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5-2-系统总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3248039 上传时间:2017-09-04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64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5-2-系统总线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5-2-系统总线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5-2-系统总线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5-2-系统总线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5-2-系统总线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5-2-系统总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5-2-系统总线(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要内容 总线的概念 总线 的 分类 总线 的层次结构 总线 的主要技术指标 总线 的标准化 常用总线 第五章 CPU总线与系统总线 系统总线 一、基本概念 总线就是一组信号线的集合,它定义了各引线的信号、电气和机械特性 ,是计算机系统 内部的各部件之间以及外部的各系统之间 传输信息的公共 通道。 总线结构 的特点 为计算机系统内部各 部件或 计算机各系统之间提供了标准的公共信息通路 采用总线标准设计、生产的 计算机设备 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组态 灵活、易于扩展等 1. 什么是总线 2. 总线的分类 按 传输方式分类 并行 总线 每个信号都有自己的信号线,传输速度快、接口简单 , 但使用 电缆线

2、 数多 串行 总线 多个信号复用少量信号线,电缆线数少,便于远距离传播 , 但传输速度慢 ,接口 复杂 按 信号功能分类 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 电源 和地线 备用线 2. 总线的分类 按时钟信号分类 同步总线 同步总线的时钟信号独立于数据 ,即用 一根单独的 线路传送时钟信号; 传输 由唯一时钟进行控制,规定在一定数目的时钟周期 (总线周期 )内完成传送。 异步总线 异步总线的时钟信号是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通常利用数据信号的边沿来作为时钟 同步信号; 传输通过双方的握手 (Handshaking)信号来进行。不受统一时钟的限制。 2. 总线的分类 按 总线在系统结构中的层次 位置 片

3、内总线 (On-Chip BUS) 芯片级互连 大规模集成电路 芯片内部 ,连接 各功能单元的信息 通路 或 连接 系统 中各种不同 器件 局部总线( Local Bus),微处理器的引脚信号 内部 总线( Internal Bus) 模板级 互连 用于 计算机 内部 功能 单元 (模板 )之间 通信,如主板上连接 CPU、存储器、 I/O接口等各种芯片的信息通路,包括 STD、 ISA、 MCA、 PCI、 PCI-Express等 又称为系统 总线( System Bus)是微机系统的主要 总线 外部 总线( External Bus) 设备级 互连 用于 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

4、 通信 包括 IEEE488、 RS232、 RS485、 USB等 又 称 为 通讯 总线 3. 总线的层次结构 总线 层次结构 示意图 片内总线 4. 总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宽度 工作时钟 传输速率 构成总线的信号数目 总线的负载能力 总线支持的工作模式 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技术指标:总线传输速率 通过带宽 (Bandwidth)来进行描述,单位为 每秒字节 (Bps),用于并行传输 每秒位 (bps),用于串行传输。 5. 总线的标准化 什么是总线标准 所谓总线标准,是国际 上正式公布、推荐或业界广泛使用的总线规范 。 对 总线的插座尺寸、引线数目、信号和时序所作的统一规定 。 制定标准的

5、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由某些厂商首先开发使用并获得广泛响应,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然后被接受并修改成为国际标准。 另一种方式是由标准化组织委托专家组研究制定,或是对已有方案进行综合处理后形成。 5. 总线的标准化 总线标准包含的 内容 机械特性:规定模板尺寸、插头、连接器的形状、尺寸等规格位置 电气特性:规定信号的逻辑电平 、有效 方式 、负载能力 、 抗干扰能力、 信号 传递方向及电源电压等 功能特性:每个引脚名称、功能、时序及协议 通信协议:通信 双方的沟通方式、数据格式等 。 5. 总线的标准化 总线标准的意义 有了总线和总线接口的标准,互连设备的任何一方在设计和生产时,只需考虑总线界面,

6、而不必考虑对方的情况。这有利于组织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 采用总线结构和符合总线接口标准的部件来构建系统,可以简化设计,缩短研制周期。 为灵活配置系统,以及系统的升级、改造和维护带来方便。 二、常用总线 1. 微机总线 的发展 16位 PC机:单总线结构 IBM PC机和 IBM PC/XT机的 IBM PC总线 IBM PC/AT机的 IBM AT总线,即 ISA总线 32位 PC机 MCA总线 EISA总线(扩展 ISA总线) 32位局部总线 VESA 64位 PC机:多总线结构 系统总线:外设部件互连 PCI、 PCI-X 显示总线:图形加速接口 AGP、 PCI-E 外设接口:键盘接口、

7、鼠标接口、并行打印机接口、串行通信接口,通用串行接口 USB, IEEE 1394接口 2. PC总线 IBM-PC及 XT使用的总线称为 PC总线。当时使用的 CPU是 Intel公司的准 16位 CPU 8088,但 PC总线不是 CPU引脚的延伸,而是通过了 8282、锁存器、 8286发送接收器、 8288总线控制器、 8259中断控制器、 8237DMA控制器以及其他逻辑的重新驱动和组合控制而成,所以又称为 I/O通道。它共有 62条引线,全部引到系统板 8个双列扩充槽插座上,每个插座相对应的引脚连在一起,再连到总线的相应信号线上。 插件板分 A、 B两面, A面为元件侧。用户自行设

8、计的或购买的与总线匹配的插件板就可插在这些插座上。其中第 8个插槽的 B8是该插槽的插件板选中 (CARD SLCTD)信号,由该插件板建立,它通知系统板该插件板已被选中。 AEN: 地址允许信号,输出线,高电平有效。表明正处于 DMA控制周期中,此信号可用来在 DMA期间禁止 I/O端口的地址译码。 3. ISA总线 ISA(Industy Standard Architecture)即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又称 AT总线 。 是 IBM/AT机推出时使用的总线,逐步演变为一个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得到广泛的使用 。 16位系统总线,用于 IBM PC/AT及其 兼容机。 16位数据宽度, 24

9、 条地址线,寻址 空间 16MB,最高传输速率 8Mbps。 它是在 PC总线的基 础上扩展一个 36条引线插槽形成的 。 由前 62引脚( A和 B面)和后 36引脚( C和 D接面)两个插槽 组成, 共计 98条引线 。 2个时钟周期传送 16位 数据 。 3. ISA总线 SD15 SD0: 16位双向数据信号线 SBHE:高字节允许信号 SA19 SA0:低 20位经过锁存输出的地址线 LA23 LA17:高 7位未锁存地址信号线 数据 和地址线 3. ISA总线 BALE:缓冲地址锁存允许,指示 CPU总线周期 IOR*, IOW*: I/O读和 I/O写信号 MEMR*, SMEM

10、R*:存储器读 MEMW*, SMEMW*:存储器写 MEMCS16*: 16位存储器总线周期 IOCS16*: 16位 I/O总线周期 I/O CH RDY: I/O通道准备好输入信号 OWS*:零等待状态( Zero Wait State) 读写控制线 3. ISA总线 中断请求线 IRQ3 IRQ7, IRQ9 IRQ12, IRQ14, IRQ15 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 , 优先权顺序 IRQ9 IRQ12, IRQ14, IRQ15, IRQ3 IRQ7 16位 PC机共有 16个请求引脚 IRQ0和 IRQ1用于系统主机板的时钟和键盘中断 IRQ2用于两个中断控制器连接 IRQ8用于

11、实时时钟 IRQ13连接数值协处理器 其余引向系统总线 , 有些已分配给系统外设 3. ISA总线 DMA传送控制线 AEN:地址允许 , 指示 DMA总线周期 DRQ0 DRQ3, DRQ5 DRQ7: DMA请求 DACK0* DACK3*,DACK5* DACK7*: DMA响应 T/C:计数结束信号 , 表示 DMA传送结束 MASTER*:主设备 16位 PC机的共有 8个 DMA通道 DRQ0 DRQ3用于 8位 DMA传送 DRQ5 DRQ7用于 16位 DMA传送 DRQ4已经用于连接两个 DMA控制器 3. ISA总线 其他信号线 RESET DRV:复位驱动信号 REFRE

12、SH*:刷新 I/OCH CK*: I/O通道校验 OSC:晶振频率脉冲 输出 14.31818MHz的主振频率 信号 CLK:系统时钟 IBM PC总线输出 4.77MHz IBM AT总线采用 6, 8, 10或 12MHz 32位 PC机的时钟频率是 8.33MHz 5V、 5V、 12V、 12V:电源 GND:地线 4. MCA总线 (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 1987年, IBM在推出 386时提出 独立与微处理器,具有通用性 数据、地址总线宽度 32位,支持 4GB的寻址能力,数据传输速率 33Mbps 配有总线仲裁机构,可支持 16个总线主控制器

13、在电气及物理上与 ISA不兼容,不支持 ISA外设 MAC受专利和许可协议保护 , IBM还对 MCA施加了一些限制,以防止和它的小型计算机系统 竞争,这都限制 了 它的发展。 5. EISA总线 EISA(Extension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1988年由 Compaq等 9家公司联合推出的总线 标准 它 是在 ISA总线的基础上使用双层插座,在原来 ISA总线的 98条信号线上又增加了 98条信号线,也就是在两条 ISA信号线之间添加一条 EISA信号 线 与 ISA兼容,支持多个主模块 32位数据总线,支持 32位地址通路

14、 可根据需要 自动 进行 32、 16、 8位数据间的转换 总线 主控技术,扩展卡上具有总线主控处理器 支持 多总线主控模块 扩展卡的安装十分容易,可根据配置文件自动配置系统和扩展 板 5. EISA总线 EISA并没有重复 ISA的辉煌,它的成本过高,且速度潜力有限;另外在还没有来得及成为正式工业标准的时候,更先进的 PCI总线就开始出现, EISA也就成为附庸 。 不过 , EISA总线并没有因此快速消失,它在计算机系统中与 PCI总线共存了很长的时光,直到 2000年后 EISA才正式彻底退出 而此时距 EISA标准的提出已经过去了 12年。 6. PCI总线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称为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是一种高性能局部总线,它能与其他总线互连 。 1992年由 Intel公司带头制定的设备总线 标准 与处理器无关 支持 64位数据传送、多总线主控模块、线性猝发读写和并发工作方式 最高传送数据 132Mbps 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