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469840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9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 概述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invasivepulmonaryfungalinfections IPFI 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 留置等IP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 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 概述 为了规范我国IPFI的诊断与治疗 制订 结合中国国情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 定义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invasivepulmonaryfungalinfectio

2、ns IPFI 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类型 引起IP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 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 主要指毛霉 肺孢子菌等 诊断标准 IP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临床诊断IPFI时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 除外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 IP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宿主因素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计数 0 5 109 L 且持续 10d 体温 38 或 36 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 之前60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10d 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

3、免疫抑制剂治疗 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患有艾滋病 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 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 有慢性基础疾病 或外伤 手术后长期住ICU 长期使用机械通气 体内留置导管 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IP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临床特征 主要特征 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胸部X线和CT影像学特征为 早期出现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结节实变影 数天后病灶周围可出现晕轮征 约10 15d后肺实变区液化 坏死 出现空腔阴影或新月征 肺孢子菌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为 两肺出现毛玻璃样肺间质病变征象 伴有低氧血症 次要特征 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2 影

4、像学出现新的肺部浸润影 3 持续发热96h 经积极的抗菌治疗无效 IP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微生物学检查 合格痰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 真菌培养2次阳性 包括曲霉属 镰刀霉属 接合菌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 真菌培养阳性 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 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血液标本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简称GM ELISA 检测连续2次阳性 血液标本真菌细胞壁成分1 3 D葡聚糖 G试验 连续2次阳性 血液 胸液标本隐球菌抗原阳性 血液标本真菌抗体测定作为疾病动态监测指标有临床意

5、义 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血液标本各种真菌PCR测定方法 包括二步法 巢式和实时PCR技术 虽然灵敏度高 但容易污染 其临床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确诊IP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确诊IPFI的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霉菌 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 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 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 肺组织标本 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 但血液中的曲霉菌属和青霉属 除外马尼菲青霉 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临床 要排除标本污染 酵母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

6、化学方法检出酵母菌细胞和 或 假菌丝 肺组织标本 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养阳性 或经镜检发现隐球菌 肺孢子菌肺组织标本染色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 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临床诊断IP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1项微生物学检查依据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拟诊IP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注 原发性者可无宿主因素 肺组织 胸液 血液真菌培养阳性 除外肺孢子菌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拟诊IPFI 临床诊断IPFI 确诊IPFI IPFI的诊治流程 临床处理程序与策略 IPFI的临床处理程序

7、 原发性IPFI多见于社区获得性感染 宿主可以没有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临床过程相对缓和 凶险程度较低 临床处理要求尽可能确诊后选择治疗 确诊治疗 继发性IPFI大多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宿主存在比较明确的真菌感染高危因素 临床过程急骤和凶险 需综合分析和判断 及时行拟诊治疗 经验治疗 或临床诊断治疗 根据危险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与缓急推荐处理程序见图1 IPFI的临床处理程序 临床诊断治疗 拟诊治疗 靶向预防 一般预防 确诊治疗 IPFI防治策略 一般预防 有宿主因素特别是HSCT者 防止曲霉孢子经呼吸道吸入是预防IPFI的重要环节无发病时应注意保护环境一旦有IPFI发病时应加强监测 评价和改进保护

8、性环境 消毒污染物包括房间墙壁 清除感染源 除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例 不主张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 靶向预防 当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4 200 l后3个月 当外周血CD4 50 l时亦可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预防隐球菌病 对异体或自体HSCT受者推荐口服SMZ TMP2片 1次 d 预防性用药 于移植前2 3周开始服药 至植入后6个月 若持续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 预防用药应予继续 对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术后可用氟康唑100mg d 或伊曲康唑口服液200mg d 预防真菌感染 疗程视病情而定 拟诊治疗 即通常所谓经验性治疗 应综合考虑广谱 有效 安全和效价比等因素选择抗真菌药物

9、 临床诊断治疗 亦称先发治疗 Pre emptiveTherapy 在有宿主因素的患者开展系统性连续监测 包括每周2次胸部摄片或CT扫描或真菌培养 或真菌抗原检测 如发现阳性结果 按临床诊断IPFI 立即开始抗真菌治疗 药物选择参考所检测到的真菌种类而定 确诊治疗 即靶向治疗针对真菌种类进行特异性抗真菌治疗 药物选择要参考药物抗菌谱 药理学特点 真菌种类 临床病情和患者耐受性等因素后选定 常见IPFI的抗真菌治疗 支气管 肺念珠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肺隐球菌病肺毛霉病肺孢子菌肺炎 支气管 肺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感染应用氟康唑 参考病情严重程度确定剂量 亦可选择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或含脂制剂 卡泊芬

10、净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尚未批准其用于念珠菌治疗 伏立康唑 目前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 实验室在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后应鉴定出菌种 各种念珠菌感染的推荐治疗用药参见表2 疗程视治疗反应而定 要求肺部病灶基本吸收方能停药 各种念珠菌感染的推荐治疗用药 侵袭性肺曲霉病 传统治疗为两性霉素B 或含脂制剂 但目前通常选用伊曲康唑治疗 危重患者亦可选择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 必要时可联合2种不同类型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肺隐球菌病 播散型肺隐球菌病或病变虽然局限 但宿主存在免疫损害时 推荐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治疗疗程8周至6个月 轻症患者可用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400mg 1次 d 持续8

11、10周 不伴脑膜炎的非艾滋病患者可选择伊曲康唑口服液400mg d 疗程视病情适当延长 肺毛霉病 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是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 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特别是糖尿病酸中毒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对肺毛霉病的治疗十分重要 对于肺部局限性病变者 如能承受手术 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肺孢子菌肺炎 急性重症患者 呼吸空气时PaO2 70mmHg SMZ TMP 按SMZ75mg kg 1 d 1 TMP15mg kg 1 d 1 静脉滴注 分2次给药 每次滴注6 8h 疗程21d SMZ TMP给药前15 30min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口服泼尼松40mg2次 d 连用5d 随后40mg d连用5d 然后

12、20mg d连用11d 或等效剂量静脉激素制剂 另选方案为 泼尼松 克林霉素 600mg 每8h静滴1次 伯氨喹 含基质 30mg d 21d 口服 注意伯氨喹溶血不良反应 或喷他脒4mg kg 1 d 1静脉滴注 21d 肺孢子菌肺炎 非急性轻中症患者 呼吸空气时PaO2 70mmHg SMZ TMP2片 每8h口服1次 连用21d 或氨苯砜100mg每天一次顿服 TMP15mg kg分3次口服 连用21d 另选方案为 克林霉素300 450mg 每6h口服1次 伯氨喹 含基质 15mg d口服 连用21d 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 的治疗药物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及其含脂制剂 多

13、烯类抗真菌剂 抗真菌谱包括除土曲霉及癣菌外的多数致病真菌 适应证 可用于曲霉 念珠菌 隐球菌 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感染 药代动力学 几乎不被肠道吸收 需要静脉给药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可通过胎盘屏障 脑脊液的浓度低 血浆半衰期为24h 肾脏清除很慢 用法与用量 静脉给药 0 5 1mg kg 开始先以1 5mg 或0 02 0 10mg kg 给药 视耐受情况每日或隔日增加5mg 避光缓慢静滴 不短于6h 两性霉素B制剂具有严重的肾脏毒性 需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肾功能及血钾水平监测 应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 另外 应注意两性霉素B在输液中的反应 可于静滴前给予解热镇痛 抗组胺药和输液中加用小量糖皮质

14、激素 注意事项 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目前有3种制剂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 ABLC 两性霉素B胆固醇复合体 ABCC 亦称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 ABCD 两性霉素B脂质体 L AmB 因其分布更集中于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如肝 脾和肺组织 减少了在肾组织的浓度 故肾毒性较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降低 适应证 IFI的经验及确诊治疗 无法耐受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的患者 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两性霉素B常规制剂的患者 药代动力学 非线性动力学 易在肝脏及脾脏中浓集 肾脏中则较少蓄积 清除半衰期为100 150h 用法与用量 推荐剂量ABLC为5mg kg ABCD为3 4mg kg L AmB为3 5mg

15、 kg 亦主张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缓慢滴注 如耐受性良好 滴注时间可缩短至1 2h 各种制剂的具体使用要求参见说明书 注意事项 该药肾毒性显著降低 输液反应也大大减少 但仍需监测肝 肾功能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剂 抗真菌谱包括曲霉 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等主要致病真菌 对镰刀霉活性较低 对接合菌感染无效 适应证 曲霉 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确诊 临床诊断及拟诊IFI的治疗 静脉注射剂和口服液序贯使用 曲霉和念珠菌感染的预防治疗 口服液 药代动力学 采用 环糊精技术的口服液比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大幅提高 蛋白结合率为99 血浆半衰期为20 30h 在肺 肝脏

16、肾脏 肌肉及骨骼等组织中的浓度则比血药浓度高2 3倍 脑脊液中含量很低 经肝P450酶系广泛的代谢 代谢产物经胆汁和尿液排泄 其中羟基伊曲康唑具有与伊曲康唑同等的抗真菌活性 用法与用量 IFI确诊 临床诊断和拟诊患者的治疗 第1 2天 200mg 静滴 每天2次 第3 14天 200mg 静滴 每天1次 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 之后序贯使用口服液 200mg 每天2次 直至症状改善及影像学上病灶基本吸收 IFI的预防治疗 口服液每天5mg kg 疗程一般为2 4周 注意事项 长期治疗时应注意对肝功能的监护 应避免与其他肝毒性药物合用 可能存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详见说明书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 氟孢嘧啶类化合物 属抑菌剂 对隐球菌和念珠菌包括非白念珠菌有良好抗菌作用 其他真菌则多耐药 适应证 敏感念珠菌和隐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 单独应用易导致耐药 多与两性霉素B联合使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78 90 达峰时间2h 血清蛋白结合率低 药物广泛分布于各器官组织 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 100 清除半衰期2 4 4 8h 90 以上以原形自尿中排出 用法与用量 每天100 150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