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通.docx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55024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2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通.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起源领会(注:此处考试出题频率较低,属于低频考点,一般容易出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考点频率)自货币产生起,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货币产生后,有许多学者从理论上对货币的起源进行解说。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除了从商品交换的历史演进中探索货币的起源外,一些学者还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论述。二、货币形式的演变识记(注:此处考试出题频率较高,属于高频考点

2、,一般容易出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考点频率)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一)商品货币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实物货币的缺点:(1)实物货币不易于分割(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3)有些实物货币的价值较小,大额的商品交易需要大量的货币发挥媒介作用,携带不便。2.金属货币用金、银、铜等金属充当货币有很多优点,如金属易于分割,分割后易于还原,也易于保管和携带等。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每次交易都要鉴定金属条块的成色

3、,称量重量,有时还要按交易额的大小把金属条块进行分割,非常不方便。为了便利交换,政府开始用金属铸造铸币,即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金属货币也有缺点,即其数量的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藏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二)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

4、信用货币范畴。1.纸币纸制货币是指用纸制作的货币。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2.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生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也是一种纸制货币3.存款货币通过银行存款账户中的存款划转,货款得以结清,商品交易完成。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4.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这种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上述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实际上是从币材的视角进行描述的。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

5、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求,货币对自身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不断扬弃,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不同的学者对货币的职能有不同的概述。马克思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和世界货币。西方学者则通常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交易的媒介、计算的单位和价值的贮藏。我国的李健教授则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交易媒介与价值贮藏。本章将从两个方面对货币职能进行归纳。一、交易媒介职能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实际包含着货币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1.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马克思将货币的这个功能称为价值尺度。货币要发挥计

6、价单位功能,为商品和劳务标价,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2.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3.支付手段在商品买卖行为与货款支付行于为相分离的情况下,货币不再是商品流通中的交易媒介,而是补是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此时货币发挥的是支付手段的功能。二、财富贮藏职能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当货币成为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媒介时,它便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愿意将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与投资实物、购买股票债券等财富贮藏形式相比,贮藏货币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高安全性,货币

7、资产通常被视为无风险资产,最大的缺点就是收益较低。第三节 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识记、领会(注:此处考试出题频率较高,属于高频考点,一般容易出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考点频率)(一)货币制度的含义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国家制定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这是指国家用法令的方式规定用哪种材料充当铸造货币的币材。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如国家用法令规定白银作为铸造货币的币材,则这种货币制度就称为银本位制。同理

8、,如果国家规定黄金为货币材料,那么这种货币制度就称为金本位制。2.规定货币单位国家对货币单位的规定通常包括两个方面: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流通中的货币有主币和辅币之分。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其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其面值多为货币单位的1%、2%、5%、10%、20%、50%,如我国人民币的1分、2分、5分、1角、2角、5角等,主要用于商品交易中不足1个货币单位的小额货币支付。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按照支付能力的不同,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分为:(1)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

9、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通常,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2)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通常,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在金属货币制度下,由于辅币为不足值货币,铸币面值高于铸币金属的实际价值,但铸币按面值在市场中流通,因此铸造辅币可以获得铸币收入。为了避免铸币收入旁落,也为了避免辅币数量的过多,国家规定辅币全部由国家垄断铸造。主币则或者由国家垄断铸造,或者实行“自由铸造”制度。在我国的货币铸造史中,自秦朝统一中国后,国家政府即垄

10、断了铜铸币的铸造权。在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足值的本币基本上实行“自由铸造”制度。在现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券的发行权基本都归中央银行或指定机构。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注:此处考试出题频率较低,属于低频考点,一般容易出单选题、多选题,考点频率)沿着历史的脉络看,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中前三类被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一)金属货币制度领会银本位制在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可以根据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描述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与银

11、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银复本位制是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西欧各国流行的一种国家货币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由黄金和白银铸造的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两者间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和自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典型形态,但在这种制度下,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

12、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最早实现金本位制的是英国。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种形态。(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

13、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领会纯粹的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2)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3)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领会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

14、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的形式有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两者可以相互转化。(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领会(注:此处考试出题频率较高,属于高频考点,一般容易出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考点频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个: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一)布雷顿森

15、林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西方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2)实行固定汇率制。(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崩溃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以美元为中心的这个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逐步削弱,并最终走向终结“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1974年4月1日,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二)牙买加体系1976年4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决议,就浮动汇率体系提出原则性的安排,从1978年4月1日起生效,于是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