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492409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0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苏州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苏州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苏州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苏州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

2、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详解】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所以选B。【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

3、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2.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对“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 甲与丁B. 乙与丁C. 甲与丙D. 甲与乙【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ATP及核酸的结构组成。甲是ATP的结构简式,其中A代表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腺苷,P代表磷酸,所以A-P组成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乙是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代表腺嘌呤。丙上含有T,所以可知丙为DNA片段,所以圈中的部分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丁上含有U,所以可知丁为RNA片段,所以圈中的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详解】A项,甲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丁圈中部分也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两者

4、“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故A正确。B项,乙圈中部分单指腺嘌呤,丁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O”中所对应的含义不同,故B错误。C项,甲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丙圈中部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O”中所对应的含义不同,故C错误。D项,甲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乙圈中部分单指腺嘌呤,“O”中所对应的含义不同,故D错误。【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对ATP结构不熟悉,ATP中文名称为三磷酸腺苷,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而腺苷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是腺嘌呤。当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生成的AMP,为一磷酸腺苷,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3.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

5、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

6、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由图可知等位基因G、g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项中两个细胞大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上有由DNA复制而来的两个相同的基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B项中两个细胞大小也相等,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与A项细胞不同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了基因组成为ggHH、GGhh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7、B正确;C项中4个细胞大小相同,为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C正确;D项中虽然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也是两两相同,但是每个精细胞中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的细胞分裂图是否正确。4.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 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答案】D【解

8、析】【分析】1、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2、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其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三倍体;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四倍体。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是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多。【详解】A项,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故A正确。B项,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故B正确。C项,二倍体水稻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水稻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两个染色体

9、组,一个染色体组的配子与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成的个体为三倍体,故C正确。D项,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水稻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表现为不育,无米粒,故D错误。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D。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 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 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是指在细胞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0、,合成RNA的过程。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详解】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包括tRNA、rRNA和mRNA,A正确;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正确;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发生,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合成RNA,C错误;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

1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转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答案】D【解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相不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

12、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正确;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影响而变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ii,表现为O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环境、性状【名师点睛】结合“基因型+环境=性状”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时,注意各项描述个体间的异同是基因型决定的,还是环境变化引起的。7. 下列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1)极体 (2)次级精母细胞 (3)初级精母细胞 (4)精原细胞 (5)受精卵 (6)正常体细胞A. (

13、2)(3)(4)(5)B. (3)(4)(5)(6)C. (2)(4)(5)(6)D. (1)(4)(5)(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会同源染色体解:(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都不会有同源染色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3)初级精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4)精原细胞和体细胞

14、的染色体相同,含有同源染色体;(5)受精卵是精卵细胞结合的产物,受精卵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6)正常体细胞是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同源染色体综上所述,(3)(4)(5)(6)含有同源染色体故选:B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 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C. 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D. 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答案】A【解析】受精作用中的细胞核中的基因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各一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主要由母方提供的,所以A选项错误。9.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

15、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其余全部表现为白花A、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即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A错误;B、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得到的F1(AaBb)自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C、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F2中白花植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