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55902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起高级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S-32 Zn-65第卷(选择题 共54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54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B.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玻璃C.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少量氯气D. 氢氧化钠溶液要盛放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答案】D【解析】【详解】A.钠和钾的合金在室温下呈液态,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A正确;B.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可与石灰石、石英一

2、起用于制造玻璃,B正确;C.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少量氯气,C正确;D.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产生具有粘性的Na2SiO3,使试剂瓶与玻璃塞粘在一起,所以NaOH溶液要盛放在橡胶塞的试剂瓶里,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2. 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B.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C. 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 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NaC1与Na2CO3固体【答案】B【解析】【详解】A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A错误;B用稀盐

3、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是为了除去其表面的杂质,以防其干扰实验,B正确;C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余的不需要,C错误;DNaC1与Na2CO3固体中均含有钠元素,因此利用焰色反应不能区分NaC1与Na2CO3固体,D错误。答案选B。3.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固体物质是()A. Na2CO3B. Na2O2、Na2CO3C. NaOH、Na2CO3D. Na2O2、NaOH、Na2CO3【答案】A【解析】【分析】加热发生2NaHCO3Na2CO3+CO2+H2O,然后先发生2Na2O2+

4、2CO2=2Na2CO3+O2,再发生2Na2O2+2H2O=4NaOH+O2,以此来解答。【详解】由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2mol碳酸氢钠分解生成1molNa2CO3、1molCO2、1molH2O,由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1molCO2与恰好与1molNa2O2反应生成1molNa2CO3,所以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Na2CO3,故合理选项是A。【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的知识,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先后顺序为解答的关键,注意过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本题侧重于学生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4.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是强电解

5、质的是( )A. 氯化钠溶液B. 氢氧化钠晶体C. 熔融的氢氧化钠D. 液态氯化氢【答案】C【解析】【详解】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够导电,但该物质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A错误;B.氢氧化钠晶体中含有离子,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会完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属于强电解质,但在氢氧化钠晶体中含有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B错误;C.熔融的氢氧化钠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由于溶于水完全电离,因此属于强电解质,C正确;D.液态氯化氢中含有HCl分子,不能导电,溶于水会完全电离产生离子,属于强电解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5.加热10.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

6、物至质量不再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5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A. 58B. 42C. 36D. 64【答案】A【解析】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时,碳酸钠不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则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的缘故,设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利用差量法计算,则2NaHCO3Na2CO3+CO2+H2O m 284g 62g m 10.0g-8.45g=1.55g m=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0g-4.2g=5.8g,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

7、58%。故选A。6.下表中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叙述叙述叙述A将少量稀硫酸逐滴加入苏打溶液中,并不断振荡无明显现象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B向苏打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C加热小苏打固体产生无色气体和水蒸气可用加热法除去苏打中的小苏打D向稀苏打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无明显现象可用二氧化碳除去小苏打溶液中的苏打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将少量稀硫酸逐滴加入苏打溶液中,并不断振荡,发生反应:CO32-+H+= HCO3-,因此无明显现象,而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盐酸或硫酸,会发生反应:HCO3-+H

8、+=CO2+H2O,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因此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A正确;B.Na2CO3、NaHCO3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都会产生CaCO3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B错误;C.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因此可用加热法除去苏打中的小苏打,C正确;D.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因此可用二氧化碳除去小苏打溶液中的苏打,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7.150时,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

9、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B. 3:11C. 1:11D. 21:22【答案】A【解析】【分析】150时水为气态,向足量的固体Na2O2中通入11.6gCO2和H2O,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固体只增加了3.6g,是因为生成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O2)=11.6g-3.6g=8g,根据n=计算生成O2的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可知n(混合气体)=2(O2),假设混合物中CO2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及二者之和,列方程计

10、算。【详解】向足量的固体Na2O2中通入11.6gCO2和H2O,固体只增加3.6g,是因为生成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O2)=11.6g-3.6g=8g,所以n(O2)=18g32g/mol=0.25mol,假设混合物中CO2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根据方程式2Na2O2+2CO2=Na2CO3+O2可知反应产生O2物质的量是0.5x,根据2Na2O2+2H2O=4NaOH+O2可知H2O反应产生O2的物质的量是0.5y,所以0.5x+0.5y=0.25, 44x+18y=11.6,解得x=0.1mol,y=0.4mol,所以原混合气体中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

11、比n(CO2):n(H2O)=1:4,故合理选项是A。【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过氧化钠的性质等,注意理解固体质量变化的原因,根据反应的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变化关系进行计算。8.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下列溶液中的( )A. 盐酸B. 稀硝酸C. 氨水D. 浓氢氧化钾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Mg、Al因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除杂,A不符合题意;B. Mg、Al因都与稀硝酸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不能除杂,B不符合题意;C.二者均与浓氨水不反应,不能除杂,C不符合题意;D.Al与K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则可将不纯金属溶于足量浓KOH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分离除去,D符合题意

12、;故合理选项是D。9.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和NaAlO2溶液中的AlO2-全部沉淀出来,最适宜的试剂分别是()A. NaOH溶液,盐酸B. Ba(OH)2溶液,醋酸C. 盐酸,氨水D. 氨水,CO2【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Al3+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物质是Al(OH)3,Al(OH)3具有两性,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完全沉淀,选取试剂时就不能选强碱,只能是弱碱,使用氨水;要使AlO2-转化为Al(OH)3沉淀,则应该向溶液中加入酸性氧化物或酸,同时要使沉淀不能被溶解,则应该加入弱酸性的物质,只能是根据酸性H2CO3 Al(OH)3

13、,向该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故合理选项是D。10.在H2SO4酸化过的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W(g)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D【解析】H2SO4酸化过的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首先NaOH与H2SO4发生中和反应,此时溶液中无沉淀生成,当硫酸反应完全后再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再加入氢氧化钠则沉淀溶解,最终消失;所以正确选项为D;11.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气体中冷却。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空气 CO2 Ar H2 N2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金属镁和它

14、们可以反应,空气不能作冷却剂,故错误;Mg蒸气在CO2中能发生反应生成MgO和C,不能作冷却剂,故错误;Mg和Ar不反应,可以作冷却剂,故正确;Mg和氢气不反应,可以作冷却剂,故正确;Mg蒸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不能作冷却剂,故错误;答案选C。12.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如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步骤的操作是过滤B. 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C. 步骤、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D. 步骤中加入的有机溶剂可能是酒精或四氯化碳【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流程,步骤得到溶液和残渣,因此操作是过滤,操作通入Cl2,发生2ICl2=2ClI2,然后

15、利用I2易溶于有机溶剂,最后采用蒸馏方法得到碘单质。【详解】根据流程,步骤得到溶液和残渣,因此操作是过滤,操作通入Cl2,发生2ICl2=2ClI2,然后利用I2易溶于有机溶剂,最后采用蒸馏方法得到碘单质。A、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常利用其沸点与有机溶剂相差较大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它们,故步骤应为蒸馏,故A错误;B、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只要产生I2,加入淀粉后,溶液就会变蓝,故B错误;C、根据流程,步骤得到溶液和残渣,因此步骤为过滤,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采用萃取的方法,步骤为萃取,故C正确;D、因为酒精易溶于水,因此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剂,故D错误。13.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