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童路进口人行、车行下通道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51063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童路进口人行、车行下通道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金童路进口人行、车行下通道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金童路进口人行、车行下通道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金童路进口人行、车行下通道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金童路进口人行、车行下通道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童路进口人行、车行下通道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童路进口人行、车行下通道施工方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童路南段道路及配套工程 人行、车行地通道施工方案K0+160人行、K0+190车行地通道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及结构形式人行地下通道位于金童路K0+160处。人行地下通道净宽4m、净高3.9m,通道长42.5m,侧板和顶板均为0.5m厚C30防水混凝土。地道最大覆土厚度0.9m。车行地下通道位于金童路K0+190处,车行地下通道净宽9m、净高4.5m,通道长54m,侧板和顶板均为0.8m厚C30防水混凝土。地道最大覆土厚度为3.8m。主通道均采用整体箱涵结构,人行梯道采用净宽U型槽结构。1.2工程地质1.2.1 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拟建道路处于浅丘斜坡地带,原始地貌由丘脊、丘坡、丘谷

2、组成。拟建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南段的西翼,岩层倾向295度,倾角6度,岩层呈单斜产出。基岩主要发育有以下几组裂隙,产状为:组裂隙:18588,裂隙宽23mm,产于砂岩层中,延伸58m,间距3m,无充填,裂面干燥、干净平直,结构面结合差; 组裂隙:3565,裂隙宽220cm,产于砂岩层中,延伸35m,间距一般3.0m,无充填,裂面干燥、干净平直,结构面结合差;组裂隙:29079,裂隙宽24mm,产于砂岩层中,延伸810m,间距一般2.50m,局部地段延伸大于10m,无充填,裂面干燥、干净平直,结构面结合差。未见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1.2.2地层岩性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

3、(Q4ml)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泥岩碎块石及其风化物组成,稍湿,结构中密密实,主要为210国道及319国道路基回填的人工填土,局部主要分布于拟建线路中的民房周围,钻探揭露厚1.00m(TJ4)7.50m(ZY11),一般12m。2、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Q4el+pl)紫红色、浅黄色,软可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手捻有砂感,顶部富含植物根茎,残坡积成因,主要分布在线路穿过地段的斜坡及冲沟部位,厚0.30m(TJ8)5.10m(ZY16),一般0.52.0m。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砂质泥岩:紫红色,砂泥质结构,中厚

4、层状构造,局部含灰绿色、褐色砂质条带或团块。钻孔揭露单层厚度0.70m(TJ7)25.00m(ZY18)。砂岩:灰褐色、青灰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等,钙质、泥质胶结。钻孔揭露单层厚0.50m(TJ4、TJ5)11.20m(ZY16)。1.2.3水文地质条件经勘察,地下水位均低于结构开挖底高程,地下水位对结构无影响。1.2.4不良地质作用场区未发现滑坡、滑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环境法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公路桥涵

5、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8、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0、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11、金童路人行地下通道和车行地下通道设计文件(设计变更通知单S01D-03)3.施工计划地通道计划开工日期为2013年6月15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3年9月30日。4.施工工艺及主要工序施工方法4.1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准备放线定位基坑开挖、捡底浇注底板砼墙身及顶板模板浇注墙身及顶板砼拆除模板、养护垫层砼浇筑绑钢筋、立底板模4.2施工测量4.2

6、.1测量控制点采用隧道导线网经复核的控制点,根据地通道施工需要加密临时导线点和水准点,报监理工程师复核。4.2.2测量工作由项目部测量组具体实施,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4.2.2测量放样作好测量记录,随时接受监理工程师复核。4.3基坑开挖4.3.1开挖方法地通道位于金童路(K0+160和K0+190)路床以下0.9m和3.8m,该段路基已开挖至路床顶,外露地层为强中风化泥岩,地通道基坑基本处于岩层中。基坑开挖在开挖地面线1m以上部分采用浅孔松动爆破开挖;在开挖地面线1m至开挖地面线部分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以保证基底不被扰动。基坑边坡按土层、基岩强风化带1:1、基岩中风

7、化带1:0.5放坡。基坑开挖边线超出设计边线1m,以保证基坑排水、施工工作面等需要。若遇见特殊地质情况,及时联系相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4.3.2基坑排水基坑开挖前,根据地形条件做好地表排水工作。基坑排水采用汇水井排水,汇水井和排水沟设在基础范围以外,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开挖汇水井和排水沟,使其低于基坑底40cm左右,汇水井深度约1m左右,并配备充足抽水设备,确保基坑不积水。基坑积水抽排入既有城市雨污管道。4.3.3基坑内施工道路布置由于地通道基坑达10m以上,故由金童路主线路基至基坑底,修筑纵向坡度3%、宽6米施工道路,作为自卸车进入基坑的主要通道。4.4垫层施工垫层砼施工前先按设计精确放样

8、,包括地通道轴线、垫层边缘线、沉降缝位置等。再次清理基坑,确保无虚渣和积水。模板采用普通拼装钢模,安装模板时,要求线型顺直,位置准确,支撑稳固。C20垫层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车运送,吊斗或溜槽入模,平板振捣器振捣。4.5地通道主体结构4.5.1人行、车行地通道主体结构采用C30、P6防水钢筋混凝土;垫层采用C20混凝土。4.5.2主体结构施工顺序主体结构施工程序根据基坑开挖的施工顺序分段进行。基底承载力经检验达到设计要求后,及时浇筑垫层混凝土,然后自下而上分段、分层浇筑底板、侧墙和顶板混凝土,尤其要注意沉降缝的位置。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时,及时进行回填侧墙填土及顶板

9、覆土。4.5.2施工方法4.5.2.1钢筋工程1、钢筋的进场验收和检验本工程钢材采用普通热扎、级钢。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钢筋进场应根据其规格、批号、产地的不同分别堆放,并挂上待检的标识牌,然后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有关条款进行随机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填写材料审批表,报请监理审批使用。2、钢筋加工钢筋的下料及加工在钢筋加工场制作成型,运到现场安装及焊接。钢筋的切断采用钢筋切割机,钢筋的成型采用钢筋弯曲机。钢筋制作技术要求:a)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锈的钢筋不得使用。b)钢筋冷拉后,其表面均不得有裂绞、鳞落和断

10、裂现象。c)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d)钢筋制作必需严格按照配料单上的规格、数量、尺寸进行制作,不得有漏配、错配以及尺寸偏差过大的现象。e)钢筋制作后,应用布条写好钢筋规格、数量、简图、下料长度及构件编号等内容,并牢固地系在钢筋上。f)箍筋应水平、不翘曲。g)使用切断机断料时,钢筋应放在刀口底部。h)钢筋制作的允许偏差为: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允许偏差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允许偏差20,箍筋尺寸允许偏差5。3、钢筋连接或焊接直接大于等于22mm的级钢筋采用机械连接

11、,直径小于22mm的级钢筋采用双面搭接焊,级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长。钢筋的焊接与绑扎技术要求:1)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证上岗。2)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焊接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接。3)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4)凡施焊的钢筋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焊接材料的性能符合规范规定,并应采取防止腐蚀、受潮变质的措施。5)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4、钢筋安装1)底板、

12、顶板钢筋安装底板钢筋绑扎前,在垫层砼上标出每根底层钢筋的平面位置,准确安放钢筋。底筋用素砼垫块垫起,以保证钢筋砼保护层厚度。上层钢筋用撑筋撑起,每0.8m一个,呈梅花形布置,以便上面施工。钢筋接头位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错开,搭接长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注意侧墙外漏长度符合规范要求,预埋件按设计位置预埋。2)墙体钢筋安装(1)首先根据施工图将每段墙体四周位置的竖向主筋安装好(焊接方法采用对焊),通过定位筋固定在支架上(定位筋每1米设置一道),并在墙体顶部下50cm左右安放一个井字定位架(井字定位架尺寸同墙体尺寸),定位架中心与侧墙中心重合,然后将主筋固定在井字架上,以保证主筋的

13、平面位置及垂直度。(2)依据安装好的主筋在基座上准确画出侧墙纵横向其它主筋的位置,然后调整好预埋主筋位置并安装到位,安装好的主筋均固定在井字架上。安放钢筋时,钢筋焊接点的位置严格按规范错开,保证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不超过50,同时按要求保证必要的搭接长度。(3)主筋安装到位后,再根据施工设计图在主筋上划出箍筋位置,然后依据划出的箍筋位置将箍筋安装好。5、施工缝防水处理:地通道施工缝设于框架1/3墙高处,沿通道纵向通长布置。施工缝防水采用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的固定采用钢筋卡子固定,并与墙体的内外层钢筋绑扎牢固。在支模及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保护止水带不受损伤。6、模板安装底板浇筑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14、,墙体及顶板混凝土浇筑采用20mm胶合板。模板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安装必须稳定牢固,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砼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刷隔离剂。1)支撑系统采用钢管、钢支撑相结合的模板体系,胶合竹模板采用20mm厚配以120120mm方木做背肋,支撑钢管采用483.5mm,钢管脚手架间距800800mm,加固剪刀撑钢管间距800mm两两成八字形。2)模板组成墙体模板由侧板、立档、模档、斜撑等组成,侧板采用竹胶板、立档采用120120方木、间距500mm,横档用双排48钢管按间距500mm排列,然后有W形卡固定,模板安装就位后,用100钢支撑三道斜撑撑住墙的模板。模板底部用16钢筋头焊于钢筋上

15、,以固定板的位置,保证墙下角部的净空。顶板模板由底模、格栅、牵杠、支撑等组成,其中底模采用20mm竹胶板,格栅采用120120方木,支撑采用48钢管,格栅间距为300mm。整个支撑采用48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纵横向均为800mm,高度方向横杆步距1200mm,上铺120120方木,每隔0.8m设横杆一道,每4m设剪刀撑一道。3)支架受力验算荷载计算:模板及支架自重: 0.5KN/m2砼自重: 15.0KN/m2 钢筋自重: 0.17KN/m2 施工及砼振捣产生荷载: 2KN/m2合计: 荷载: 17.67KN/m2方木验算:f=M/W=3.2N/mm2fm=11N/mm2钢管验算:N=17.67KN =1801.15/1.58=131查表=0.391f=N/A=17.67102/0.39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