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446638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 手工业的进步B. 土地制度的变化C. 耕作方式的进步D. 赋税制度的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刀耕火种和铁犁牛耕”分别是中国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最为主要的耕作方式,所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项正确;是手工业;B是土地制度;D是赋税制度,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的发展耕作方式进步【名师点睛】中国春秋战国以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

2、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由于平时在学习中学生对铁犁牛耕方式没有直接感观故对此没有深刻体会,建议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加以学习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人生有三宝,丑妻海地破棉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丑妻破棉袄”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薄地”反映了小农经济农耕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

3、有将农业和其它行业进行比较,不能体现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情况,不能反映商品经济极端落后,故D项不符合题意。3.电视剧大汉天子是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 “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 “市”内经商通宵达旦C.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 “市”在白天定时开关【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朝以前政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西汉尚未出现“夜市”,所以“市”内经商通宵达旦的表述

4、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四面建有围墙、有专职管理的官员、“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ACD三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4. 假设你是唐代的一位商人,在长安做生意,你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 出售在草市搜罗的地方土特产品B. 在夜市里卖唐三彩C. 在居住区内开的丝绸店里卖衣料D. 必须接受政府管理【答案】C【解析】略5.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实质是A.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D.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A【

5、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清朝限制“机户”拥有百张以上织机,这反映了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故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实质,应排除;D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结合所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解答。6.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认为“工商皆本”。这两种观点都是A. 消极的B. 错误的C. 片面的D. 正确的【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中国向封建社会过渡,在这种背景下,商鞅提出“重农抑商”,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

6、。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正是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两人的观点都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都是生产发展的产物。故答案为D项。综上分析可知,ABC三项表述都错误,排除。7.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材料中的“本”是指A. 农业B. 手工业C. 商业D. 服务业【答案】A【解析】【详解】封建王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也称重本抑末,本业是指农业,末业是指工商业。故答案为A项。综上所述,手工业、商业、服务业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8.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这是因为A. 沿海工业基础好B.

7、沿海居民经济头脑足C. 西方列强入侵早D. 沿海居民动手能力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从民族工业诞生的条件思考,民族工业诞生需要自然经济的解体,而中国沿海地区因外国入侵自然经济最早解体。故答案为C项。沿海工业基础好的表述与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不符,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有关居民经济头脑、动手能力强弱的信息,排除BD项。9.英国打败法国,最终建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A. 16世纪中期B. 17世纪中期C. 18世纪中期D. 19世纪中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1763年,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签订巴黎条约,最终建立世界殖民霸权。1763年即18世纪中期,故排除ABD,选C。10.17

8、世纪,在欧洲殖民舞台上有“海上马车夫”这称的国家是A. 西班牙B. 葡萄牙C. 荷兰D. 英国【答案】C【解析】【详解】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C正确;西班牙、葡萄牙是15、16世纪的殖民强国,不符合“17世纪”“海上马车夫”,排除AB;18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7世纪”“海上马车夫”,联系所学荷兰的殖民扩张的史实分析解答。11.下列是一战期间中国纺织业盈利指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不包括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4.387.6136.9321.4370.56A. 辛亥革命推动B. 甲

9、午战争影响C. 一战影响D. 有识之士倡导【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年份“1915”“1919”年及数据“-4.38”“70.56”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原因有: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欧洲列强多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识之士的倡导等。而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明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都是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但不符合题意,排除。12.1518世纪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包括开展工业革命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建立世界贸易组

10、织A. B. C. D. 【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二战后,排除;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把那些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等,从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故正确,答案选B。13. 使人类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两位关键人物是( )A. 牛顿和瓦特B. 牛顿和爱迪生C. 瓦特和爱迪生D. 达尔文和瓦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故选A。爱迪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人物,因此B、C错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是在1859年,

11、当时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完成。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14.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A. 郑国渠B. 都江堰C. 漕渠D. 白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B项正确;ACD项是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排除。15.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A. 耦犁B. 曲柄锄C. 曲辕犁D. 翻车【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C项正确;耦犁出现在东汉,故A项排除;曲柄锄

12、出现在汉代,故B项排除;翻车是灌溉工具,故D项排除。点睛:“唐朝”“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是解题关键信息。16.据古罗马学者(公元前1世纪)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 汉代丝织业发达,远销地中海地区B. 绒棉等纺织品流行C 唐代丝织品传至欧洲D. 黄道婆改进丝织技术【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中“中国产丝达到极点”可知,中国的丝织业技术精湛、水平高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故答案为A项。绒锦、织金绒、天鹅绒出现在元明时代

13、,排除B项;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运输至欧洲,排除C项;元代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此时古罗马早已灭亡,时间不符,排除D项。【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7.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了当时A. 自然经济的衰亡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资本主义的萌芽D. 白银退出流通领域【答案】B【解析】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纸币迎合经济发展需要产生,B正确;A不符合事

14、实;C是明朝中后期出现;此时白银还没有进入流通领域。D错误。18.下列哪一件作品反映了北宋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A. 洛神赋图B. 步撵图C. 清明上河图D. 墨梅图【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题干信息“商品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百姓的经济生活状况,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根据所学可知,洛神赋图是描绘的是洛神与曹植的故事,步辇图所绘的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墨梅图画的是梅花,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19.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汉以来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隋唐时出现了交子C. 两宋时商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D. 清朝

15、前期我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出现交子,不是隋唐时期,所以B项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根据题意及所学可知,秦汉以来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宋朝商业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ACD三项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充满曲折,其主要原因是A 水陆交通不便B.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市与坊界限被打破D. 统治者绝对禁止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曲折是因为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长期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不是商业发展受束缚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市”“坊”界限被打破是在宋代,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古代中国前期是对外开放的,只有到了明清时期才采取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