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第一章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444150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第一章(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本章重点 1 地下压力特征 2 异常高压的形成及地层压力的预测 检测方法 3 地层破裂压力的获取方法 4 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2 难点 1 异常高压的形成及地层压力的预测 检测方法 2 地层破裂压力的获取方法 第一章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 一 地下各种压力的概念 一 静液压力 hydrostaticpressure 静液压力 由液柱自身的重力所引起的压力 其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与液柱的垂直高度或深度相乘 ph 0 00981 hl式中 ph 静液压力 Mpa 液体密度 g cm3 hl 液柱垂直高度 m 静液压力梯度 单位深度的液柱压力称为静液压力梯度 Gh ph hl 0 00981 第一节地下

2、压力特性 二 上覆岩层压力 Overburdenpressur 上覆岩层压力 地层某处的上覆岩层压力是该处以上地层 包括岩石基质和岩石孔隙中流体 总重力所产生的压力 式中 p0 上覆岩层压力 MPa D 地层垂直深度 m 岩石孔隙度 ma 岩石骨架密度 g cm3 孔隙中流体密度 g cm3 0 地层密度 g cm3 分段计算 地层密度的确定 密度测井法声波测井法 o Tma 2 11 T Tma Tf T 上覆岩层压力梯度上覆岩层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沉积岩的平均密度大约为2 5克 厘米3 上覆岩层压力梯度一般为0 0227兆帕 米 在实际钻井过程中 以钻台作为上覆岩层压力的基准面 三 地层

3、压力 formationpressue 地层压力 指岩石孔隙中的流体所具有的压力 也称地层孔隙压力 formationporepressue 用pp表示 正常地层压力 等于地层流体的静液压力 pp ph 异常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大于或小于正常地层压力 超过正常地层压力的地层压力 pp ph 称为异常高压 低于正常地层静液压力的地层压力 pp ph 称为异常低压 四 基岩应力 matrixstress 上覆岩层压力由岩石的基质颗粒 骨架 和孔隙中的流体共同承担 由岩石颗粒间相互接触支撑的那一部分上覆岩层压力 称为基岩应力 亦称有效上覆岩层压力 骨架应力或颗粒间压力 用 表示 Po Pp 五 地下各

4、种压力的关系 上覆岩层压力由岩石骨架和孔隙中的流体共同承担 因此上覆岩层压力 地层压力和基岩应力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当po一定时 减小 pp增大 0 pp po 所以 地层的孔隙压力增大 基岩应力必然减小 地层沉降压实的机理 沉积物的压缩过程是由上覆沉积层的重力引起的 随着地层的沉降 上覆沉积物重复的增加 下覆岩层就逐渐被压实 如果沉积速度较慢 沉积层内的岩石颗粒就有足够的时间重新紧密地排列 并使孔隙度减小 孔隙中的过剩流体被挤出 如果是 开放 的地质环境 被挤出的流体就沿着阻力小的方向 或向着低压高渗透的方向流动 于是便建立了正常的静液压力环境 于是地层水自上而下形成连续的正常的静液压力系统

5、正常地层压力的形成在地层的沉积过程中 随着上覆沉积物不断增多 地层逐渐被压实 孔隙度减小 如果地层是可渗透的 连通的 地层中流体的流动不受限制 称之为水力学开启系统 地层孔隙中的流体则随着地层的压实被排挤出去 建立起静液压力条件 形成正常压力地层 六 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异常低压和异常高压统称为异常压力 abnormalpressure 1 异常低压 abnormallowpressure 压力梯度小于9 81kPa m 即正常地层压力梯度 的是异常低压 产生异常低压的原因 1 生产多年而又没有压力补充的枯竭油气层 2 地下水位很低 2 异常高压的成因在地层被不渗透的围栅包围 流体被圈闭在地层的

6、孔隙空间内不能自由流通 称之为水力学封闭系统 的条件下 随着地层的不断沉积 上覆岩层压力逐渐增大 而圈闭在地层孔隙内的流体排不出去 必然承受部分上覆岩层重力 结果是地层流体压力升高 地层得不到正常压实 孔隙度相对增大 岩石密度相对减小 基岩应力相对降低 这种作用称为欠压实作用 正常地层压力的形成 异常高压的形成 其它原因 高的供水源 地质构造作用 造成地层上升 巨大地应力的挤压 水热增压作用 温度升高 流体体积膨胀 渗透作用 水由盐浓度低的一侧通过泥岩半透膜向高侧渗透异常高压的大小异常高压一般不会超过上覆岩层压力 但也有超过上覆岩层压力的特高压地层 由覆盖在高压层以上岩层的内力帮助上覆岩层压力

7、来平衡地层流体的巨大向上作用力 二 地层压力评价地层压力预测 钻前 地震资料法 测井资料法地层压力监测 钻进中 dc指数法 页岩密度法 标准化钻速法 一 地层压力预测地震法 声波时差法 页岩电阻率法 1 声波时差法声波 纵波 在单位距离地层内的传播时间 式中 t 单位距离的传播时间 s m 岩层密度 f E 岩石的弹性模量 岩石的泊松比 2 声波时差法检测地层压力的基本原理 1 声波时差与泥页岩孔隙度的关系 2 正常沉积条件下 泥页岩孔隙度与埋藏深度的关系泥页岩在地面的孔隙度可用声波时差表示 3 正常沉积条件下 泥页岩声波时差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4 基本原理在正常压力层段 随着地层埋藏深度的增加

8、 岩石孔隙度减小 密度增大 声波时差逐渐减小 在半对数坐标中 声波时差随井深呈直线变化关系 称之为正常趋势线 正常沉积条件下 泥页岩声波时差与埋藏深度的关系为 进入异常高压地层时 由于岩层欠压实 孔隙度相对增大 声波时差相对增大 则必偏离正常压力趋势线 据此可预测异常高压 并可根据偏离程度的大小定量计算地层压力 3 地层压力的计算常用方法 经验图版法 当量深度法 当量密度 某深度地层压力与等高液柱压力等效时相当的液体密度 4 地层压力预测步骤 1 收集声波时差测井资料 读取泥页岩点的声波时差数据 2 绘制散点图 引出正常压力趋势线 3 读出异常高压层段的实际 t和该深度D所对应的正常趋势线上的

9、声波时差 tn 计算 t tn 4 从经验图版上读出 t tn所对应的当量密度 p 5 计算地层压力 注意 声波时差不仅与地层孔隙度有关 而且受岩石弹性 地层流体性质 钻井液性能 测井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二 地层压力监测 检测 dc指数法 SigmaLog法 页岩密度法 标准化钻速法1 dc指数的概念宾汉钻速模型 Bingham 1964 Vpc Kne W db dd指数 泥页岩层 采用常用工程单位 式中 Vpc 机械钻速 m h n 转速 rpm W 钻压 kN db 钻头直径 mm 在正常地层压力条件下 若岩性和钻井条件不变 机械钻速随井深增加而减小 则d指数随

10、井深增加而增大 钻遇异常高压层 由于地层欠压实 机械钻速增大 d指数则相对减小 据此可评价地层压力 dc指数Rehm Meclendon 1971 研究了钻井液密度变化的影响 钻井液密度增大将导致机械钻速降低 d指数增大 提出了修正的d指数 称为dc指数 式中 n 地层水密度 d 钻井液密度 2 基本原理 在正常压力层段 若岩性和钻井条件不变 机械钻速随井深增加而减小 则dc指数随井深增加而增大 在半对数坐标中 dc指数与井深呈线性关系 称之为正常压力趋势线 当钻遇异常高压层 由于地层欠压实 机械钻速增大 dc指数则相对减小 偏离正常趋势线 根据偏离程度可计算出地层压力 3 地层压力的计算方法

11、经验图版法 经验公式法 当量 等效 深度法 1 经验公式法 式中 p 地层压力当量密度 g cm3 n 地层水密度 g cm3 dcn 所求井深处 正常趋势线上的dcdca 所求井深处 实际的dc 2 等效深度法等效深度 若深度为D的异常压力地层与正常压力段的某一深度De处的地层具有相等的dc指数 则可以认为两处地层的压实程度相同 基岩应力相等 即 dc D dc De 则 D De De处 po De De pp De D处 po D De pp D 井深D处的地层压力为 pp D po D po De pp De GOD GO Gpn De De 式中 Gpn 等效深度De处的正常地层压力

12、梯度 Mpa m 三 地层破裂压力 fracturepressure 1 井眼周围岩石的受力状态 1 上覆岩层压力po 2 地层孔隙压力pp 3 水平地应力 4 钻井液液柱压力ph有效地应力 岩石骨架应力 有效垂直地应力 基岩应力 1 po pp有效水平地应力 2 地层破裂压力某深度处地层破裂时所能承受的液体压力称为该处地层的破裂压力 用pf表示 它取决于井眼周围岩石的应力状态和岩石强度 地层开裂条件ph pp 3 3 2 1 3 预测方法 1 Hubbert Willis 1957 认为 三维不均匀应力状态 1 2 3 3 1 3 1 2 1 井内液压力必须克服地层孔隙压力和最小有效水平地应

13、力时地层才能破裂 2 Mathews Kelly 1967 认为 水平均匀地应力状态 3 2 Ki D 1 井内液柱压力必须克服地层孔隙压力和最小有效水平地应力时地层才能破裂 3 Eaton 1969 认为 水平均匀地应力状态 井内液压必须克服地层孔隙压力和最小有效水平地应力时地层才能破裂 4 黄荣樽 1985 认为 井壁岩石处于三维不均匀应力状态 1 2 3 水平地应力由上覆岩层压力和构造力两部分产生 当井内液压力超过井壁上某一点处的地层孔隙压力 切向 周向 有效应力和岩石的抗拉强度 地层开裂 式中 由现场压裂实验数据求得 St岩心抗拉试验求得 4 现场液压试验步骤 1 下套管固井侯凝后 钻

14、4 5米新井眼 2 上提钻头至套管鞋内 3 关闭防喷器 闸板 和节流阀 4 缓慢启动泵 小排量 0 66 1 32L S 向井内注入钻井液 5 记录注入量和立管压力并随时绘制二者关系曲线 6 当立压开始下降并趋与平缓后 停泵 7 求出地层的破裂压力 5 地层破裂当量密度Pf的计算 试验用钻井液密度 g cm3 漏失压力 MPa 试验井身 m D 注意 1 试验压力不应超过地面设备和套管的承载能力 2 此试验方法适用于砂泥岩为主的地层 作业题 在井深4000米处进行漏失试验 得到漏失压力pL 20MPa 所用钻井液密度为1 20g cm3 求地层破裂压力 思考 1 为什么现场一般在下套管固井后进

15、行压裂实验 2 液压试验时 如果井口压力接近地面设备的承压能力时地层仍未压裂 此时该怎么办 本节小结 一 地下各种压力的概念1 静液压力2 上覆岩层压力3 地层压力 地层流体压力 地层孔隙压力 4 基岩应力5 异常低压和异常高压的成因二 地层压力评价方法1 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声波时差法2 地层压力检测 监测 方法 dc指数法三 地层破裂压力1 现场液压试验2 pf计算方法 一 岩石的类型及结构特点1 岩石的组成岩石是矿物颗粒的集合体 颗粒之间或者靠直接接触面上的作用力联结 或者由外来的胶结物胶结 大多数岩石由两种以上的矿物成分组成 矿物是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物理性质的天然无机化合物 除了

16、硫 碳的矿物及少数金属外 绝大多数矿物是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主要造岩矿物一览表 P22 表1 1 第二节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 2 岩石的类型岩石可分为三大类 火成岩 岩浆岩 由岩浆 硅酸盐 容体冷凝而成 如花岗岩 玄武岩 橄榄岩 安山岩等 变质岩 火成岩和沉积岩等由于高温高压作用或外来物质的加入 改变了原来的成分 结构 变成新的岩石 如 花岗岩 片麻岩 石灰岩 大理岩 石英砂岩 石英岩等 沉积岩 母岩风化后的产物经过搬运 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如 泥岩 砂岩 石灰岩 白云岩 石膏 岩盐 在地壳中 火成岩占95 沉积岩约5 变质岩很少 在地表中 沉积岩占75 火成岩和变质岩占25 沉积岩类型 1 碎屑沉积岩母岩风化后的物质经机械沉积作用后形成的岩石 碎屑颗粒 岩石碎屑 矿物碎屑 由胶结物 泥质 铁质 钙质 硅质 胶结在一起 砾岩 颗粒大于1mm 主要是火成岩 变质岩碎屑 胶结物巨砾 1m 粗砾 100 1000mm 中砾 10 100mm 细砾 1 10mm砂岩 颗粒0 1 1mm 石英 长石 辉石 云母等矿物颗粒 胶结物粗砂 0 5 1mm 中砂 0 25 0 5mm 细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