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讲义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2449161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下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下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下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下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下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下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下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讲义教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三教”骨干培训研讨活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柯代玉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2页例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完成“做一做”第2题及第63页“练习十四”第3题。教材分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材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老师正在发书的情境图,提供了3种不同的直观模型:成包的书、整捆的小棒和计数器,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形成计数单位“十”的丰富表象,便于学生以“十”为单位,探索整

2、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利于掌握算法。小精灵的提示语:“你是怎样算的?”展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教材通过学生的对话,分别体现了: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的方法,与10以内的加法进行类比的方法。减法的教学为学生自主探索留有空间。教材的编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并通过类比,体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个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这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本单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

3、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之前,多数学生都能够想出结果,只是不明白算理。因此,应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适时、适当给予启发和引导,激励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将算的过程用语言表达清楚,做到“理清法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评价,使学生体会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从具体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分析入手,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表达交流等思维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

4、对数学的亲近感。教学重、难点1.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突破方法:创设情境,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2.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表达交流中理解算理。设计思路1. 激趣引入课题 用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其注意力,通过简单的“数一数”活动(分别数10只瓢虫和90只瓢虫)激发兴趣,强化计数方式的变化,为学习新知做准备。引导学生回忆“整十数”,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 自主探索新知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引

5、导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摆一摆等多种形式,积极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在自主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3.知识巩固延伸利用直观图,采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再通过类比,体会整十数的加、减法与个位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类比迁移,联想到整百数(整千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获得知识内化过程的体验。4. 全课梳理小结 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以逐渐养成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和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讲解、归纳。 学法:自主探索、观察交流。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成捆(十根一

6、捆)的小棒和计数器。 学生:成捆(十根一捆)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课题 1.数一数(1)课件出示:十虫图师:同学们见过这种小动物吗?请同学们数一数,一片叶子上有多少只七星瓢虫?(生数。)师:多数同学们都是以“一”为计数单位数瓢虫只数的。(课件演示,强化计数单位“一”。)(2) 课件出示:九十虫图 师:请同学们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生数。出现分歧:1只1只地数;10只10只地数,生说理由。) 师: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1只1只地数比较好,还是10只10只地数比较好?为什么?(生重新选择数数方式,以“十”为计数单位数数,强化计数方式的变化。) 师:原来,在这种情况下,以“十”为

7、计数单位数数,比较方便、快捷。2. 勾起回忆,引入课题 师:观察“10、20、30、40”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像这样的数叫做什么数?(生答。)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设计意图: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用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通过两次简单的“数一数”活动,激发兴趣,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强化计数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体验到在某种情况下,以“十”为单位数物体的数量比较方便、快捷。“数一数”活动,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形成计数单位“十”的表象,便于学生以“十”为计数单位,探索整十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准

8、备。) 二 自主探索新知 1.整十数加整十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少年10本,童话20本等。(1) 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独立思考。)预设: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童话比少年多多少本?少年比童话少多少本?全班交流,师板书。(2) 列式师:我们先解决“一共有多少本书?”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生思考,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20= 师:10加20等于多少呢?(生:30)(3) 证明 师:10加20等于30吗?你用什么方法证明?预设:方法数一数:10、20、30;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3捆小棒,所以10+

9、20=30;同单位,直接加: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是30;所以10+20=30;迁移:想1+2=3,得10+20=30;计数器:先在十位拨1个珠子,表示1个十,再在十位拨2个珠子,表示加2个十,一共3个珠子,是30,所以10+20=30。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童话比少年多多少本?”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对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自主探索。)(设计意图:借助教材情境图,带学生身临其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探索计算方法时,为学生提供

10、探索、思考、操作演示(观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操作演示(观察)、表达交流,不仅形成算法多样化的局面,体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关键是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算法进行确认、理解或修正,并为减法计算提供方法。) 三 知识巩固延伸1.数学书第63页“练习十四”第3题。(利用直观图,采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2. 数学书第62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类比,体会整十数的加、减法与个位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你还想到了什么?(

11、通过类比迁移,联想到整百数(整千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类比、辨析,巩固延伸新识,获得知识内化过程的体验。) 四 全课梳理小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以逐渐养成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和自我反思的习惯。)板书设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少年10本,童话20本,1. 一共有多少本书? 2.童话比少年多多少本? 3.少年比童话少多少本? 10+20=30(本) 20-10=10(本)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