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446621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B. 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C. 浓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D.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NaOH溶液洗涤【答案】C【解析】【详解】A用试管加热时,不需要垫上石棉网,可以直接加热,故A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要先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故B错误;C碱液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应立即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

2、液,故C正确;D皮肤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用抹布擦拭,再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切不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否则腐蚀更严重,故D错误;答案选C。2.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 分离Na2CO3溶液和CCl4,选B. 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C. 从NaCl溶液中提取固体NaCl,选D 粗盐提纯,选和【答案】A【解析】【详解】A、Na2CO3溶液和CCl4分层,应选择装置,不能利用过滤分离,故A符合题意;B、用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择萃取装置,即装置,故B不符合题意;C、从NaCl溶液中提取固体NaCl,选择蒸发装置,即装置,故C不符合题意;D、粗盐提纯,可溶解后过滤、蒸发,则选择装置和,故

3、D不符合题意。3. 实验室里需要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以下配制溶液的操作正确的是A. 称取7.6g硫酸铜,加入500ml的水,B. 称取8.0g硫酸铜,加水500ml配成溶液。C. 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D. 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答案】D【解析】由于容量瓶的规格没有480ml的,所以应该配制500ml。则需要硫酸铜的质量是0.5L0.1mol/L160g/mol8.0g,如果是胆矾,则需要0.5L0.1mol/L250g/mol12.5g,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4.下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与1L 1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物质的

4、量浓度相等的是A. 1L 1mol/L的NaCl溶液B. 1.5L 2mol/LNH4Cl溶液C. 1L 1mol/L的AlCl3溶液和1mol/L的FeCl2混合溶液D. 2L 1.5mol/L的CaCl2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1 molL-1氯化铝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L3=3mol/L,A.1 molL-1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1mol/L,A错误;B. 2.0 molL-1氯化铵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2.0mol/L1=2mol/L,B错误;C、1L 1mol/L的AlCl3

5、溶液和1mol/L的FeCl2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31+21)2=2.5mol/L;D. 1.5 molL-1氯化钙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5mol/L2=3mol/L;选D。考点:考查离子浓度的计算。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B. 25、101 kPa下,相同体积的H2和O2具有相同的分子数C. 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则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D. 2 mol CO2的体积约为44.8 L【答案】B【解析】【分析】A、前提是在标准状况下;B、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C、该气体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6、;D、没有指出气体所处的条件,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详解】A.标准状况下, 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选项A错误;B、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选项B正确;C、标况定义中的两个限制因素是温度和压强。但是气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强增大而减小,当这两个因素都偏离标准状态时同样有可能使对体积的影响相互抵消,即1mol 气体不在标况下体积也有可能是22.4L,选项C错误;D、由V=nVm可计算体积,但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则气体摩尔体积未知,无法计算,选项D错误;答案选B。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NA个

7、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B. 25 ,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 在常温常压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D. 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答案】B【解析】【详解】A项,氦气为单原子分子,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故A错误;B项,64gSO2的物质的量为64g/64g/mol=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故B正确;C项,在标准状况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0.5mol,分子数为0.5NA,故C错误;D项,标准状况下,水为液

8、态,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不是0.5NA,故D错误;故答案B。7.下列各组分类正确的是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纯碱盐酸烧碱二氧化硫B烧碱硫酸食盐一氧化碳C苛性钠醋酸石灰水水D苛性钾碳酸苏打三氧化硫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属于碱类,故A错误;B、一氧化碳和碱之间不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水属于氧化物,但是不会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苛性钾是氢氧化钾的俗称,属于碱,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三氧化硫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睛】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

9、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酸性氧化物: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胶粒直径大小决定的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使用微波手术

10、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丁达尔效是胶粒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胶体不一定透明的液体;根据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分析;胶体较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微波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详解】丁达尔效是胶粒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与胶粒大小有关,故正确;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所以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故正确;胶体不一定是透明的液体,胶体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固溶胶,故错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为氢氧化铁胶体,故正确;胶体属于介稳体系

11、,较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故错误;微波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血液属于胶体,所以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故正确,所以正确的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侧重于分散系知识的考查,注意胶体的性质,特别是胶体不一定透明。9.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 Na、Ca2、SO42、ClB. H、Mg2、CO32、SO42C. K、Mg2、SO42、NOD. K、Na、NO3-、HCO3-【答案】C【解析】【详解】A、Ca2+、SO42之间生成微溶物硫酸钙,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H+和Mg2+与CO32之间发生反

12、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K+、Mg2+、SO42、NO3之间不反应,能够共存,加入OH能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满足条件,故C正确;D、K+、Na+、NO3、HCO3-之间不反应,能够共存,但加入氢氧根离子后没有沉淀生成,故D错误。10.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B. 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C. 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32-+2H+=H2O+CO2D. 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答案】D【解析

13、】A. 浓盐酸与铁屑反应生成Fe2+ ,故A错误;B. 钠首先与水发生反应,故B错误;C. 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HCO3- + 2H+ = H2O+CO2,故C错误;D. Fe(OH)3的溶度积远远小于Mg(OH)2,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 + 2Fe3+=2Fe(OH)3 + 3Mg2+,故D正确。故选D。【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1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是置换反应的是A. H2 + CuOH2O + CuB. CaCO3CaO + CO2C. Cu + 4HNO3=Cu(NO3)2 + 2NO2 + 2H2OD. CaCO3 + 2

14、HCl =CaCl2 + H2O + CO2【答案】A【解析】【详解】A、H、Cu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存在H2置换Cu的置换反应,故A正确;B、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Cu、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生成物中并没有单质生成,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D、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点睛】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

15、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最常见的为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12.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是()A. 3S6NaOH=2Na2SNa2SO33H2OB. 2CH3COOHCa(ClO)2=2HClOCa(CH3COO)2C. 4HCl(浓)MnO2MnCl2Cl22H2OD. I22NaClO3=2NaIO3Cl2【答案】C【解析】A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中有2molS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有1molS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