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45524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 -23 K-39 S-32 Cl-35.5 Fe-56 Cu-64第 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新制的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光照条件下次氯酸分解生成氧气,故A不选;B新制的氯水呈酸性,碳酸氢钠与氯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不选;C氯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不会生成气体,故C选;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故D不

2、选;故选C。2. 下列物质中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的是A. 氯化钠晶体 B. 熔化的氯化钾 C. 氯酸钾溶液 D. 液态氯化氢【答案】B【解析】A、氯化钠晶体中含有氯离子,但是不能自由移动,故A错误;B、熔化的氯化钾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钾离子,故B正确;C、氯酸钾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没有氯离子,故C错误;D、氯化氢中只含有氯化氢分子,没有自由移动氯离子,故D错误;故选B。点睛:含有氯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而氯化氢、氯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离子能够自由移动,需要溶于水发生电离或熔融状态发生电离。本题的易错点为C,注意原子团要作为整体电离出来。3. 下列说法正确

3、的是A. 某化合物溶于水后所得的溶液能导电,所以此化合物是电解质B.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C.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D. 仅由一种元素构成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够导电,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溶液导电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发生了电离,CO2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B金属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因此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C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才是酸,如硫酸氢钠属于盐,故C错误;D.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

4、是纯净物,比如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4.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A. 镁、干冰、硫酸、纯碱、食盐 B. 碘酒、冰、盐酸、烧碱、硫酸钡C. 氢气、生石灰、硝酸、一水合氨、氯化铜 D. 铁、氧化铜、醋酸、碱石灰、小苏打【答案】C【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故B错误;C氢气、生石灰、硝酸、一水合氨、氯化铜分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故C正确;D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是碱,故D错误;故选C。5.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5、是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C.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D.标况下,4.48LH2O中含有氢原子数为0.4NA【答案】C【解析】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含有的氧原子少于1mol,故A错误;B1.8g NH4+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1mol NH4+含11mol质子,故0.1mol NH4+含1.1mol质子,故B错误;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46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组合的物质的量为1mol

6、,则含3mol原子,即3NA个,故C正确;D标况下,水不是气体,4.48LH2O的物质的量不是0.2mol,故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基础。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需要注意: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6. 同温同压下,向两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等质量的O2、O3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是32 B. 两个容器的体积之比为23C. 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 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答案】D【解析】A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

7、之比,等质量的O2、O3气体的密度之比为32g/mol:48g/mol=2:3,故A错误;B两个容器的体积之比为气体体积之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n=可知,等质量的O2、O3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48g/mol:32g/mol=3:2,故两个容器的体积之比为3:2,故B错误;C等质量的O2、O3气体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3:2,故C错误;D由B的分析可知,等质量的O2、O3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48g/mol:32g/mol=3:2,故D正确;故选D。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Na2O和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

8、成Na+和Cl-氯水长期放置会变成稀盐酸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氯气泄漏时人们可以用沾有纯碱溶液的软布蒙面并躲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去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后变为NaOHA. B. C. D. 【答案】C【解析】Na2O和水反应只生成碱,是碱性氧化物,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NaCl在水中电离成Na+和Cl-,电离过程不需通电条件,故错误;新制氯水中的化学平衡为:Cl2+H2OHCl+HClO,次氯酸见光分解,促进化学平衡正向进行得到稀盐酸,故正确;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而Na2O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Na2O2可作

9、供氧剂,而Na2O不行,故正确;纯碱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人会造成伤害,所以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的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向地势较高的地方跑,故错误;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首先被氧化成Na2O,Na2O与水作用生成NaOH,NaOH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生成Na2CO3xH2O,Na2CO3xH2O风化脱水生成Na2CO3,故错误;故选C。8. 某同学要配制480mL 0.4 molL-1KCl溶液,下列步骤叙述正确的是A. 称量KC1的质量为14.3克B. 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给溶液加热,然后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C.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会使结果偏高D. 定容

10、后,倒罝容量瓶摇匀、平放,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定容,会使结果偏高【答案】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容量瓶的规格,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且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因此需要选用500mL的容量瓶。9. 将饱和溶液FeCl3加入沸水中能制得Fe(OH)3胶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B. 含0.1mol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C. 向饱和溶液FeCl3中加入稀氨水,继续煮沸,能制得Fe(OH)3胶体D. 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淸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答案】B【解析】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

11、径的大小不同,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的为胶体,故A错误;B、胶体粒子是大量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所以含0.1mo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少于0.1mol,故B正确;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Fe(OH)3胶体,向饱和溶液FeCl3中加入稀氨水,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C错误;D、不能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淸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很多胶体也是澄清透明的,可以通过丁达尔效应进行区分,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这是容易混淆的。10.

1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出Na2CO3、BaCl2、NaCl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A. NaOH. B. AgNO3 C. H2SO4 D. CaCl2【答案】C【解析】A、NaOH与Na2CO3、BaCl2、NaCl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B、AgNO3与Na2CO3、BaCl2、NaCl三种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B错误;C、H2SO4与Na2CO3、BaCl2反应,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钡白色沉淀,与NaCl不反应,可以鉴别,故C正确;D、氯化钙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BaCl2、NaCl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C。11. 把0.5mol

13、醋酸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明显的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A. 5mol/L氯化铵溶液 B. 5mol/L硝酸 C. 5mol/L氢氧化钾溶液 D. 5mol/L氨水【答案】D【解析】A、100mL5mol/LNH4Cl溶液中加入0.5mol醋酸,得到100mL5mol/LNH4Cl和5mol/L的醋酸溶液,但NH4Cl电离生成的铵根离子水解和醋酸电离相互抑制,离子的浓度比原来的大些,导电性比原来的强些,故A不选;B、100mL5mol/L的硝酸溶液中加入0.5mol醋酸,得到100mL5mol/LHNO3和5mol/L的醋酸溶液,但硝酸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抑制醋酸电离,

14、离子的浓度比原来的大些,导电性比原来的强些,故B不选;C、100mL5mol/LKOH溶液中加入0.5mol醋酸,得到100mL5mol/LKAc溶液,离子浓度基本不变,则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故C不选;D、因5mol/L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的程度很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差,但0.5mol醋酸加入到100mL5mol/L氨水溶液中得到100mL5mol/LNH4Ac溶液,NH4Ac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则离子浓度明显增大,导电性变化明显,故D选;故选D。点睛:明确离子浓度与溶液的导电性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溶质一定的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加入醋酸时若离子

15、浓度变化不大,则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若离子浓度增大,则导电性增强。1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B. 向A1C1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溶液:A13+3OH-=A1(OH)3C.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H+OH-+Ba2+SO42- = BaSO4+H2OD.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答案】D【解析】A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2Na+H2O2Na+2OH-+H2,故A错误;B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溶液的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C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稀硫酸中,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错误;D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H2O+CO2,故D正确;故选D。13. 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 NaOH+H2SO4 与 Fe(OH)3+H2SO4 B. KHCO3+H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