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书.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48022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237 大小:19.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7页
永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7页
永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7页
永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7页
永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书.doc(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一章 总 论一规划背景(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正面临深刻的大调整,国际资本流动速度明显加快,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发达国家制造业加速向我国东南沿海和沿江开放地带转移。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按产业供应链和价值链进行资源配置,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渐加快,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给永嘉县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动空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县域经济承担了更多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2、因而要求永嘉进一步统筹县域城乡资源,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的需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出现了经济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环境代价大等问题,“三农”问题日益突出,资源和环境等瓶颈凸现。为此,国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城乡协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标志着我国正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未来,永嘉县的发展应在此宏观政策背景指导下,对县域整体进行发展定位、综合布局,引导县域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等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三)浙

3、江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需要。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2006 年 8 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完善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机制,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具体要求:坚持把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按照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发展要求,永嘉县域

4、发展应改变过去“重城镇轻乡村、重产业轻环境”的不足,从县域城乡统筹和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出发进行空间、资源的统筹布局,实现县域城乡协调以及城镇与环境的有效融合。(四)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县域城乡差距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重要部署,是21世纪头20年的主要任务,也是各地区、各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也是确定城市规划发展目标的根本依据。县及县级市是我国具有综合性、相对独立性、基础性层次的行政区域,是国家行政建制的重要单元,它既是城镇与乡村的结合部,又是工业与农业的交汇点,也是宏观调控与微观管

5、理的衔接处。因此,县(市)域社会和谐关系整个社会和谐大局。永嘉县的新一轮发展将面临以城带乡、缩小差距,构建“和谐永嘉”的重任。(五)永嘉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永嘉县自身发展分析,目前县域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很多不和谐的问题,如县域中心城市集聚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加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土地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尚需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急需重视等。此外,各层次规划之间的衔接也出现一些问题。目前,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各建制镇的城镇总体规划、各部门专项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林林总总,但由于各规划编制时间和侧重

6、点的差异,导致相互之间存在错位和不协调。需要一项能从更高层面统领全局的纲领性规划加以协调。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背景,无论区域统筹发展或是永嘉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亟需编制一项以县域城乡统筹协调为基点,发展目标与战略明确,空间布局与规模合理,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的、具有纲领性的综合规划,以指导永嘉县抓住机遇、实现转型、迎接新跨越。二永嘉概况(一)地理位置永嘉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括苍山南麓,瓯江下游北岸,位于东经1201934”至1205919”,北纬275810”至283654”之间。北邻仙居县和黄岩区,西接缙云县和青田县,东界乐清市,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县域东西长约61.3千米,南北宽约69

7、.5千米,全境总面积为2674.3平方千米。(二)环境特征1地形地貌永嘉县域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86.33%,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及河谷盆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46%,河流、湖泊及水库面积占4.21%。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楠溪江将县域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属括苍山脉,约占县域总面积2/3,西北高东南低,溪下乡大青冈为境内最高峰,海拔1271米。东部属北雁荡山脉,约占县域面积的1/3,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北部山地起自溪下乡鸭坑岭(1015米),至张溪乡大寺尖(1253米),与北雁荡山脉相接,大多是海拔千米左右山地,构成北部天然屏障,成为楠溪江与灵江上游永安溪分水岭;东部山地起自岭头乡高尖岩(8

8、90米)至坡岩(730米),为楠溪江与乐清县境内诸溪分水岭。2地质构造永嘉县位于浙东南褶皱带温州临海坳陷区东南部。境内地质情况复杂,地层、侵入岩地质构造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出露地层除少量为第四系外,广泛分布着晚侏罗纪及早白垩纪生成火山沉积岩系。三叠系有零星出露;侵入岩发育主要为燕山晚期第一阶段产物,单个岩体面积一般较小,零星分布,常呈岩枝、小岩株状突出;地质褶皱构造不明显,而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则较发育。3气象气候永嘉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温差较小,雨水充沛,热量丰富。由于境内地形复杂,温度和降水等有较明显的垂直差异,灾害性天气较多。境内年平均气温18.2,自南向

9、北逐渐递减,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702.2毫米,属浙江省多雨区域。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春季以东南风或南风为主,秋季以东北风或西北风为主。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全年静风频率较高。4河网水系境内河流均属瓯江水系,主要有楠溪江、西溪、菇溪、乌牛溪四条主要瓯江一级支流,有小楠溪、岩坦溪、张溪、东皋溪、五尺溪、陡门溪、花坦溪、古庙溪、孤山溪、路口溪、黄坦溪、山坑溪、中塘溪、下塘横溪等楠溪江支流。其中楠溪江发源于溪下乡大青冈罗垟岭1192米处,全长139.9千米,永嘉境内流域面积2223平方公里;小楠溪发源于缙云县大垟山区石洞背1472米处,全长84.1千米,流域面积650.5平方

10、公里;乌牛溪全长21.1千米,流域面积86.6平方公里;西溪全长32.5千米,流域面积166.05平方公里;菇溪全长35.1千米,流域面积153.29平方公里。其中岩坦溪、张溪、东皋溪、孤山溪、五尺溪、花坦溪、古庙溪、陡门溪、路口溪、中塘溪、下塘横溪属大楠溪一级支流;石染溪、黄坦溪、山坑溪、澄田溪、茗岙溪、昆阳溪属小楠溪支流。所有溪流都顺地势自北向南,最后汇入瓯江干流。(三)历史沿革1历史沿革永嘉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夏、商、周为瓯地。春秋时期属越国,战国时入楚。汉高祖时属闽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属东瓯国,国都在今永嘉县瓯北镇江北,

11、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属会稽郡回浦县,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为章安县东瓯乡,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属会稽郡。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改属临海郡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置永嘉郡,改属之。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永嘉郡置处州,改永宁县为永嘉县,县沿郡名。“永嘉”作为县名自此始,“永嘉”二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唐武后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才把县境(包括现在的温州市和瓯海县)稳定下来,而后历宋、元、明、清不变。民国37年(1948),温溪、石染、西岙3乡划给青田县1949年5月7日,永嘉县全境解放,永嘉县一分为二,以瓯江为界,江南置温州市(县级市)

12、,江北置双溪县。治岩头镇。9月21日,双溪县复称永嘉县,移治枫林镇,翌年6月迁治罗浮龙桥,12月21日迁治温州市区九山,1950年5月,将原属温州市属的梧埏、永强、三溪、藤桥4个区划归永嘉县。1958年该4个乡重归温州市,永嘉县治迁至上塘镇。1961年,青田县西岙、石染、上横3乡划归永嘉县。2001年,七都镇划入温州市。2人文传统永嘉楠溪江畔,秀水奇山,地灵人杰,文人学士辈出,古称“东南邹鲁”、“溪山邹鲁”,并有诗句云:“永嘉自古读书多。”楠溪山间,民风淳厚,文彩昭彰,重视勤耕善读。宋代的“耕读社会”成了永嘉山村文化的一大特色,并结出了累累硕果,自唐天佑三年至清光绪十八年的987年间,永嘉考取

13、进士725名,南宋时尤为突出,有563名。昔章伦先生有联云:“邹鲁号溪山,道统儒门双接绪;程朱传理学,春宫第甲六登墀。”可见楠溪江畔,在中国历史上的文风盛况。在中国文学史和哲学史上,则有谢灵运、“永嘉四灵”、“永嘉学派”闻名于世。永嘉是瓯越文化发源地之一,文化古迹众多,全县已发现文物古迹八十余处,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城境内的文物古迹有屿山古文化遗址、正门山古文化遗址、静心禅寺、孝佑宫、杨府山庙、潘希圣墓等等。这些文物古迹与县域内的其他文物古迹一起反映了楠溪江流域的古老历史文化,在旅游开发和学术研究方面具有相当的价值。(四)行政区划2005年永嘉县域总面积2674.3平方千米,总人口89.3

14、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34万,占10.16%。年末全县就业人员53.2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2.21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6.93万人;一产、二产、三产就业人员分别为16.14万人、15.59万人、21.52万人。县域人口密度332人/平方千米。全县共38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2个,乡26个,乡镇下设906个村民委员会,城镇密度(乡镇)14.2个/千平方千米。现状永嘉县各个乡镇户籍总人口以及人口密度地区名乡镇人数(人)乡镇面积(KM2)乡镇人口密度(人/KM2)地区名乡镇人数(人)乡镇面积(KM2)乡镇人口密度(人/KM2)上塘镇101876157649溪下乡7529110.568瓯北镇1

15、22745129.6947界坑乡913770.56129桥头镇6455490.6713西岙乡602541.04147乌牛镇3870776.6505石染乡738861121桥下镇3528379.80442五尺乡1210642.05288大若岩镇2727392296表山乡690153.67129碧莲镇2037644463东皋乡1489835.77416巽宅镇1969677.83253鹤盛乡1550894165岩头镇4299765.26659西源乡990956.87174枫林镇3888170.9548岭头乡1473288.54166岩坦镇1194461.9193溪口乡1479456.35263沙头镇2525066.8378鲤溪乡1661462.41266西溪乡3884086.3450张溪乡1051083127徐岙乡1413640.2352黄南乡840415255昆阳乡1844231595潘坑乡1098975147茗岙乡15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