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61844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化学试题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叠氮化钠用作汽车司机安全防护袋的气源,能在发生碰撞的瞬间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将气囊鼓起。装运叠氮化钠的包装箱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应该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给信息可知叠氮化钠为易爆品,对应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应为爆炸品,据此来判断。【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B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C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放射性物品标志,故D错误;答案选A。2.本草纲目中记载“用浓酒和槽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描述的方

2、法是A. 过滤 B. 蒸发 C. 蒸馏 D. 萃取【答案】C【解析】【详解】由“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可知:烧酒的酿造方法为:加热浓酒和糟,利用沸点的不同,将酒蒸出,然后用器皿盛装冷凝后的馏分。该方法与蒸馏原理相同,故为蒸馏;答案选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B. 酸性氧化物是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C.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是酸D.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答案】A【解析】【详解】A.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故A正确;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和水反应得到对应的酸,如难溶于水的二氧化硅和水之间不反应,故B错误;C.只有在溶液中电离出

3、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才是酸,有些化合物在溶液中能电离出H+,但并不是酸,如NaHSO4,故C错误;D.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只有碳元素组成,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注意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Al2O3等。4.下列实验操作及仪器使用正确的是A. 蒸发时,待坩埚内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B. 蒸馏时,发现忘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 配制溶液时,洗净的容

4、量瓶需烘干后再用于实验D. 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将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答案】B【解析】【详解】A.蒸发溶液应在蒸发皿中进行,并不是坩埚,故A错误;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故B正确;C.配制溶液时,洗净的容量瓶不需要干燥,烘干后再使用会造成容量瓶容积不准确,故C错误;D.活塞到漏斗管口还残留一部分下层液体,如果将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残留的下层液体会一起被放出,故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错误;答案选B。5.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丁达尔效应是鉴

5、别胶体和溶液的物理方法B. 电泳实验说明某些胶体粒子带有电荷C. 豆腐的制作与胶体的性质有关D.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答案】D【解析】【详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粒对可见光的一种漫反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而溶液不具有此现象,故A说法正确;B.因某些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故B说法正确;C.豆浆属于液溶胶,通过“点卤”(加入电解质)可使之发生聚沉而制得豆腐,故豆腐的制作与胶体的性质有关,C说法正确;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铁的沉淀,一般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持续加热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故D说法

6、错误;答案选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B. 盐酸是强电解质,所以导电能力比醋酸溶液强C. 氯化银难溶于水,所以氯化银是非电解质D.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答案】D【解析】【详解】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是一水合氨,不是氨气,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故A说法错误;B.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其导电能力也不一定比醋酸溶液强,因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较稀的盐酸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弱,而较浓度的醋酸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较大,导电能力较强;故B说法错误;C.化合物为电解质还

7、是非电解质与化合物的溶解性没有关系,氯化银虽难溶于水,但在溶液中却能完全电离,故氯化银为强电解质,C说法错误;D. 蔗糖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电离,则蔗糖溶液不能导电,蔗糖在熔融也不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D说法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电解质的相关概念,学生的易错点为盐酸和氨水的类别,其中盐酸和氨水都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HCl是强酸,为强电解质;一水合氨为弱碱,为弱电解质,一水合氨并不等同于氨水。7.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硝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硝酸镁的电离方程式为:Mg(NO3)2=Mg2+

8、 + 2NO3-,故A错误;B.氯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其电离方程式应为:AlCl3=Al3+3Cl-,故B错误;C.硫酸铝钾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故C正确;D. 高锰酸根离子为原子团,不能拆开书写,其电离方程应为:KMnO4=K+MnO4-,故D错误;答案选C。8.下列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2H2SO42SO2+O2+2H2O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中有硫、氧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反应前后钠、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该反应中

9、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B。9.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混合物纯净物酸性氧化物碱盐A空气淀粉CO2石灰水KAl(SO4)2B豆浆CuSO3烧碱NaHCO3C稀硫酸石墨CO氨气CuSO45H2OD冰水混合物生石灰Cl2O7纯碱Cu2(OH)2CO3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淀粉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石灰水为碱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分类错误;B.烧碱为NaOH,属于碱;其它分类均正确,故B分类正确;C.CO为不成盐氧化物,并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氨气并不是碱,一水合氨为一元弱碱,故C分类错误;D.冰水混合物的成份为水分子,属于

10、纯净物;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故D分类错误;答案选B。10.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B. 氧化还原反应中不能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变化C.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电子的转移,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反应,故A说法错误;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可能是同一种元素,故B说法错误;C.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到臭氧的转化,反应前后氧元素的价态并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说法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

11、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D。11.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氯化铁溶液:B.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C. 稀硫酸溶液:D. 无色透明的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氯化铁溶液中的氯离子与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B.合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HSO3-与氢氧根离子会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C.稀硫酸溶液中,NH4+、Al3+、Cl-、K+等离子间均不发生反应,故能大量共存;D. MnO42-在水溶液中为墨绿色,故D与题意不符;答案选C。【点睛】在无色溶液中,一些在水溶液中呈现出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Cu2+、Fe3+、Fe2

12、+、MnO4-、Fe(SCN)2+、Fe(C6H5O) 63-等有色离子等均不能大量共存。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A. 硝酸钾溶液(硝酸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过滤B. 二氧化碳(HCl):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气体C. 氮气(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粉,收集气体D. 氯化钠溶液(单质碘):加入酒精萃取后分液【答案】C【解析】【详解】A.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硝酸银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会导致混入钠离子等新的杂质,故A方法错误;B.二氧化碳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也能发生反应,故B方法错误;C.混合气体通过通过灼热的铜粉时,氧气与铜粉发生反应,氮气与铜粉不反应,最终收集到的

13、是氮气,故C方法正确;D.酒精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不能作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溶有单质碘的萃取剂,故D方法错误;答案选C。13.同温同压下,质量忽略不计的两个气球A和B,分别充入X气体和Y气体,且两气球的体积相同。若相同条件下,A气球放在CO中静止不动,B气球放在CO中上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气球的质量大于B气球 B. X可能是氮气,Y可能是甲烷C. X气体的密度大于Y气体 D. A气球内分子数小于B气球【答案】D【解析】【分析】同温同压下,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等,则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物质的量相等;A气球置于CO中,气球静止不动,X气体的密度与CO接近,B气球置于CO中,气球上浮,Y气体

14、的密度比CO小,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则X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Y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8;据此分析可得结论。【详解】A.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物质的量相等,X气体的摩尔质量为28g/mol,Y气体的摩尔质量28g/mol,则充气后A气球质量大于B气球,故A叙述正确;B.氮气的相对分质量为28,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小于28,故B叙述正确;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则X气体的密度大于Y气体的密度,故C叙述正确;D.同温同压下,两气球的体积相同,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A、B两气球中气体的分子数目相同,故D叙述错误;答案选D。【点睛

15、】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理解,在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 46gNO2和N2O4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 20gNaOH固体溶于1L水可制得0.5mol/L氢氧化钠溶液D. 常温常压下,32g氧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答案】B【解析】【详解】A.在标准状态下,水为非气态,11.2L水的物质的量并不等于0.5mol,故A错误;B.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46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组合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3mol原子,即3NA个,故B正确;C.20gNaOH固体溶于1L水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水的体积,即得到的溶液的体积并不是1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