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493257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无论是巍(wi)巍青山璧立千仞(rn),还是浩浩江河渊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诗人的一双慧眼,便懂得了人世冷暖,有了悲喜境界。B. 西泠(lng)桥、长桥、断桥被世人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cng)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一诗中的“西陵”就是现在

2、的西泠桥。C. 云南独龙族偏居西南边陲一隅(u),攀悬崖、过藤蔑吊桥曾是族人出行的方式,上个世纪90年代,成千上万建设者的鏖(o)战结束了独龙族不通公路的历史。D. 乌蓬船仍在小河里飘荡,船的流动让撒(s)满光亮的河面更加摇曳多姿。夜的鸟镇,街市繁华而不闹,安详而幽静,少了几分人间烟火气,多了几分浪漫和神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是选“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逐项识别字音字形的正误。A项,巍(wi)“wi”, 璧壁,渊-源;C项,隅(u)y;D项,蓬篷,撒(s)s。故选B。【

3、点睛】字形字音题是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题型,考生要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和生僻字。做选择题时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不肯安分的诗人之一。这位大师总是想尽一切方法爆发他的能量,炫示他的精力,表现他的风采,突出他的欲望。【乙】一个人,像一杯温吞水。过一辈子,“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闻一多死水),是一种活法;同样,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忽而腾升,忽而倾覆,忽而危殆,忽而逃生,惊涛骇浪一辈子,也何尝不是一种活法。李白的一生,近似后者。【丙】他曾经写过一首上李邕的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大

4、有寓意在焉。诗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他老人家自己。这既是他对自己平生的自况,也是他对自己创作的自信。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项是A. 爆发B. 温吞水C. 惊涛骇浪D. 何尝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D 3. 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把握词语的正确意思,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词语运用正确与否。“何尝”副词,反问的语气,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文段中“也何尝不是一种活法”,“何尝”用在了否定形式之前,且原句表示陈述语气而不是反问语气,所以使用错误,应该改为“未尝”,“未尝”用于否定

5、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表示陈述语气,表示出“也是一种活法”的意思。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和常见误区,勤加练习、注意记忆积累。乙句中“是一种活法”后面的冒号使用错误,冒号表示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应改为分号,据语境分析,“同样”以前的内容是人的一种活法,以后的内容是另一种活法,前后的分句是并列的两个分句,表示内容的并列,应该用分号。故选B。【点睛】标点符号用法歌诀 :(1)句号:句号是个小圆圈,表示句字意思完,陈述句末要使用,祈使用它气舒缓。(2)问号:问号须加有疑处,不看“谁”“哪”“为什么”,只有反问是例外,其他一概不照顾。(3)

6、逗号:分句之间表间隔,句内用它意未尽,主谓、动宾关系明,状语后边作停顿。(4)顿号:句内词语若并列,停顿使用“瓜子点”,两数相连表约数,中间顿号不能添。(5)分号:各项内容分行列,分句之间表并列,其他复句用分号,好把第一层次显。(6)冒号:冒号形式两圆点,提起下文与总结,一个句子用一个,套用来两个应避免。(7)引号:强调、引用、特殊义,引号“关门”作标志,引文末尾怎标点?独立使用放里边。(8)括号:句内句外分两种,括号位置不相同,注释词语紧相连,释句放在句后边。(9)破折号:解释、拖音、换话题,事项分承来排列,解说若在句中间,可以前后都出现。(10)省略号:省略号儿六圆点,句、问、叹号可留前,

7、“等”或“等等”若使用,“六点”不能再出现。(11)书名号:书报刊物文章名,使用标点“两头尖”,会议、节日、车船号,可用引号莫纠缠。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五一”小长假中国国内各景点旅客达1.95亿人次,消费支出大约176.7亿多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和16.1%。B. 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应对这些挑战,未来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C. 保护野生动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国家应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让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促

8、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 日前,济南地铁串先开通3D刷脸乘车系统,乘客进站时对准设备进行扫描,只需2秒就能通过闸机,大大提高了乘客的进站速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项不合逻辑,“消费支出大约176.7亿多元”表意矛盾,可改为“消费支出大约176.7亿元”或“消费支出176.7亿多元”。B项不合逻辑,“未来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有两面对一面的逻辑错误,前面“是否”是两面的表意,

9、而下面“有效调整”是一面的表意,可以在“有效调整”前加上“能否”。D项搭配不当,“提高了乘客的进站速度”中“提高”和“速度”不搭配,应改为“提升”或“加快”。故选C。【点睛】病因只注明考纲规定的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六种,不要注小类别,在分析时可以指出小类别。如“句式杂糅”的病句在病因处注明“结构混乱”,在分析错因时指明“”和“”杂糅。5.阅读下面一段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特点的语料。请结合语料所揭示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向初中生解说下面这首诗。【语料】汉语文学似乎注定会以“诗”做主体,会发展出文字精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短诗,寓繁于简,简单的几个句子,

10、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答案】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其意甚繁,而其笔则简,很能体现中国古典诗歌寓繁于简的特点。简单的四句诗,寻访隐者却没能相遇,隐者去了哪里,在此山中,却因为云深而不知道具体去向,仅用二十个字就把复杂的时空变成一种“领悟”,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进而抒发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全诗进行整体理解把握,重点抓意象和“情语”,能准确

11、翻译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或态度。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

12、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需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练;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13、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6.“琉璃”“琼瑶”等名词,“琳琅”“玲珑”等形容词,“琢磨”“整理”等动词,其中加点字从造字法角度看属于哪一类?这些字都在“王部,俗称斜王旁,它们较早的意义都与古人的哪个行业有关?这一行业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举出一个与此文化相关的成语或典故,说说其文化意蕴。【答案】形声字。玉器制作行业。成语:精雕细琢。指对玉器详细地进行雕琢,后来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典故:完璧归赵。到战国后期,和氏璧被楚国用作向赵国求婚的聘礼,赠给了赵国。秦国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称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虽名曰交换,其实只想骗而

14、取之,赵国也明白秦国的用意但因惧怕秦又不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的蔺相如担当重任出使秦国,护送“和氏壁”去秦国交换城池,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和氏壁”,并顺利地返回赵国。这就彰显了国家尊严,不容侵犯,也表现了蔺相如优秀外交技能和爱国精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汉字的造字法与汉字文化意蕴的关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造字法的种类,在此基础上理解汉字的结构和文化意蕴。造字法的种类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加点的这些字属于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形旁都和玉有关,写法即为“玉不加点”。这是汉字充当部首时,出现的形变现象

15、,都是“玉”形变后的符号,但它本质上仍是玉字。这些字较早的意义都与古人的玉器制作行业有关。所举的成语或典故,要和玉的文化有相关的联系,再进行理解分析。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关于“浙学”与“浙东浙西学派”的理论内涵、基本精神与当代价值等问题,一直为探讨浙江思想文化史的学者所关注,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浙江文化史上虽然有浙东、浙西之分,但仅仅一江之隔,是不可能也不应该从文化上将其截然隔开或对立起来的。在浙江学术史上,浙东、浙西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害切、互相影响。如明末以刘宗周为首的蕺山学派属于浙东之学,但蕺山弟子中却有好几位

16、浙西学者,其著名者如陈确属于浙东王学,而张履祥、吕留良则属浙西朱学。(摘自吴光(“浙学的时代价值,有删改)材料二:在思想学术史上第一次对“浙学进行较系统的植理、描述的是宋元学案。虽然宋元学案的作者黄宗羲在该书中十分了解朱熹对“浙学的批判否定态度,但是大概由于自宋以后围绕“浙学”的言说环境退渐起了变化,以至在宋元学案里,这种语境已发生了明显的转换,即由先前对“浙学”的贬低、否定转而为颂扬、肯定。所以尽管宋元学案里对“浙学”概念内容的理解基本上是与朱熹-致的,但是范围却更宽了一些,而且显然对“浙学采取了同情、肯定的态度。它对“浙学”的兴起、演变及其内在的“学统”等都作了生动的解说,从而第一次在中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