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一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高一化学试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41020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一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高一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一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高一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一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高一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一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高一化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一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高一化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一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高一化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一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高一化学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一中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高一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P 31 Cl 35.5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0小题,共20分。)1海水淡化是应对水短缺的重要手段,所谓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下列方法中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A过滤法B蒸馏法C分液法D萃取法2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最本质的区别是A稳定性 B透

2、明度C分散质微粒大小 D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3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下列物质的使用量必须严格控制的是A氯化钠 B谷氨酸钠(味精) C碳酸氢钠 D亚硝酸钠4下列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6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BCD7粗盐中含有泥沙等杂质,将其溶于

3、水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下列操作顺序不合理的是ABCD8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硫酸钠灼烧时焰色反应呈黄色B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C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42- B Na+、CO32-、C1-、K+CMg2+、Ag+、NO3-、Cl- D

4、H+ 、Cl- 、Na+、HCO3-10已知有如下反应:2BrO3-+Cl2=Br2+2ClO3-,ClO3-+5Cl-+6H+=3Cl2+3H2O,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BrO3-ClO3-Cl2Fe3+I2 BBrO3-Cl2ClO3-I2Fe3+CClO3-BrO3-Cl2Fe3+I2 DBrO3-ClO3-Fe3+Cl2I2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0小题,错选0分,漏选2分,共30分。)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和冷水反应: 2Na2H

5、2O = 2Na+2OH-H2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 = AlO2-H2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 = 2Al3+3H2 D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 = 2Fe3+3H212Na2O与Na2O2混合物共2mol,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A2mol B3mol C4mol D无法判断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B标准状况下,铝跟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3.36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C标准状况下,14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D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

6、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0.1NA14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2:1 C3:1 D1:315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热时NaHCO3比Na2CO3更稳定B在水中NaHCO3比Na2CO3溶解度大C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比Na2CO3多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CO2的质量之比为11 16将40mL 1.5molL-1的 CuSO4 溶液与30mL 3molL-

7、1 的 NaOH 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c (Cu2+ )或 c (OH - )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ACu(OH)2 BCuSO4Cu(OH)2 CCuSO42Cu(OH)2 DCuSO43Cu(OH)217将钠、镁、铝各0.3mol 分别放入100mL 1 mol/L 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A1:2:3 B6:3:2 C3:1:1 D1:1:118氮化铝(AlN)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lN的摩尔质量为41gB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上述

8、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19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一定量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A3:4:1 B3:3:2 C6:7:3 D6:9:020在反应:3BrF3+5H2O=HBrO3+Br2+O2+9HF中(已知BrF3中Br为+3价,F为-1价),当有5mol水参加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和总的被还原的BrF3物质的量分别是A1mol、3mol B2mol、3mol C4/3 mol、2mol D3mol、1mol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9、50分)三 填空题21(10分)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1)钠在空气中燃烧 (2)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3)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_(4)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_(5)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_22(6分)阅读下面两条科普信息,回答问题:(1)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单质金属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2)在新生代的海水里有一种铁细菌,它们提取海水

10、中的亚铁离子,利用酶为催化剂把它转变成它们的皮鞘(可以用Fe2O3来表示其中的铁),后来便沉积下来形成铁矿;该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是CO2,反应后CO2转变成有机物(用甲醛:CH2O表示)。问题:这两则科普信息分别介绍了人体内和海水中的亚铁离子与铁离子(或者铁的高价化合物)相互转化的事实、方法和途径。这说明亚铁离子具有 性,铁离子具有 性,(1)中的维生素C是 剂,(2)中的CO2是 剂,写出(2)中的离子方程式 。四.实验题23(12分)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1) 只根据图I、II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填装置序号)_

11、(2)图III、IV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与实验III相比,实验IV的优点是 ;(3)若用实验IV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4)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当石灰水过量时,其离子方程式为_ ;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5)另有两瓶溶液,已知分别是K2CO3和NaHCO3,请你写出两种不同的鉴别方法。 。 。24(10分)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1.95克过氧化钠样品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1)以下三个符合在A中制取CO2 的装置是: 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2)若E中的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 。(3)反应完毕时,若测得E中的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为250mL,又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 (答“大”或“小”),这是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