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经济的应用及发展--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65070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44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循环经济的应用及发展--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论循环经济的应用及发展--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论循环经济的应用及发展--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论循环经济的应用及发展--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论循环经济的应用及发展--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循环经济的应用及发展--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循环经济的应用及发展--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doc(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循环经济的应用及发展-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1、相关定义1.1、基本定义 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又叫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s,EIPs)、生态工业发 展(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s,EIDs)、生态工业网络(eco-industrial networks,EINs)、 工业生态系统、工业共生体、副产物协作(by-product synergy)和统一链管理(integrative chain management)等。目前以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使用最为广泛。 由于工业生态学自身尚不完善,工业循环经济园区的定义也不统一,主要有如下几

2、种 定义。 1.以 Cote 和 Hall 为代表的定义。1995 年 Cote 和 Hall 提出,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是 保持自然与经济资源,减少生产、材料、能源、保险与治理费用和负债,提高操作效率、质 量、工人健康和公众形象,提供来自废料利用及其规模的收益机会的工业系统。 2.以 Lowe、Moran 和 Holmes 为代表的定义。Lowe、Moran 和 Holmes 提出,通过管理 环境和资源利用的使用,寻求增强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协作,工业园区寻求一种集 体的利益,这种利益大于所有单个公司利益的总和。这样的加工与服务商务社会(群体)即 为工业循环经济园区。 3.以 PCSD 为

3、代表的定义。1996 年 8 月,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PCSD)召集的 专家组提出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是商务(企业)群体,其中的商业企业相互合作,而且与当地 的社会合作,以实现有效地共享资源(信息、材料、水、能源、基础设施和天然生境),产 生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效益,给企业和当地社会带来资源、财富。 PCDS 专家组还提出,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可定义为一种工业系统,它有计划地进行材料 和能源交换,寻求能源与原材料使用的最小化废物最小化,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 6王兆华、武春友: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区中企业共生机理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8)。 7罗宏、孟伟、冉圣宏编著

4、: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年 3 月第 一版,第 118119 页。 8罗宏、孟伟、冉圣宏编著: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年 3 月第 一版,第 119120 页。 18 采用交混分解技术将当地大量的废轮胎资源化得到炭黑、塑化剂等产品,进一步延伸出不同 的产品链,这些产品链与辅助的废水处理系统一起构成工业生态网。国内南海国家生态工业 示范园区也属于这一类型。 (2)从产业结构看,可以划分为联合企业型与综合园区型 联合企业型园区通常以某一大型的联合企业为主体,围绕联合企业所从事的核心行业 构造工业生态链和工业生态系统,典型的如美国

5、杜邦模式、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 园区等。对于冶金、石油、化工、酿酒、食品等不同行业的大企业集团,非常适合建设联合 企业型的工业循环经济园区。 综合型园区存在各种不同的行业,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关系更为多样化。与联合企业型 园区相比,综合型园区需要更多地考虑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协调和配合,如丹麦的卡伦堡工业 园区和我国浙江衢州沈家生态工业园区是综合型工业循环经济园区的典型。目前大量传统的 工业园区适合朝综合型工业循环经济园区的方向发展。 (3)从区域位置看,可以划分为实体型与虚拟型 实体型园区的成员在地理位置上聚集于同一区域,可以通过管道设施进行成员间的物 质、能量交换。 虚拟型园区不严格要求其

6、成员在同一地区,由园区内的企业和园区外的企业共同构成 一个更大范围的工业共生系统。有些园区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园区信息系统,首先在 计算机上建立成员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联系,再付诸实施,区内企业既可彼此交换也可与区外 企业发生联系。虚拟园区可以省去一般建园所需的昂贵的购地费用,避免建立复杂的相互依 赖关系和进行困难的工厂迁址工作,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缺点是可能要承担较贵的运输 费用,如美国 Brownsville 生态工业园区就是虚拟型园区的典型。 1.2、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2.1.1 循环经济的概念2.1.1 循环经济的概念 目前,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概念定义的表述有十几种之多2。诸大建

7、(1998) 最初的表述是: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行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线性经济而言。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 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吴绍中(1998)的看法是: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建立起反复 利用自然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当中去,维护自然生态 平衡。曲和平(2000)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 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

8、 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曹凤中(2002)对循环经济的定 义是: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 构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 循环利用模式,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最 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达到消除环境 污染、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刘平宇(2002)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 7 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 活动

9、。陈德敏(2004)对循环经济概念的见解是:为保护环境,实现物质资源的 永续利用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循环体系的客观要求,通过清洁生产、 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促进物质资源在生产与生活中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 运行状态。 在充分吸收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概念定义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循环经济是在 正确把握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以环保、节约资源和物质循环为目标 的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体制创新等方式在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市 场背景下的需求下,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量,以实现经济持 续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人曾形象地把循环经济比喻成一颗大树(见图 2-1)。 这棵循环经

10、济之树的根系是”零排放”理念、节约精神、崇尚自然等;主干是资 源生产者与消费者和绿色消费;支干为技术革命、环境政策、社会活动等;绿叶 是各项与循环型经济社会相关的法律计划、绿色税制、回收再利用工厂、 ISO14001、生态基金、绿色会计、意识革命、新能源、能源效率、生物革命、交 通系统等;而这棵大树的落叶是旧的思维方式和经济方式。 图 2-1 循环经济之树 1.3、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2.2.1 循环经济的概念2.2.1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24,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 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25,要求运 用生态学规律

11、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的核心是生态 效率26,所以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产业的生态化27。循环经济倡 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 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 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就是运用生态学规律, 以”3R”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 环)”为行为准则,将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项线性增长模式,转 变成”资源产品再生

12、资源”的反馈循环的增长模式,如图 2.1 和图 2.2 所示 。 11 图 2.1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图 2.2 循环经济增长模式 1.4、工业园区概念及特点 在英文中开发区被译成”Development zone”,世界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的开发 区是 1547 年意大利西北部热那亚湾建立的里窝那自由港,它开启了世界范围内开发区 的成长、成熟和不断壮大。随着国内外开发区的发展,对于工业园区的定义学术界却一 直没有公认的界定,开发区在我国泛指某些区域内有特殊优惠或发展高新产业的各类特 殊经济区域,不同行业的学者也纷纷给出自己领域对工业园区的理解,结合开发区产生 的背景和发展特点,我们把开发区定

13、义为由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 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在自己主权领土范围内交通便利的地方专 门划定一个或多个区域,在其内部实行比周围其他地区更加开放的减免税收等优惠措 施,建立高效能的管理体系,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此来吸引外资和技术的投入,发 展加工、贸易和其他经济事业,以增加就业,扩大出口,赚取外汇,实现带动整个国家 和地区经济的发展30。在多年发展中,开发区凭借自身的良好条件和外部的巨大优势, 不断地提高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逐渐成为地区经济的有力拉动者。 工业园区一般是由政府或者企业为了吸引大量外资技术落户生产加快经济增长而 设立的特殊产业环境,

14、它有几个主要特点:一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区因其内部产业经济 8 的特殊要求,一般选择在城镇郊区、交通设施便捷或者沿海沿江的地方,这样的选址促 进了园区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是高效集约的资源配置。工业园区内部包含若干类不同性 质不同功能的产业相对独立区域,这对和产业相关配套的供水,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 就有很大的要求,开发园区在有限的地域空间范围内实行资金、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 的集中投入,集中规模的生产管理,成组地把相关产业有机地积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 合理布局,集约开发用地,使得整个园区高效有序的运行发展。三是区域产业结构不断 升级改善。开发区建立之初,企业刚刚起步,园区内的产业形态大都不完善,企

15、业规模 小,区域内交流合作匮乏,应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发展中期,企业经过前期发展,逐渐 站稳脚跟,壮大规模,在发展方式上逐步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实现产业 结构的优化升级。后期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培养开发区的企业文化,淘汰技术低,效率差, 污染重的工业,加大技术的创新和研发,走可持续发展的环保道路。 1.5、工业园区基本概念界定 一般来讲,工业园区都位于城市边缘,是一块相对独立管理的土地,其中安排商业 1 与工业,并提供服务和设施。在园区内,各单位通过生产协调,互助协作来共同开发园 区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工业园区不仅是产业相互关联的工业经济布局,同时还是 生产要素、市场要素的高度聚集地

16、。在现代经济管理的体制下,工业园区凭借完善的基 础设施和高效的配套服务体系,以及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大幅降低了工业企业的 单位成本,加速了城市的工业化进程_。 工业园区的概念最初形成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工业化国家为促进工业发展的一种规 划和管理手段,用以降低工业基础设施成本,刺激经济发展,但是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 时,工业园区也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工业园区,日本和韩国称工业团 地,香港称工业村。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发展自身经济,同时 改善现有城市布局所釆取的一种规划方案。自从美国开创了世界第一个高科技工业园 “娃谷”以来,工业园区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各国优化 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竞争力的普遍做法。我国的工业园区最初出现在上世纪 五十年代的建设过程中,90年代才幵始出现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国际工业园区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兴起(1950中期1970中期) 上世纪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