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93329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doc(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营危险化学品品名序号品 名危规号备注序号品名危规号备注1环已烷3100423二甲苯335352已烷3100524粗二甲苯335353丙酮3102525三甲苯335364二甲氧基甲烷3103126粗三甲苯335365石脑油/溶剂油3200427丁醇335526二氯乙烷3203528异丁醇335527甲基苯3205229乙二醇单乙醚335698粗甲苯3205230乙酸乙二醇乙醚335709甲醇3205831环已酮3359010乙醇3206132二甲基甲酰胺3362711正丙醇3206433二异丁基甲酮3358512异丙醇3206434二氯甲烷6155213混丙醇3206435三氯乙烯615801

2、42-丁酮3207336乙二醇丁醚6159215甲基异丁基甲酮3207537印刷油墨3219916乙酸甲酯3212638丙二醇甲醚醋酸酯3364817乙酸乙酯3212739丙二醇甲醚3364818乙酸正丙酯3212840四甲苯4151719乙酸异丙酯32128(以下空白)20乙酸仲丁酯3213021乙酸丁酯3213022香蕉水(天那水)32198备注:丙酮、甲基苯、2-丁酮 属易制毒化学品。表1 环己烷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标识中文名:环己烷/六氢化苯危险货物编号:31004英文名:cyclohexaneUN编号:1145分子式:C6H12分子量:84.16CAS号:110-82-7理化性质外观与

3、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6.5相对密度(水=1)0.78相对密度(空气=1)2.90沸点()80.7饱和蒸汽压(KPa)13.33(60.8)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毒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 (mg/m3)100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 性LD50 12705mg/kg(大鼠经口) LC50 无资料健康危害对眼和上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持续吸入可引起头晕、恶心、倦睡和其它一些麻醉症状,液体污染皮肤可引起痒感。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闪点()-16.5最小点火能(

4、mJ)0.22引燃温度()245爆炸极限%(v/v)1.2%8.4%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建规火险分级甲B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强氧化剂。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表2 己烷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标识中文名: 已烷/正己烷危险货物编号:31005英文名:n-hexa

5、neUN编号:1208分子式:C6H14分子量:86.17CAS号:110-54-3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熔点()-95.7相对密度(水=1)0.66相对密度(空气=1)2.97沸点()68.7饱和蒸汽压(KPa)13.33(15.8)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毒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 (mg/m3)300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 性LD50:2871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

6、、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闪点()-25.5最小点火能(mJ)引燃温度()244爆炸极限%(v/v)1.2%6.9%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

7、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建规火险分级甲B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强氧化剂。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表3 丙酮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标识中文名:丙酮/二甲(基)酮危险货物编号:31025英文名:acetoneUN编号:1090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CAS号:67-64-1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熔点()-94.6相对密度(水=1)0.80相对密度(空气=1

8、)2.00沸点()56.5饱和蒸汽压(KPa)53.32(39.5)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毒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 (mg/m3)400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 性LD50580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晕、头痛、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

9、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闪点()-20最小点火能(mJ)1.157引燃温度()465爆炸极限%(v/v)2.5%13.0%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建规火险分级甲B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

10、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表4 二甲氧基甲烷(甲缩醛)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标识中文名:二甲氧基甲烷/甲缩醛危险货物编号:31031英文名: dimethoxymethane( dimethoxymethane)UN编号:1234分子式: C3H8O2分子量:76.10CAS号: 109-87-5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熔点()-104.8相对密度(水=1)0.86相对密度(空气=1)2.63沸点()42.3饱和蒸汽压(KPa)43.99(20))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毒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 (mg/m3)-时

11、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 性LD50580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有刺激性,有麻醉作用。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喉刺激;高浓度吸入出现头晕等。对眼有损害,损害可持续数天。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闪点()-17最小点火能(mJ)1.157引燃温度()235爆炸极限%(v/v)1.6-17.6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建规火险分级甲B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

12、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表5 石脑油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标识中文名:石脑油/溶剂油危险货物编号:32004英文名: Crude oilUN编号:1256分子式:分子量:CAS号: 8030-30-6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浅黄色液体。熔点()-相对密度(水=1)0.780.97相对密度(空气=1)-沸点()20160饱和蒸汽压(KPa)-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毒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 (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 性LD50:无资料LC50:16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健康危害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