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52093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相对原子量: C12 O16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 酸性氧化物:CO2、NO、SO2、H2OB. 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Na2O2C. 碱:NaOH、KOH、Ba(OH)2、NH3H2OD. 铵盐:NH4Cl、NH4NO3、 (NH4)2SO4、CO (NH2)2【答案】C【解析】【详解】A、CO2、SO2是酸性氧化物;H2O、N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B、Na2

2、O、CaO是碱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Na2O2是过氧化物,故B错误;C、NaOH、KOH、Ba(OH)2、NH3H2O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符合碱的概念,故C正确;D、NH4Cl、NH4NO3、(NH4)2SO4是铵盐;CO(NH2)2是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2.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铜丝 B. 熔融的氯化钠 C. 氨水 D. 蔗糖【答案】B【解析】【详解】A铜丝能导电,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由于能完全电离而导电,故为电解质,且为强电解质,故B正确;C氨水属于能导电的混合物,既不

3、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故为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溶于水或在熔化状态下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下列物质的应用或转化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有关的是( )A. 工业上用铁矿石炼铁 B. 用稀盐酸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C. 用胃舒平(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D. 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答案】A【解析】【详解】A工业上用铁矿石炼铁,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有关,故A选;B稀盐酸除去钢铁表面的

4、铁锈,生成氯化铁和水,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无关,故B不选;C氢氧化铝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无关,故C不选;D石灰石制生石灰,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无关,故D不选;故选A。4.2020年9月,“天宫二号”发射成功,若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以完成的是()A. 将金粉和铜粉混合 B. 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C. 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 D. 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由于失重,滤液无法流出,不能完成过滤操作, D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实

5、验能完成的条件;5.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酸:在水溶液里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B. 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C.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辨别依据是水溶液是否导电D. 溶液与胶体: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答案】A【解析】【详解】A、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为酸,故A正确;B、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称为混合物。所以纯净物、混合物与是否仅含一种元素没有必然的关系。比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一种元素,但仍是混合物;H2SO4含三种元素,但由于是一种物质,故仍是纯净物,故B错误;

6、C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区分的,如碳酸钙在水中不能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因此碳酸钙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D溶液与胶体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的胶粒直径在1nm100nm,故D错误;故选A。6.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A. 硫酸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氧化钙【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应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但不能与Fe、稀盐酸反应,据此解答。【详解

7、】据题意可知应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但不能与Fe、稀盐酸反应,则A. 硫酸与铁、氢氧化钠均反应,与碳不反应,A错误;B. 氧气与铁和碳均反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B错误;C.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碳均反应,与铁和稀盐酸均不反应,C正确;D. 氧化钙与碳不反应,与稀盐酸反应,D错误。答案选C。7.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该流程中发生的反应依次是:CaCO3CaO+CO2(分解反应),CaO+H2O=Ca(OH)

8、2(化合反应),Ca(OH)2+K2CO3CaCO3+2KOH(复分解反应)。8.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A. 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选用B.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KNO3晶体选用C. 分离四氯化碳中的溴单质选用D.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选用【答案】A【解析】【详解】A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B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KNO3晶体,可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C分离CCl4中的Br2应用蒸馏的方法,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故C错误;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不能用NaOH溶液,因二者都与

9、NaOH反应,故D错误;故选A。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四氯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 四氯化碳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金刚石主要成分是C,C属于非金属,因此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故说法错误;B、化学反应遵循元素守恒,因此元素种类不变,故说法正确;C、CCl4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说法正确;D、此反应有单质的参加和单质

10、的生成,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考点:考查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等知识。10.某2 mol固体A在一定温度下完全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反应式为:2A=B+2C+3D,若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与氢气的密度比值为15,则固体A的摩尔质量为( )A. 30 g/mol B. 45 g/mol C. 90 g/mol D. 氢气密度未知,无法求得【答案】C【解析】【详解】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在相同条件下是氢气的15倍,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氢气的15倍,即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g/mol15=30g/mol,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A

11、的物质的量是反应后的,则A的摩尔质量为:30g/mol3=90g/mol,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明确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内容为解本题关键。本题的难点是正确理解气体的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间的关系。11.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 在蒸馏烧瓶中盛满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B. 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中液面以下C. 冷水从冷凝器上口入,下口出D. 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A蒸馏烧瓶中不可盛满自来水,液体应该不超过容积的,故A错误;B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

12、错误;C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流向应为下口进水,上口出水,故C错误;D蒸馏水中没有氯离子,所以不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蒸馏实验的注意事项。解题时注意蒸馏实验的原理,温度计的位置和冷凝水的流向。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必然相等B.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氧气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然相等C. 1 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 L氧气的质量小D.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物质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详解】A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相同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相

13、等,但如果是液体或固体,气体摩尔体积对其不适用,其密度不一定相等导致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根据N=nNA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分子数一定相等,故B正确;C温度和压强未知,则气体摩尔体积未知,则无法确定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根据m=nM知,二者的质量无法比较,故C错误;D如为固体或液体,则等体积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则其分子数也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B。13.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A. 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B. 28 g CO和22.4

14、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C. 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D. 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原子守恒知,三种气体CO、CO2、O3分别都含有1mol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0.5mol、mol,所以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1mol:0.5mol:mol=6:3:2,故A错误;B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确定气体摩尔体积,导致无法计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所以无法比较二者中C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故B错误;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则

15、该气体摩尔质量是32g/mol,故C错误;Dag氯气的物质的量=mol,每个氯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所以氯分子个数为0.5b,因此NA=/mol,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公式的灵活应用。14.符合如下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试剂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碳酸钾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加入硝酸,沉淀溶解反应生成硝酸镁溶液,加入硫酸钾不反应,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A错误;B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加入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溶液,加入硫酸钾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正确;C碳酸钾与硝酸钠不反应,故C错误;D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加入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溶液,加入氯化钙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B。15.生活因化学而精彩,化学因实验而生动,实验因“洗涤”而更加精准,关于沉淀或晶体洗涤的说法错误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