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名中医治慢性胃炎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2467691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2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名中医治慢性胃炎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名中医治慢性胃炎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名中医治慢性胃炎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名中医治慢性胃炎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名中医治慢性胃炎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名中医治慢性胃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名中医治慢性胃炎(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中医治慢性胃炎 胃脘痛 十九个秘方 五六 治慢性胃炎 胃脘痛 秘方 19 首 56 1 砂半理中汤 来源 宋孝志 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 清半夏 制香附 高良姜 炒枳壳 或炒枳实 砂仁 打碎 各 9 克 用法 每日 1 剂 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 水面超出药材 5 分 1 厘米 3 市分 砂仁打碎后下 每剂煎2 次 分 2 次温服 功用 理气散寒 和胃止痛 方解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和中健脾 可作为肺胃痛之主药 该药 外用能愈合创口 不留瘢痕 有促进溃疡愈合之效用 砂仁健胃理气 止痛 化食积 并可入肾 因此可作为肾胃痛之主药 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中痞塞 之痰 泄腹中滞塞之气 推胃中隔宿之食 消

2、腹内连年之积 故作为 脾胃痛之主药 香附舒肝理气 对肝胃不和之肝胃痛有较好的疗效 服本方痛止 后 可用 5 10 剂共研极细末 温开水调服 每服6 克 日服 1 2 次 以巩固疗效 主治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证属寒凝气滞者 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 泛酸嗳气 或吐涎沫 脘腹胀满 痛引胁背或胸中 舌质淡红 苔薄 白或白腻 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加减 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 临床可根据病情酌加药物 如 1 肝胃痛证 见胃痛连胁 攻撑作痛 呕逆嗳气 苔多薄白 脉弦紧 治疗将 香附加至 12 克为主药 余四味药仍为9 克 若口苦吐酸 为胆火较盛 加生栀子 6 9 克 胁痛较重者 可加川楝子9 克 2

3、心胃痛证 见痛引胸中 心悸气短 舌红苔薄白 脉寸尺俱微 动见于关 治疗将高良姜加至12 克为主药 余四味仍用9 克 若大便色黑即与小肠 火有关 可加焦栀仁3 克 3 脾胃痛证 见胃脘疼痛 脘腹胀满 神疲乏力 食少纳呆 舌苔白腻 脉缓 或大 治疗将炒枳壳 或炒枳实 加至 12 克为主药 余四味仍用9 克 4 肺胃痛证 见胃脘疼痛 肩背拘急 痰多咳嗽 动则气少 舌苔白腻 脉寸 微关紧尺沉 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 克为主药 余四味仍用9 克 若见大 便干燥或不通 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 3 克 5 肾胃痛证 见脘痛及腰痛 腰酸 少腹胀痛 行则佝偻 舌苔薄白 脉沉迟 或伏 治疗将砂仁加至12 克为主药 余

4、四味药仍用9 克 若腰酸小腹胀 甚 可加沉香末 2 克 分冲 同时有小便不利者 可加肉桂末2 克 分冲 6 若中焦痞满 上下不通 此乃兼有三焦症状 可加黄连2 3 克 肉桂末 2 克 分冲 疗效 临床屡用 疗效显著 56 2 健运麦谷茅汤 来源 赵棻 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 麦芽 谷芽各30 克 鸡内金 淮山药各15 克 党参 10 克 甘草 5 克 用法 每日 1 剂 上药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 指一般药罐 浸泡 1 小时 然后置 火煎熬 沸后继沸5 分钟即可 不宜久煎 水煎两次 日分早 晚各服1 次 功用 健脾和胃 复元益气 方解 方中山药性平味甘 补脾气而益胃阴 合党参又能补气 内金甘平 运 脾

5、健胃 有以脏补脏之妙 非他药所能及 甘草引药入脾 再加麦谷 二芽 共奏复元益气之妙 考麦谷二芽 多认为属于消积破滞之品 而却用于内 伤虚证 于是 二药因此而用亦寡 大好良药 宏效莫展 岂不可惜 实则二芽 开发胃气 宣五谷味 本草述 其功用不在破 而在于开胃 健脾 脾开胃健 则能运载药力 以达病所 而使药效发挥 功收倍 蓰 至于 化滞破积 乃脾胃功能得到开运的必然结果 亦二味功能之余绪而 已 再考二芽之丰功 古人亦早有谠论 兹略举一二 以资借鉴 如 缪仲淳谓 此药具生化之性 故为脾胃要药 王海藏谓 胃所虚人 宜服 麦芽 神曲 是皆不破积而轻视二芽 二芽性味平和 禀天地生发 之气 开发脾胃而无升腾

6、伤阴之弊 麦芽补脾谷芽入胃 麦芽主升 谷芽主降 能使脾胃和合 升降有序 而用量特大者 欲使气机更加活泼 现代 研究发现 二芽含有益人体的酶与微量元素 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此亦类似元 气在体内推动 激发功能的表现 主治 慢性胃炎 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 脏腑功能低下者 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 单用能增进食欲 此外大病久病之治 胃气受 伤 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证应用 加减 如伤风感冒加香苏饮合用 伤风咳嗽加三拗汤合用 脘腹胀满 大便溏 薄 加平胃散合用 如此类推 但无论成人 儿童 麦谷芽用量不宜 减少 疗效 屡用屡验 疗效卓著 附记 验之临床 本方不仅对胃炎疗效卓著 而且对其他疾病导致脾胃

7、失运 纳谷不香者也有良效 56 3 加味香苏饮 来源 董建华 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 苏梗 6 克 香附 10 克 陈皮 毕澄茄各6 克 枳壳 大腹皮 香橼皮 各 10 克 佛手片 6 克 用法 每日 1 剂 水煎服 日服2 次 功用 理气 和胃 通降 方解 胃病为古今临床之常见病 多发病 其中尤以气滞者为多 表现以胃脘 作胀为主 治当理气和胃通降 本方以苏梗 香附 陈皮为主药 苏 梗入胃 顺气开郁和胃 香附入肝 解郁理气止痛 陈皮行气 和胃 化湿 为 脾胃宣通疏利要药 具有能散 能燥 能泻 能补 能和之功 它与 苏梗 香附为伍既能和胃理气 又可舒肝止痛 方中毕澄茄味辛性微温 具有温 中散寒 理气

8、通降作用 专治胃脘胀痛 兼以降逆而止嗳气 配枳壳 可消胀除满 佐大腹皮下气行水 调和脾胃 香橼皮 佛手二药具有宽胸 除胀 止痛之功 诸药合用 共奏理气止痛 和胃通降之功 主治 胃胀 胃痛 加减 肝郁胁胀加柴胡 青皮 郁金 食滞加鸡内金 焦三仙 兼痛甚者加金 铃子 元胡 吞酸者加左金丸 乌贼骨 瓦楞子 56 4 百合荔楝乌药汤 来源 程铭恩 百病中医集验高效良方 组成 生百合 40 克 川楝子 20 克 荔枝核 乌药各15 克 用法 每日 1 剂 上药用清水浸泡30 分钟 再煎煮 30 分钟 每剂煎 3 次混 合 分 2 次 早饭前半小时和睡前各服1 次 功用 滋阴养胃 行气止痛 方解 清 叶天

9、士谓 阳明阳土 得阴自安 故方用百合润肺养阴 能治 邪气腹胀心痛 本经 俾肺气降则诸气皆降 川楝子疏肝行气 乌药理气止痛 荔枝核除寒散滞 行气止痛 众药合用 既可滋阴养胃 又能 行气止痛 用治阴虚气滞所致胃脘痛 腹胀 恶心 吞酸 食少纳呆 等症切中病机 故用之疗效颇著 主治 胃脘痛 阴虚气滞型 加减 临床使用本方还应注意随症加减变化 如腹胀 加枳实 麦芽 香橼皮 胁胀加郁金 木香 青皮 嗳气加木香 莱菔子 痛甚 加白芍 甘草 刺痛加蒲黄 五灵脂 吐酸加川黄连 吴茱萸 恶心 加藿香 陈皮 口 渴饮冷加石膏 口干不欲饮 加麦冬 生地 玉竹 元参 食少加山 楂 神曲 麦芽 气短乏力 加党参 桂枝 腹

10、泻 加白术 茯苓 大便秘 加 火麻仁 疗效 临床屡用 疗效颇著 附记 服药期间 忌腥冷辛辣及油腻食物 避免过劳及情志所伤 验之临床 确有良效 56 5 沙参养胃汤 来源 李振华 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 辽沙参 20 克 麦冬 石斛各 15 克 白芍 20 克 山楂 15 克 知母 12 克 鸡内金 10 克 天花粉 12 克 丹皮 10 克 乌梅肉 陈皮各10 克 生甘草 3 克 用法 每日 1 剂 水煎服 小火煎 日服 2 次 功用 养阴和胃 理气清热 方解 脾胃阴虚证 其病机变化侧重在胃 胃主受纳水谷 其性以通降下行为 顺 喜润恶燥 燥则胃气热 失于通降 当治以甘凉清补酸甘养阴 理气和胃 李氏

11、集数十年临床经验 自拟沙参养胃汤 方中辽沙参 麦冬 石斛 花粉甘凉濡润 滋胃养阴 白芍 生甘草 乌梅肉酸甘化阴 知母 清胃中燥热 山楂 鸡内金 陈皮理气和胃 以防甘凉滋腻碍脾 丹皮清血热并 行血中之气 全方甘淡味薄 清虚灵达 滋而不腻 清而不泄 恰针 对脾虚病机本质 顺其升降之性 重在健运脾胃 选药精当 配方严谨 故疗效 显著 本方养阴而不腻膈 消导而不伤中 故为治疗胃病之良方 主治 各种慢性胃炎病 症见胃脘隐痛 脘腹胀满 或牵及两胁 嗳气 纳呆 食少 少食即饱 胃中灼热嘈杂 口干咽燥 便干 身倦乏力 面色 萎黄 形体消瘦 舌体瘦小 舌质红而缺津 少苔或花剥 脉细弱或细数等 中 医辨证属于脾胃

12、阴虚者 加减 兼气滞者加枳壳10 克 川楝子 12 克 郁金 10 克 兼血瘀者 加丹参 15 克 桃仁 元胡各10 克 阴虚内热 胃逆嗳气者 加竹茹10 克 柿蒂 15 克 心烦易怒 失眠多梦 加焦栀子10 克 夜交藤 30 克 大便干结者 加火 麻仁 15 克 兼脾胃气虚者 加党参12 克 若大便出血 加白芨10 克 黑地 榆 15 克 疗效 临床屡用 疗效显著 56 6 胃痛散 来源 程爵棠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4 1987 年 组成 煅牡蛎 60 克 制香附 30 克 炒元胡 炒九香虫各15 克 用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 贮瓶备用 勿泄气 每日服 3 次 每次服 1 5 3 克 温开水送服

13、功用 舒肝和胃 制酸止痛 方解 明代张景岳云 胃脘痛证 多有因寒 因食 因气不顺者 然因食 因寒亦无不关于气 盖食滞则气滞 寒留则气凝 气郁者 肝郁也 盖肝郁为百病之源 故临床所见胃脘痛证 因肝气犯胃所致者颇多 肝气久郁 变证峰起 与痰郁 血郁 湿郁和食郁等多有夹杂 气机阻滞 胃 失和降 治宜舒肝和胃 制酸止痛 方中重用煅牡蛎制酸止痛 兼消诸因之积聚 且能舒展气机 故以为君 臣以元胡 制香附 九香虫舒肝和胃 顺气止痛 药仅四味 力专效宏 合用则舒肝和胃 制酸止痛之功颇著 主治 胃脘痛 症见胃脘痛 时痛时止 嗳气吞酸 或胸腹胀满等 加减 食滞加神曲 鸡内金各15 克 寒凝加高良姜30 克 胃酸过

14、多加乌贼 骨 瓦楞子各 9 克 疗效 总结用本方治疗胃脘痛450 例资料 其中 用药 1 3 次后均止痛 长 年未复发者 261 例 1 年内复发者 189 例 总有效率达100 附记 据临床观察 本方用于治疗胃脘痛 尤其是肝气犯胃型胃痛 俗名胃气 痛 疗效满意 三十五年来 本人治验颇多 对于肝气犯胃所致之胃 脘痛 若痛时服之 每有 立刻止痛 之效 药后痛止 至有 3 个月的近期疗效 若复发 用本方治之 同样取效 而且复发3 次 3 次痛止者 多获 痊愈或延长复发时间 用于其他类型胃脘痛 亦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服药期间 忌食生冷及辛辣之物 应保持心情舒畅 56 7 加味良附散 来源 程爵棠 四川

15、中医 6 1983 年 组成 制香附 高良姜 乌贼骨各30 克 姜半夏 9 克 元胡 15 克 用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 贮瓶备用 勿泄气 每日服3 次 每次空腹服3 5 克 用温开水送服 功用 疏肝解郁 温中散寒 制酸止痛 方解 胃脘痛 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 凡证 属脾胃虚寒或肝气犯胃型者 治宜疏肝理气 温中散寒 制酸止痛 本方系根据民间治胃痛秘方 良附散加元胡 乌贼骨 姜半夏而成 方中是 以制香附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臣以高良姜温中散寒止痛 佐以元胡助 君药增强理气止痛之效 姜半夏化痰降逆 合高良姜则温中止痛之功尤著 使以 乌贼骨制酸止痛 诸药配伍为用 共奏疏肝解郁

16、温中散寒 制酸止 痛之功 主治 胃脘痛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症见胃脘疼痛 或隐痛 胀痛 嗳气吞酸 喜按 喜温 或遇饥饿 情绪变化 或寒冷 或食生冷之物则痛加 剧 舌苔薄白 脉沉迟或迟弦 疗效 总结用本方治疗胃脘痛175 例资料 其中 胃脘痛 慢性胃炎 78 例中 痊愈 65 例 显效 13 例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97 例中 痊愈 70 例 显效 14 例 有效 13 例 总有效率达 100 附记 据临床观察 本方用于治疗虚寒性或肝气犯胃型之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 指肠溃疡均有较好的止痛 制酸效果 而且反跳现象少 通过临床反 复实践比较 本方疗效较原方为优 56 8 安中汤 来源 张镜人 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 柴胡 6 克 炒黄芩 炒白术 香扁豆 炒白芍各9 克 水炙甘草 3 克 苏梗 6 克 制香附 炙延胡索各9 克 八月扎 15 克 炒六曲 6 克 香谷芽 12 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1 剂 分 2 次温服 功用 调肝和胃 健脾安中 方解 胃居中焦 与脾以膜相连 胃属腑而主表 脾属脏而主里 脾气宜升 胃气宜降 脾性喜燥 胃性喜润 二者相反相成 犹如称物之 衡 平则不病 病则不平 其不平的病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