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47346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州二校高一(下)期末考化学(文)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Ba-137 Fe-56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氯化氢的电子式: BN2的结构式:NNC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DCH4分子的球棍模型:2下列物质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A.氧化物,化合物 B.化合物,电解质 C.溶液,胶体 D.纯净物,混合物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HNO3 BCl2 CNH4NO3 DSO34.下列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CO3 Na22+CO32 BNaHSO

2、4 NaHSO42CCH3COOH HCH3COO DNaOH NaHO25不能用作从溴水中提取溴的萃取剂是 A酒精 B汽油 C苯 D四氯化碳 6自然界中存在的碘的稳定性核素是I。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I,I 一旦被人体吸入,就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对于这两种核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是一种新元素 B. I的摩尔质量为131gC. I和I互为同位素 D. I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747下列4组原子序数的元素,彼此间能形成共价化合物的是A8和11 B8和13 C12和9D 15和178以下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三主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列(从左

3、往右)B零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8列(从左往右)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8个主族 D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共18个族9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Al3+、Mg2+、SO42-、Cl- BNa+、K+、Cu2+、Cl- CNa+、K+、AlO2-、NO3- DNa+、K+、HCO3-、SO42- 10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22.4L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总数约为32NA B在常温常压下,1molH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C0.1mol/LNaCl溶液中含有Na+数为0.1NA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11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

4、说法正确的是 A5.6 g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氯气反应,电子转移总数均为0.3NAB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C18g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78g苯中含有3NA个碳碳单键12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化合物是AFeCl2 BNa2O2 CMg3N2 DCuCl213.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CCO2 BH2H2O CCuOCu DH2SO4BaSO4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15“绿色化学”

5、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产物,即原子利用率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CH2=CH2与HCl反应制取CH3CH2Cl B. CH4与Cl2反应制取CCl4C苯与硝酸反应制取硝基苯 D.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制取乙醇钠16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不纯物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CH4(C2H4)酸性KMnO4溶液洗气BFe2O3(Al2O3)NaOH溶液过滤CCO2(HCl)NaOH溶液洗气DNaCl (Na2CO3)稀硫酸蒸发结晶17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

6、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18下列反应符合右图图示的是 A红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取水煤气 B锌与稀硫酸的反应C酸碱中和反应 D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苯可以使溴水褪色,发生了加成反应C乙醇在铜做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醛,乙醇发生了氧化反应D生活中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是利用了食醋中醋酸的酸性2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B工业上可用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

7、造漂白粉。C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制得钠单质和氯气D将盛有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一束光照射,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21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Al物质的量之比为A21 B. 11 C. 31 D. 1322. 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分离汽油和水可以用结晶的方法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用分液的方法C.分离乙酸(沸点118 )与乙酸乙酯(沸点77.1 )用蒸馏的方法D.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用过滤的方法23.从2 L物质

8、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mL溶液,下面关于这100mL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 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C. 含4g氢氧化钠 D. 含0.1 mol氢氧化钠2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A所用的NaOH已潮解 B向容量瓶加水时眼睛一直仰视液面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内 D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液面低于刻度线即摇匀25已知X、Y、Z为同周期的三种元素,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

9、3 B元素的非金属性:YXZC原子半径:XYZ D原子序数:ZYX2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B氯气和冷水反应 :Cl2 + H2O = 2H+ + Cl +ClOC铝和烧碱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 = AlO22H2O271体积某气态烃只能与1体积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烷烃,1mol此烷烃可与6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ACH2=CH2BCH3CH=CH2 CCH3CH3 DCH3CH2CH=CH228.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3A(g

10、)+B(g) 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的A 和B都是 4mol,A的平均速率是0.12mol/(Ls),则10秒后容器中B为A1.6mol B.2.8mol C.3.2mol D.3.6mol29某温度下,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H2(g)+I2(g) 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C反应速率v(H2)=2v (HI) Dc(H2)c(I2)c(HI) = 11230关于铜锌原电池和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氢离子在铜片表面

11、被还原Cd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D电解过程中, d电极质量增加试卷三、填空题(本题共有3小题,共24分)31、(10分)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_ 反应类型 乙酸与乙醇反应_ 反应类型 浓硫酸与碳反应 32、(6分)已知甲、乙、丙、丁4种物质均含有常见金属元素A,其中甲为红棕色粉末。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转化过程中部分产物未标出)。(1)A的元素符号为 ;甲的化学式为 。(2)写出丙溶液和乙反应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 。33(8分)实验室可用KMnO4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完成下列问题:(1)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若生成71gCl2,被氧化的HCl是 mol (2) 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的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四、计算题(本题共有1小题,共6分)34.(6分) 向50 mL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42g氢氧化钡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干燥沉淀物1.165g,所得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2mol/L,试求原混合溶液中SO42-和Cl- 的物质的量(假定在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后体积未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