5)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_ (6)同时是2、3、5的倍数:_2、判断对错(1)圆圆说:“所有的

10、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_(2)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所以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_(3)两个奇数的积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_(4)1既是奇数也是质数_3、 (1)有5个连续自然数之和是135,这5个连续自然数是_. (2)有5个连续奇数之和是135,这5个连续奇数是_4、 晚上,小明正开着灯在吃晚饭,顽皮的弟弟按了15下开关,这时灯是_着的,如果再按50下,这时灯是_着的(填“开”或“关”)9、质数、合数(1)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2)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3)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主要看这个数的因数的个

11、数.。只有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例题:1、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8=( )+( ) 24=( )+( ) 20=( )+( ) 28=( )+( )3、王老师的QQ号码是一个六位数第一位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第二位数:是最小的自然数第三位数:是4的倍数,又是4的因数第四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第五位数:是奇数又是合数第六位数:既是质数

12、,又是奇数,并且是12的因数你知道王老师的QQ号码是多少吗?(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归纳总结1、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数方格 (2)转化成规则图形再求面积.。1、小丽家买了新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客厅形状如下图),请你算一算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至少用两种不同的算法)2、三角形面积(1) 三角形面积=底高2(2) 已知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的底,求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积2底(3) 已知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的高,求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面积2高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2) 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求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

13、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3) 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高,求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面积高4、梯形的面积(1)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2) 已知梯形面积、梯形上底、梯形下底,求梯形的高.。 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2(上底+下底)(3) 已知梯形面积、梯形的高,求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上底+下底=梯形的面积2高(4) 已知梯形面积、梯形的高、梯形上底,求梯形下底.。 下底=梯形的面积2高上底(5) 已知梯形面积、梯形的高、梯形下底,求梯形上底.。 上底=梯形的面积2高下底例题多边形底高面积三角形1.5cm0.6cm2.1m8.4平方米1.7dm13.6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5.6米4.2米5.1厘米25.5平方厘米1.23分米6.15平方分米梯形上底下底高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