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城镇居民的与影响因素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2465711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城镇居民的与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浅析我国城镇居民的与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浅析我国城镇居民的与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浅析我国城镇居民的与影响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浅析我国城镇居民的与影响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城镇居民的与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城镇居民的与影响因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学院毕业论文学生:*班级:财经系0*级投资与理财学号:0*02030*指导老师:*论文题目:浅析我国城镇居民的理财现状及影响因素摘要 居民理财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投资意识增强,学会使钱保值增值。本文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居民理财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我国城镇居民的理财若干问题的整体建议。总之,只有知识+实践,居民才能不断地在当今的理财大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之路。关键词: 居民理财 风险 合理投资 目录 1. 我国城镇居民的理财现状41.1 理财结构发生了变化41.2 理财越来越普及41.3 储蓄依然是居民理财首选41.4 居民理财也

2、面临风险42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理财因素62.1环境因素62.1.1.经济周期62.2.2通货膨胀62.2.3经济政策62.2 金融市场环境62.2.1金融市场是居民筹资和投资的场所62.2.2居民通过金融市场使长短期资金互相转化62.2.3金融市场为居民提供有关信息62.3 微观环境62.3.1文化因素62.3.2社会因素62.3.3个人因素62.3.4心理因素73.解决我国城镇居民的理财若干问题的整体建议83.1缩小两级间贫富差距83.2减少居民家庭储蓄比例,增加合理性投资83.3加强专业化理财队伍建设,提高居民理财效率93.4 提高居民自身理财观念,实现富裕人生9结论11参考文献12致1

3、3浅析我国城镇居民的理财现状及影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收入渠道也不断增加。除了银行存款投资外,居民眼光也学会了朝向理财,2005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2006年则达到4000亿元,2007年达到8190亿元,2008年达到3.7万亿元,2011年一季度,这个数字很惊人的达到了4.3万亿元,在快速的增长.理财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 我国城镇居民的理财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理财不再仅限于银行存款,也朝向风险型投资。目前我国居民的理财现状如下:1.1理财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年,中国人的钱包渐

4、渐鼓了起来,家庭资产的概念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投资理财成为虚度居民的当务之急。80年代,家庭资产大多是指现金、存款、国库券以及冰箱、彩电等值钱的大件;90年代,除了存款、国债之外,又多了股票和保险,此时在不少中国家庭中,冰箱彩电已经算不上重要的家庭资产了,住房开始占据重要位置;进入21世纪后,投资渠道不断增多,股票型基金、货币型基金、信托、外汇理财以及人民币理财逐步进,中国热理财视角不断放宽。1.2 理财越来越普及 根据2010年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六成左右的居民在 进行理财活动,36%的居民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仅有1%的居民表示今后也不会考虑投资理财。于此同时,随着居民年龄的增加,正进行理

5、财活动的比例也随之增加。如今,人们对投资理财观的培养日益年轻化。1.3 储蓄依然是居民理财首选 目前投资理财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如今个人投资理财正呈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发展.单一的投资工具应经不符合国情民情,且风险太大于是,投资组合的概念应运而生,既能降低风险,同时也能平稳地创造财富.最普通的投资理财渠道不近乎有银行存款、基金、股票等。调查显示,尽管储蓄收益少,但风险小的特点依然使得储蓄成为居民最倾向的投资理财方式,达到了67% ,其次便是基金,为60%。.随着居民对理财产品认知度的加深,基金投资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青睐,基金由于其特有的属性已经有和储蓄分庭抗礼之势,和储蓄相比,它的收益较大;和股票

6、相比,它的风险较小。而如今的股票市场状况十分惨淡,导致居民对股票的投资意愿并不是很高。1.4 居民理财也面临风险 居民理财是一项充满风险的经济活动,所谓居民理财风险是指居民理财主题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居民理财主题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理财失败或打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居民理财既要关心资本收益率,也重视面临的风险,最终要在资本金收益的风险程度之间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由于任何人承受风险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风险就会变成负担或压力,可能会对其情绪或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带各个生活层面,包括健康、工作、家庭生活、交友和休闲等等.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收入水

7、平不高,抗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一旦风险变成现实,往往会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精神打击.研究和探索居民理财风险,有助于居民正确选择有效的理财方式,从而降低和防风险。从整体上看,居民理财的风险包括总风险和具体风险两层含义。居民理财总风险是指居民在理财过程的风险,包括期初总风险/理财过程总风险和期末总风险。理财具体风险是指根据某一标准对理财风险的在分类。从纵观理财环节看,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消费风险、分配风险等; 从横向资本结构看,有民间借贷风险、证券投资风险、偿债风险等;从构成容上看,有家庭成员遭受伤害或死亡等引起的健康风险、失业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和自然风险等。2 影

8、响我国城镇居民理财因素 理财环境是指居民理财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影响居民理财活动的客观条件或影响因素。研究理财环境,有助于居民提高适应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并正确地制定理财策略。其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微观环境等。2.1 经济环境 影响居民理财的经济环境主要有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状况、经济政策等等。 2.1.1经济周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是在波动中前进,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通常表现为衰退、萧条、复和高涨四个阶段。经济性波动对居民理财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在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可能处于紧缩状念之中,居民投资锐减;而在经济高涨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

9、种投资市场活跃,居民投资剧增。总之,面对周期性波动,居民须适当调整理财行为。 2.1.2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给居民理财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胀时期,居民应采取各种办法降低通胀的损失,如采用套期保值或负债经营等措施,转移或使通胀损失减到最小。 2.1.3 经济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利用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目前我国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汇体制、外贸体制、计划体制、投资体制等经济政策,深刻影响着我国居民的经济生活,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居民的筹资、投资等理财活动。2.2 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借助信用工具融通资金达成交易的场所。金融市场和居民理财关系十分密切: 2.2.

10、1 金融市场是居民筹资和投资的场所。居民筹资包括贷款、进行票据贴现等;居民融资包括买股票、债券等。 2.2.2 居民通过金融市场使长短期资金互相转化。居民持有的股票、债券等长期投资,通过市场转卖变现,转化成的短期资金:以短期资金在市场上购买股票、债券等,又使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2.2.3 金融市场为居民提供有关信息。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动,可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有价证券市场的行情,可影响居民证券投资损益状况。居民进行筹资、投资决策时,可以利用金融市场提供的有关信息。2.3 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是指家庭(或个人)的情况(人生阶段、职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收入稳定性、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家庭(或

11、个人)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于自身的理财方式。影响居民理财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等。 2.3.1 文化因素。文化和社会阶层等文化因素,对居民行为有最广泛和最深远的影响。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一般类讲,社会阶层按等级排列,每一阶层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的行为方式。目的高收入人群多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 2.3.2 社会因素。由于居民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地位,因此行为必然会受到不同参照群体的影响,如同事、邻居、亲戚朋友等。 2.3.3 个人因素。居民受个人特性的影响,特别受其年龄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等影响。 2

12、.3.4 心理因素。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程度大小,由低层次需要逐渐向上发展到高层次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只有低层次需要被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而居民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最高层次即自我实现的需要打下物质基础。3解决我国城镇居民的理财若干问题的整体建议根据我国城镇居民理财状况,结合我国理财环境,建议如下:3.1 缩小两级间贫富差距,扩大中阶层人数 随着我国基尼系数的不断升高,贫富差距越来越成了不争的事实,虽然不否认有一部分高收入者是正当劳动合法所得,如代理行业从业人员、外资企业高管收入等等,

13、但我国转型时期贫富差距的非合理拉大,主要是诸多非竞争性因素的存在,如公平分配的秩序尚未形成,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未得到切实有效地维护,对贫富差距的宏观调控缺乏效率等。 从理论上讲,一个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并不直接影响该社会的稳定,但是不平等和不公正首先造成的一个最明显的社会后果是利益分配不当、激励机制扭曲和贫富差距过大。先富起来的群体以及一些腐败分子的炫耀性消费的示效应,人们在经济制度中行为的激励结构扭曲以及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行为规与取向混乱,使人们的羡慕与妒忌、攀比与模仿、失落与愤怒等各种情绪交织在了一起。如果再加上媒体不适当的炒作与推动,就会使得其他社会群体心理上的那种相对剥夺感与地位的不一致性在相互比较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