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1-4-2演练与反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248115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1-4-2演练与反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高考语文1-4-2演练与反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高考语文1-4-2演练与反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高考语文1-4-2演练与反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高考语文1-4-2演练与反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1-4-2演练与反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语文1-4-2演练与反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故事情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一只套鞋前苏联左琴科电车实在太拥挤了,而且你不能乱动,如果你不听 劝告,非要在那狭小的空 间里展示你的活泼,那你一定保不住你的套鞋。当然,只是一只套鞋,很多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但如果你的套鞋在两分钟内就没了,你一定不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我再清楚不过了,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但等到下车的时候, 结果却是:两只套鞋已经分居了。所有的衣物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它应在的地方,惟独我右脚上的那只套鞋不见了。车已经载着那只套鞋飞驰而去了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 这么上班去了。等着吧:下班后我一定把它找回来。下班了,这成了我的头号大事。我先找了

2、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些有用的信息。他的话让我心里踏实多了。他说:“嗯!是在电车上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就不保险啦。 丢在电车上,找到的希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就能领回失物,他们专负责这种事。 ”“噢,谢天谢地, ”我说, “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是全新的。 ”很快,我就找到了失物招领处。“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回来。 ”“可以, ”招领处的人回答说, “请描述一下您的套鞋吧。 ”“套鞋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说, “鞋号是十二号。 ”“十二号的鞋,我们这里可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再细细地

3、说一下吧。 ”“特点嘛,也很普通,那是绿颜色的,鞋的两旁有白色条纹。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说得再详细点好吗?”“那是一只全新的套鞋,连鞋油都没来得及上。 ”“请您稍等。 ”瞧,她手里的确拿着我的套鞋。我当时真是激动极了。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工作人员竟在一只套鞋上花这么大的功夫。“谢谢, ”我说, “朋友,真不知如何感 谢您的帮助,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快给我吧,我好穿上。谢谢你啦!”“不行,尊敬的同志,我仍不能确定这套鞋的真正主人。 ”“我何必去骗一只套鞋呢?”“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点。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现在不能给您。请您开个证明来,证明您确 实是丢了套鞋。 让居委会再

4、开个证明确保一下吧!这样才符合我们的工作程序。 ”“朋友, ”我说, “好同志,可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 这档子事,他们可能不给开这样的证明。 ”“他们一定会帮你的,而且”他坚持原则,我只好无奈地离开了。第二天,我找到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 ”“这是事实吗?我可是上过不少次当了!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居委会主任说。“真的, ”我说, “我是丢了套鞋。 ”他说:“那就拿一张电车公司的证明,单凭你一句话,我可不敢胡乱开证明,我必须为居委会的声誉负责。 ”我说:“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 ”他说:“那你打个报告吧。 ”我说:“怎么写呢?”他说:“你就写:某年

5、某月某日丢失套鞋一只等等,再加上点保证,就说你以什么样的名义起誓”我写了报告,随后便拿到了居委会的证明。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好在一切都很顺利,套鞋被我拿了回来。现在我终于拿回了我的那只套鞋,并把它重新穿到我的脚上。 “瞧,他 们的服务态度多好!要是别的单位, 为一只套鞋肯定不会花那么多时间!从车上扔出去完事了。虽然花了一个星期的 时间,但 毕竟不是一无所 获。 ”但事情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又有一回,我丢了另一只套鞋一星期以来,我把它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夹带着。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但我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一定不是在电车 上。虽然有所损失,但总算没全白忙活,现在我把它放在五斗柜上。每当

6、心里 烦闷时,只要朝这只套鞋看上一眼,我就心平气和了。那时我心里总会想:总会有像这样优秀的机构给我帮助的。这只套鞋对我来说已远远地超出了它应有的价值,我一定会永远地保留着。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我”在电车上丢失了一只套鞋,本不应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因为套鞋在很短的时间丢失,才使得“我”心里很难受。B下班后, “我”在电车公司找了一个认识的人,希望通过他找到丢失的套鞋。事实上, “我”也由此顺利地找到并拿回了丢失的套鞋。C在失物招领处,工作人员一再要求“我”提供详细的信息。此时“我”也表现得很有耐心,对找回套鞋抱有希望。D “我”到了居委会开证明,结果受到

7、了刁难。向电车公司打了报告后,才拿到居委会的证明,最终拿到了丢失的套鞋。E另一只套鞋丢失后, “我”没有上次那么幸运能找到套鞋。前后对比,更加突出了之前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小说中的“我”为了找到丢失的一只套鞋,都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答:_3.小说结尾提到“我”对于丢失的另一只套鞋不抱找到的希望。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_4.小说以“一只套鞋”为题,有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两方面的考虑,请任选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礼物孔申今天是教师节 ,妻子破天荒收到了一份礼物。在乡下,我也是头一回看见这么精美漂亮的礼物。送礼的还是一名中学生

8、。礼物装在一部辞海般大小的长方形盒子里,被一层淡红间白的华丽彩色包装纸裹住。正中间有一朵大紫红色的手工礼品花,两股纸带绑在中间俨然花的藤条,飘飞的红色纸带头弯曲自然,则又像刚长出的丝蔓。妻端详着礼品盒久久不肯松手,良久才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礼品盒。 ”我 说,是啊,真稀奇。妻静静地凝视良久,才轻声说:“打开看看吧。 ”我说:“要我帮忙 吗?” “不用,我自己来。 ”妻找来剪刀,在粉红色的纸彩带上比划了几下,还是舍不得下手。想了想,她用右手蘸着口水轻轻地抠起来,原来紫花和纸彩带是被胶水粘住了。妻耐心地将紫花和彩带摘了下来。可盒子还是打不开。原来盒子外面还包了一层透明的玻璃纸

9、,粘得很结实。看着妻耐心的样子,我说:“这 么精美的礼品盒,肯定是从商店里买的现成货。 ”妻摇摇头 ,肯定地 说:“不是。 ”我问:“那么,这么美的花她做得出来吗?”妻笑道:“你不要小看了她。这个学生手巧得很,就学习上舍不得下工夫,有时耍点小聪明。我布置的作业呢,她有 时就少写一点。这孩子,贪玩呢。 ”这时,妻已经小心地剥下了外面的玻璃纸,取下包盒子的彩纸,妻将纸认真地叠好,放在茶几上说: “这纸真漂亮,以后也 许 用得着。 ”我说:“有些东西啊,丢了可惜,留着其实又多余。 ”妻没理我,用手 抠了一下,盒子还是打不开,儿子跑过来说:“老妈,你眼花了,还有一层玻璃纸呢!”妻说:“我说呢, 这小鬼

10、还真有心计。 ”妻和儿子很小心地拆盒子,妻边拆边自言自语地说:“会是什么呢?包得这样好!”儿子说:“可能是糖果吧。 ”我说,要是 块 手表,多好!妻抬起 头看看我,轻声说,山里的孩子,别说戴表,见都没见过手表是什么 样的呢!我无语,心里,一丝自责 掠过。唉,山里的孩子,什么都难!正想着,儿子大叫:“开了,打开了。 ”我凑过去一看,打开的盒子里放着一个小小的布袋,蓝底上绣满 了细碎雪白小花的袋子。而礼物, 还在布袋子里!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了。儿子呢,拍打着布袋 说:“到底是什么宝贝?包得这样紧。 ”妻赶紧抢在手里 说:“别动, 过一会儿,是什么自然会知道的。 ”妻将布袋小心地托在手上,摸摸,嗅嗅

11、,摇摇,自语道:“究竟是什么呢?这么香。 ”手机铃响,朋友找我有急事,我赶紧出门了。我边 走边想,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礼物呢?5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礼物”为题,以“礼物”为线索,刻画了一位和蔼可亲、热爱教育事业、深得学生喜爱的山村女教师形象。B小说除了刻画女教师之外,另外还刻画了女教师的丈夫“我”和儿子,“我”和儿子在小说中起到了衬托和推动情节的作用。C妻子说,山里的孩子,别说戴表,见都没见过手表是什么样的呢!这说明妻子不大了解当今农村的物质生活,其实妻子只是以她所处的时代来看当今的农村生活。D这篇小说的主题在于表现山村学生对默默奉献的山村教师的敬重和热爱,

12、表达浓浓的山村师生情。但也从侧面说明城市学生不如山村学生对老师纯朴的爱。E小说的最后还是没有写这个礼物究竟是什么,其实读者已经没有必要知道这个结果了。只要心中有爱,结果还那么重要吗?6文章第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礼物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7.文章第段写道“我无语,心里,一丝自责掠过。 ”你怎么理解“我”的“无语”和“自责”?答:_8.文章以打开礼物盒为中心事件,写了妻子打开礼物盒的哪几个重要步骤?为什么要写得这么繁杂?答:_参考答案1ACB 项虽说此时还没有拿到,找到是比较顺利,但拿回去并不顺利。D 项不是向电车公司打的报告,是向居委会。E 项这是讽刺小说,批判工作作风。最后一句表达不妥。2经认识的电车司机指点,到电车公司招领处提供了丢失套鞋的信息。到居委会开证明,在打报告后拿到证明。在招领处,用证明拿到丢失的套鞋。3与前文形成呼应,强化了讽刺的效果:前文写找套鞋的波折,表现工作人员的死板教条,讽刺意味明显。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结尾处写对丢失另一只套鞋不抱找到的希望,更加突出了讽刺的意味。4主题思想方面:通过“我”找套鞋的过程揭示主题。以小见大,讽刺某些部门工作作风僵化,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现象。表现作者对社会工作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思考。情节结构方面:有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