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82830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相对原子质量:N-14 C-12 H-1 O-16 Cu-64 S-32 Fe-56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NMR(核磁共振)、-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有相同的质子数B. 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 与互为同位素D. 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C和N质子数分别为6、7,因此两种核素不具有相同质子数,故A错误;B、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单质,12C为核素,C60为单质,因此两种微粒不互为同

2、素异形体,故B错误;C、15N和14N质子数都为7,中子数分别为8、7,两种微粒都是核素,因此15N和14N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15N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即为7,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即该核素的中子数=157=8,故D错误。【点睛】易错点是选项B,应从研究的对象入手,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或核素;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单质;同系物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2.金属单质具有的通性是( )A. 硬度大B. 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和延展性C. 熔沸点高D. 质地柔软【答案】B【解析】【详解】金属单质共有性质是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等,故选项B正确。3.下

3、列有关化工生产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合成氨B. 煤干馏C. 海带提碘D. 石油分馏【答案】D【解析】【详解】A、工业上合成NH3,利用N2和H2:N23H22NH3,涉及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煤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海带提碘,将海带灼烧,灼烧后的灰烬中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然后用H2O2可以将I氧化为碘单质,涉及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石油分馏:利用组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利用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4.在中和滴定中用于量取20.00毫升待测溶液的仪器是( )A. 胶头滴管B. 容量瓶C. 滴定管D. 量筒【答案】C【解析】【详

4、解】A、中和滴定实验中不需要胶头滴管,故A不符合题意;B、容量瓶的构造:温度、容量、刻度线,容量瓶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没有20mL规格,故B不符合题意;C、滴定管读数读到0.01mL,故C符合题意;D、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但读数读到0.1mL,故D不符合题意。5.下列物质中,常温下可以使用铁制的容器来储存的是( )A. 稀硝酸B. 浓硝酸C. 浓盐酸D. 稀盐酸【答案】B【解析】【详解】A、铁能与稀硝酸发生反应,腐蚀铁容器,因此铁制容器不能储存稀硝酸,故A不符合题意;B、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产生氧化薄膜,阻碍反应的进行,保护内部铁不被氧化,因此

5、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硝酸,故B符合题意;C、铁与浓盐酸反应,因此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盐酸,故C不符合题意;D、铁与稀盐酸反应,因此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盐酸,故D不符合题意。6.下列关于NH3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含有极性共价键B. 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C. 极易溶于水D. 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答案】D【解析】【详解】A、氨气的结构式,N和H之间以极性键结合,故A说法正确;B、氨气中N有3个键,孤电子对数(53)/2=1,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即NH3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B说法正确;C、NH3能与水形成氢键,NH3极易溶于水,故C说法正确;D、NH3溶于水显碱性,检验NH3应用湿润的

6、红色石蕊试纸,颜色有红色变为蓝色,说明氨气的存在,故D说法错误。7.化学键是一种相互作用,它存在于( )A. 分子之间B. 物质中的原子之间C. 构成物质的所有微粒之间D. 分子或原子团中相邻的原子之间【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化学键的定义进行分析,化学键是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形成的作用力;【详解】化学键的定义: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A、根据定义,分子间不存在化学键,存在范德华力或分子间作用力或氢键,故A错误;B、对化学键定义的延伸,应是相邻原子或离子间,故B错误;C、构成物质的相邻微粒间的作用力,故C错误;D、化学键是纯净物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

7、用力的统称,因此存在于分子或原子团中相邻的原子之间,故D正确。【点睛】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组成的分子,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8.下列有机物的命名,错误的是( )A. 2-乙基丁烷B. 2,2二甲基丙烷C. 2,3二甲基丁烷D. 2甲基丙烷【答案】A【解析】【详解】A、按照2乙基丁烷,书写出的结构简式为,依据烷烃命名原则,该有机物名称为3甲基戊烷,故A符合题意;B、2,2二甲基丙烷,书写出结构简式为,依据烷烃命名原则,该有机物的名称为2,2二甲基丙烷,故B不符合题意;C、按照2,3二甲基丁烷,书写出的结构简式为,依据烷烃命名原则,该有机物的名称为2,3二甲基丁烷,故

8、C不符合题意;D、按照2甲基丙烷,书写出结构简式为,依据烷烃命名原则,该有机物的名称为2甲基丁烷,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烷烃的命名原则:(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照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2)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阿拉伯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3)把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的位置,丙在数字与名臣之间用短线隔开;(4)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两个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用“,”隔开。一般烷烃系统命名的口诀是(1)选主链(最长

9、、最多),称某烷;(2)编碳号(最近、最小),定支链;(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4)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9.浓硫酸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在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A. 酸性B. 吸水性C. 脱水性D. 强氧化性【答案】A【解析】浓硫酸和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并会产生二氧化硫。反应过程分两步,浓硫酸吸收水,蔗糖(C12H22O11)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碳和水(试验后蔗糖会变黑,黑的就是碳颗粒),这一过程表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第二步,脱水反应产生的大量热让浓硫酸和C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这一过程表现了浓硫

10、酸的强氧化性,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除了具有酸固有的性质-酸性外,浓硫酸还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与稀硫酸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是浓硫酸溶液中存在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H2SO4),这些硫酸分子使浓硫酸有很特殊的性质,如浓硫酸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显示了它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10.把溴从溴水中提取出来,采用的最好方法是( )A. 蒸发B. 用酒精萃取C. 用四氯化碳萃取D. 通入氯气【答案】C【解析】【详解】利用溴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向溴水中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然后进行分液,最后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液溴,故选项C正确。【点睛】选择萃取剂的原则,(1)被萃取的物质不能与萃取

11、剂发生反应;(2)萃取剂不能与原溶剂互溶;(3)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易错点是选项B,学生认为酒精是有机物,可以作萃取剂,学生忽略了酒精与水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出现分层,无法进行分离。11.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于吸收氨气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尾气时,应注意防倒吸;【详解】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尾气时要防止倒吸;A、作安全瓶,适合吸收尾气氨气,故A不符合题意;B、倒置漏斗,能够防止倒吸,故B不符合题意;C、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故C不符合题意;D、导管直接插入液面以下,不能防止倒吸,故D符合题意。12

12、.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A. AlCl3B. FeCl2C. AgNO3D. Na2CO3【答案】A【解析】【分析】自来水用氯气消毒,发生Cl2H2OHClHClO,然后逐步分析;【详解】自来水用氯气消毒,发生Cl2H2OHClHClO,A、HCl和HClO不与AlCl3发生反应,因此用自来水配制AlCl3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故A符合题意;B、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使FeCl2变质,故B不符合题意;C、AgNO3与HCl反应生成AgCl沉淀,使AgNO3变质,故C不符合题意;D、Na2CO3与

13、HCl、HClO反应生成NaHCO3、NaCl、NaClO,使Na2CO3溶液变质,故D不符合题意。13.已知铊与铝是同主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推断可能错误的是( )A. 铊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B. 铊不能形成气态氢化物C. 铊与稀硝酸反应生成Tl(NO3)3D. 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答案】D【解析】【分析】铊与铝是同主族元素,推断铊可能的性质,需要从铝的性质入手,同时需要考虑性质的递变性;【详解】A、铝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同主族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铊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故A不符合题意;B、铊是较活泼的金属,不能形成气态氢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C、铝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根

14、据同主族性质相似性,铊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铊,故C不符合题意;D、Al在金属与非金属性分界线,因此氢氧化铝具有两性,但铊在第六周期IIIA族,没有在分界线,因此Ti(OH)3不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故D符合题意。14.苯是实验室常用的萃取剂,下列关于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常温下是液体B. 密度比水小C. 能和液溴发生加成反应D. 能和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苯的熔点为5.5,沸点是80.1,因此常温下苯为液体,故A说法正确;B、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说法正确;C、苯在铁或FeBr3作催化剂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很难与液溴发生加成反应,故C说法错误;D、苯与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下,发生硝化反应,即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故D说法正确。15.对S、Cl两种元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非金属性:S ClB. 离子半径:S2- Cl-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S HClD. 单质氧化性:S r(Cl),故B说法错误;C、C、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即H2S的稳定性弱于HCl,故C说法正确;D、S的非金属性弱于Cl,则S的氧化性弱于Cl2,故D说法正确。1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B. 78g苯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C. 1L 1mol的NaClO溶液中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