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第1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52123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6.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第1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第1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第1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第1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第1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第1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第1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内容。(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_C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A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B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D_。1.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组成要素水文、生物、气候

2、、土壤、地貌。2.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3.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2)平衡功能。5.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 图解考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

3、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借助上图,可做如下理解。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水文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气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土壤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生物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水文、地形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岩石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

4、土母质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或鱼类生存造成影响。题组冲关1(2018安徽安庆模拟)古湖泊是历史上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 000年左右,最初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湖泊,此后随着气候的变迁和海平面的变化,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因注入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如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向北推进B向南推进C位

5、置稳定D反复进退(2)在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变化过程中()A古湖泊面积增大B古湖泊距海渐近C河流流程加长D河流流速减缓解析:(1)A(2)C第(1)题,古湖泊位于现在的莱州湾南部海岸线以南,而古湖泊本就是原来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而成的,说明原来的海岸线在古湖泊附近,因此可判断海岸线总体向北推进。选A。第(2)题,莱州湾南部海岸线向北推进的过程中,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使得古湖泊距海渐远,B错误;不断有河流挟带泥沙注入古湖泊,泥沙淤积使得古湖泊面积逐步变小直至消失,A错误;因为海岸线向北推进,河流由南部的源头北流入海,其流程加长,C正确;河流的

6、流速不受海岸线变化的影响,D错误。选C。2(2018山东济南质量调研)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如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及可能的后果是()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解析:(1)B(2)C第(1)题,反映碳在大

7、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故A项错误;环节表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的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圈中,会导致大气污染加重,故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B项正确;碳排放量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关,自然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人类的生产活动无法改变岩石圈物质循环,故D项错误。第(2)题,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格局,故A项错误;建设水电站后会减少洪涝灾害,故B项错误;发展火电站会导致温室气体增多,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故C项正确;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大气污染,故D项错误。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1)(2)题。

8、(1)图中()A开采的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解析:(1)C(2)B第(1)题,开采矿产时会对水圈造成污染;燃煤排放的废弃物主要是CO2和烟尘,对臭氧层无影响;为绿色植物吸收CO2,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形成煤炭、石油,不经过变质或重熔再生作用。第(2)题,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全球气候会变暖。以“应用”为目的

9、指导生产服务生活 典题示例(2014全国卷)如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审题指导1审图文题干信息“科隆群岛”明确了区域名称;图中的图例、注记明确了科隆群岛位于太平洋中,受海洋影响大;图中的位置信息明确了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地区,海拔低;远离美洲大陆,自然环境单一。2调知识科隆群岛属于火山

10、岛,远离大陆,受人类干扰少,其位置属于秘鲁寒流的影响范围。答案(1)B(2)C应用指导(一)从环境要素与整体环境特征的关系入手,分析区域环境总体特征的形成与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二)从环境要素发展变化的影响入手,分析区域整体环境的发展变化的成因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

11、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三)从区域间的环境联系入手,分析区域的环境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题组冲关1(2018广东英德月考)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

12、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如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近二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加ABCD解析:(1)C(2)B第(1)题,对比两幅图可知,降雨强度没有变化,年降水量变化较小,故A项错误;据流量曲线可知, 河流的流量减小,故B项错误;据含沙量曲线变化知,含沙量减小,D项错误;综上分析该区域植被

13、覆盖率上升,C项正确。第(2)题,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的变化有含沙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原因可能是水库面积增加,调节了河流的流量;经济林面积增大,水土流失减少,含沙量减少。故B项正确。2(2018深圳一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示意研究区范围,图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2)20012010年

14、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解析:(1)B(2)D(3)A第(1)题,一般丘陵地形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形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形大于平原地形;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第(2)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是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第(3)题,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可判断,可能是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致。在20012010年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围湖造田活动。因不同植被类型年NPP排序中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