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492484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时量:60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5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很多的比赛项目,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研究对象可以视为质点的( )A. 研究跳水比赛中选手在空中的动作时B. 确定帆船比赛中帆船的冲线过程时C. 研究乒乓球比赛中选手发出的旋转球时D. 研究万米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时【答案】D【解析】【详解】A.研究跳水比赛中选手在空中的动作时,要看动作,此时不能看作质点,

2、故A错误;B.在确定比赛中帆船的冲线过程时,船的长度不能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故B错误C.乒乓球比赛中研究乒乓球被打出后在空中运行轨迹,即研究乒乓球的旋转等动作时,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D.研究万米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时,运动员的形状,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可以看作质点,故D正确;2. 2015年的股市经历了暴涨急跌,犹如过山车,目前在国家的积极救市下,正逐步回稳如果将股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股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你认为“股价下跌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D

3、.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把股价类比成速度,股价下跌快慢类比成加速度,根据加速度与速度关系进行分析解:股价类比成速度,股价下跌快慢类比成加速度,股价下跌出现减缓趋势,相当于加速度减小,但仍然在下跌,相当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仍然减小故C正确故选:C【点评】加速度决定于物体所受合力和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席减小,速度不一定减小3.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它在第n秒内的位移是s,则其加速度大小为()A. B. C. D. 【答案】A【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根据,可知运动ns的位移为:,运动(n-1)s的位移为:,故: ,解得: ,故A正确,

4、BCD错误。4.机器人大赛中,为研究机器人运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1,3),紧接着又由点(1,3)沿直线运动到点(3,4),所用总时间是10s。平面直角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m。则在整个过程中A. 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 机器人的路程为6mC. 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7mD. 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m/s【答案】D【解析】【详解】A.画出机器人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可知机器人的轨迹不是直线;故A错误.B.机器人的轨迹为两段直线,前一段长度:,后一段的长度:,总路程:;故B错误.C.机器人的位移:;故C错误.D.平均速度:;故D

5、正确.5.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位置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 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C. 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 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C【解析】【详解】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A x-t图象中,位移方向用正负表示,图中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一直为正,且不断增加,故甲与乙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故A错误;B 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v

6、-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乙车做减速直线运动,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乙都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C 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相距最远,故C正确;D在0t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故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6.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B. 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C. 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位移之差相等【答案】ABD【解析】【详解】A由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7、A正确。B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结论可知,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B正确。C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错误。D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结论可知,故D正确。7.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遇突发情况后,司机紧急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速度在1s内减小了8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B. 在减速行驶的全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C. 汽车刹车后,在3s内滑行的距离是24mD. 汽车刹车后,在2s末的速度大小为4m/s【答案】ABD【解析】汽车在

8、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选项A正确;在减速行驶的全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选项B正确;汽车刹车后,经过停止,则在3s内滑行的距离是,选项C错误;汽车刹车后,在2s末的速度大小为v2=v0-at=20-82=4ms,选项D正确;故选ABD.8.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固定不动的测速仪,A为运动的小汽车,两者相距670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710m,已知声速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追上A车时,A车前进了10mB. 经2s钟,B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C. 超声波追上A车

9、时,A车的速度为10m/sD. 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答案】ACD【解析】【详解】A、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运动的时间为t,有,超声波来回的时间为t,则单程的时间为,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在t时间内的位移为,则时间内的位移为,知超声波追上汽车时,超声波的位移,A车的位移为10m,故A正确;B、根据知,解得B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的时间t=4s,故B错误;CD、根据得加速度,超声波追上A车时,A车的速度为,故C、D正确; 故选ACD。【点睛】在超声波来回运动的时间里,汽车运行的位移为40m,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可求出汽车在超声波单程运行时间里的位移,

10、结合超声波的速度,即可知道超声波单程运行的时间,从而知道汽车运行的时间,根据求出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8分。)9.某同学做“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小车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小车右侧与穿过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小车在木板上向左运动,如图给出了电火花计吋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Hz。(1)该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其中错误的步骤是_ 。A.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有滑轮一端,并接好电路B.将纸带固定在小车

11、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2)根据纸带可以计算打下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及小车的加速度,现计算打下第2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2_m/s,小车的加速度为a_m/s2。(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3)另一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导轨上滑块运动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的挡光片,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A、B,配套的数字毫秒计(图中未画出)记录了挡光片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別为t1、t2,若两个光电门A、B间距离为L,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表达式

12、为vA_。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用题中字母表示)【答案】 (1). AD; (2). 0396; (3). 0.380; (4). ; (5). ;【解析】(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没有滑轮的一端,选项A错误;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目的是保证和小车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穿过限位孔可以防止纸带歪斜,选项B正确;把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钩码可以带动小车做加速运动,选项C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选AD。(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一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打下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根据逐差法可知滑块的加速度为:

13、(3)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可知,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为;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知,滑块的加速度为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 A D; (2). 0.396, (3). 0.380; (4). , (5). 三、计算题(8分+9分+11分=28分,请写出必要的方程、步骤和文字说明)10.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1)求前4h内的位移和路程;(2)求前3h内的平均速率和2.5h末的瞬时速度。【答案】(1)前4h内的位移为0m,路程为60km;(2)前3h内的平均速率为10km/h,2. 5h末的瞬时速度为15km/h。【解析】【详解】(1)位

14、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初末位置相同则位移为0;路程与运动过程有关,分析完整的运动过程。第一秒正向匀速15千米,第二秒静止,第三秒正向匀速15千米,第四秒反向匀速30千米,总路程是60千米。(2)前3h的平均速率用其路程除以时间即可:2.5h末的瞬时速度利用第3小时的x-t图斜率求解即可,为.1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1)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2)汽车通过的总路程。【答案】(1)11s(2)96m【解析】【详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m/s2=3m/s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

15、度大小m/s2=6m/s2从10. 5s时刻到速度为零经历的时间,则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t=10. 5s+0. 5s=11s.(2)匀加速运动位移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匀减速运动的时间,则匀速运动的时间匀速运动的位移m=60m.汽车通过总路程m=96m.12.甲、乙两辆车在相邻的两条平行直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116m/s,乙车的速度为v2l2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L6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12m/s2的加速度刹车,7s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a2lm/s2,求:(1)两车经过多长时间速度相等(2)两车经过多长时间相遇【答案】(1) 4s 或10s (2) 2s或6s或14.5s【解析】(1)07s内, ; ,得: 7s之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