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71203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摘 要】本文主要从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这几个方面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建议,以便进一步提升当前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基础教育 信息化 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笔者主要从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 (一)推进学校宽带接入并提升带宽。接入宽带是通

2、过互联网实现校园内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首要任务。 不断提升接入带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保证日常浏览、下载、视频观看等访问达到流畅的效果。接入带宽基本标准是教学点不低于4M,小学、中心学校、初中不低于10M,普通高中不低于30M。具备光纤接入条件的学校,应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实现光纤到校,以满足“班班通”和“人人通”应用。其中要保障好教学点宽带接入适应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需求。 (二)加快校园网建设步伐。将校园网建设作为目前的首要任务来推动,并作为“校校通”建设考核的主要指标。校园网建设应本着“够用、好用、适用”的原则,与班级多媒体设备配备进度同步,通过有线或者无

3、线方式覆盖所有教学班、办公室和其他主要教学场所。 (三)继续推进多媒体教室建设。优先为班级、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建设一所学校就要覆盖其所有班级,并同步接入校园网络。对于纳入享受薄改项目建设政策的地区,在设备配备的分配上要做到合理有序,体现三个优先:一是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的学校优先;二是信息化试验区和实验学校(包括在线课堂实验的地区、学校和教学点)优先;三是按照要求所有教室都应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优先为日常教学的班级教室配备设备。 (四)不断加强小学教师和学生用机配备。加强教师用台式或便携式计算机等终端配备,满足学科教师网络条件下备授课的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加大学

4、生用机配备力度,满足学生开课人手一机、互联互通,支持多种信息化资源应用。教学点根据需要配备适量的计算机。 二、促进优质资源班班通 (一)建立推进学校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政策措施,为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常态化应用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逐步形成普遍用、经常用、人人用的良好氛围。 (二)高质量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农村教学点应全面开设专递课堂,逐步使农村所有学校能够开齐开足课程。 (三)巩固和扩大教学点“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实验。在完成教学点建设任务的同时,应进一步拓展在线课堂应用范围,实施城市学校辐射农村学校、城市优质学校辐射薄弱学校、中心学校覆盖所有村小的教学实验,以及在本校内有针对性地应

5、用到教师不足的学科教学,建立和形成在线课程的教学常规。 (四)有针对性为教学点制作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对暂时没有通网络的地方,统一配发教学光盘或通过中心校配发数字硬盘下载存储资源用于教学。 三、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一)逐年扩大空间规模。各地要在指导本地教师全面完成注册的前提下,将教育厅分配的师生空间指标,合理分配到各校,学生指标分到班级和人头。第一批选取的学校和班级,一定要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条件和积极性,以充分发挥空间的平台服务作用,为今后各地信息化平台和资源的应用做好示范引领。 (二)探索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常态教学实验。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协同备课和网络研修,形成共同备课、

6、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开展教师研修模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探索。鼓励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网上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开展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学习指导服务、探究式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网络空间,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 四、加快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建设与应用 (一)增强资源平台应用功能设置。将资源平台功能过去的侧重课堂教学资源开发转向资源开发和应用并重,增加学校社区、学生社区和教师社区等板块,增加促进学生拓展阅读的电子图书馆和帮助学生自测的试题中心等内容。 (二)创新资源建设模式。在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维护,学校购买服务”的要求建设资源的同时,各地应分别通过购买、征集和市场化运营的两种不同方式,丰富平台的基础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创建公益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互补的服务模式,满足教师的应用需求。 (三)各地教育部门应根据实际工作编制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制作技术要求与规范。制订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微课等资源制作与发布的技术要求与规范,为实现资源的广泛共享,为教师、学生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教育资源等提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