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38098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l:35.5 Cu:64 S:32 N:14 C:12第I卷(共51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51分。)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C2H4的结构简式:CH2CH2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D. CH4分子的结构模型:【答案】B【解析】【详解】A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故A正确;B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乙烯的结构简式中需要标出碳碳双键,乙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2=CH

2、2,故B错误;C氧元素的质子数为8,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该氧原子可以表示为:818O,故C正确;D甲烷的比例模型为:,为甲烷的球棍模型,都是结构模型,故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比例模型与球棍模型、结构简式、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明确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的区别。2.下列指定粒子的个数比为1:1的是( )A. NH4+中质子数与电子数B. OH-中电子数与中子数C. Na2O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D. NH4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铵根离子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位10,故错误

3、;B、氢氧根离子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10,故错误;C、一个过氧化钠中含有2个钠离子和一个过氧根离子,故错误;D、硫酸氢铵晶体中含有一个铵根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故正确。考点: 物质的构成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阴、阳离子之间通过相互吸引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B. 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可判断HC1分子里存在离子键C.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 离子化合物一定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化学键叫离子键,A错误;B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不能判断HC1分子里存在离子键,氯化氢

4、分子中含有极性键,B错误;C断键吸热,形成化学键放热,则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正确;D离子化合物不一定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例如氯化铵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化学键、反应热及化合物判断等4.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B. 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 :1D. 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答案】D【解析】X位于I 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则Y位于第A。A不正确,例

5、如H2O中氢原子半径小于氧原子半径。B不正确,例如Na2O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是相同的。C不正确,例如H2O2、Na2O2等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 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不一定比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大C.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 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的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多的失电子能力强【答案】B【解析】【详解】A非金属氢,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所以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BLi原子半径大于第三周期从Al开始向

6、后的元素原子半径,故B正确;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错误;D失去电子能力强弱与失去电子数目多少无关,与金属性有关,如Ca失去电子能力比Na强,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难度不大,B为易错点,注意“周期数越大,元素的原子半径就越大”,此规律成立的条件是在同一主族中。6.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 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D. 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答案】A【解

7、析】【分析】放热反应实质是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详解】A.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 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C.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无关,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及外界条件有关,故C错误;D. 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把核能转化成电能,故D错误;答案选A。7.下列关于石油及其所得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B. 石油经分馏得到多种烃,有纯净物,也有混合物C. 实验室石油分馏 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一些碎瓷片,防止暴沸;冷凝管上口进冷水,下口出热水;D.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鉴别分馏

8、获得的汽油和裂化获得的汽油【答案】D【解析】【详解】A. 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故A错误;B. 石油经分馏得到的都是多种烃的混合物,故B错误;C. 实验室石油分馏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一些碎瓷片,防止暴沸;冷凝管下口进冷水,上口出热水,故C错误;D. 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直馏汽油为饱和烃,可用溴水鉴别,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但是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石油的催化重整是化学变化。8.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

9、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后的记录:Cu为负极,Zn为正极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SO42向Cu极移动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气体电子的流向是:CuZn正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在铜锌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Cu为正极,H+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 H2,所以Cu极上有气泡产生。SO42带负电荷,向负极移动,电子由锌流出,经过导线流向铜,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 H2。【详解】Cu为

10、正极,Zn为负极,故错误;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故正确;SO42带负电荷,向负极Zn移动,故错误;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 H2,故正确;电子的流向是:ZnCu,故错误;正极反应式:2H2e= H2,发生还原反应,故错误;综上正确;答案选B。9.把金属M放入盐N(NO)3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M+N2+= M2+N,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金属M和N有可能跟水反应B. M和N用导线连接放入稀H2SO4中,一定构成原电池,且N极上有H2放出C. M和N用导线连接并平行放入N(NO3)2溶液中,一定构成原电池D. 由M和N构成的原电池,M一定是负极

11、,且N上一定产生H2【答案】C【解析】【分析】由反应:M+N2+= M2+N可知,M的金属活动性在N之前。【详解】A.若N能与水反应,则M更易与水反应,由方程式可知M、N都不与水反应,故A错误;B.原电池内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M、N分别为Cu和Hg,则都不与H2SO4发生反应,故不能构成原电池,故B错误;C.由题干给出的方程式知能构成原电池,故C正确;D.若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或很弱的酸性,则N极上发生的反应是2H2O+O2+4e-4OH-,另外如果是铁、铜和浓硝酸构成原电池,铁是正极,铜是负极,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1)闭合回路;(2)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3)

1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4)熔融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10.100mL2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A、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增加了产生氢气的总量;B、形成原电池能加快负极金属的化学反应速率;C、加入蒸馏水可以将酸稀释,酸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减慢;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将酸稀释,酸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减慢;【详解】A、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增加了产生氢气的总量,故A错误;B、加入数滴CuCl2溶液,Zn与

13、氯化铜反应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C、加入蒸馏水可以将酸稀释,酸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减慢,故C错误;D、不影响H2的量,但稀释了盐酸,降低了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易错选项是A,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增加了产生氢气的总量。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2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A. c(SO3)0.4 molL1B. c(SO2)c(SO3)0.15 mol

14、L1C. c(O2)0.1 molL1D. c(SO2)c(SO3)0.4 molL1【答案】D【解析】【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由于硫元素守恒,c(SO3)+c(SO2)之和不变,据此判断分析。【详解】A.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由方程式2SO2 (g)+O2(g)2SO3(g)可知SO3的浓度变化为0.2mol/L,实际变化小于该值,故c(SO3)小于0.4 mol

15、/L,故A错误;B.由于硫元素守恒,c(SO3)+c(SO2)=0.2mol/L+0.2mol/L=0.4mol/L,故B错误;C.O2的浓度减小,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2完全反应,由方程式2SO2 (g)+O2(g)2SO3(g)可知O2的浓度变化为0.1mol/L,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故c(O2)大于0.1 mol/L,故C错误;D.由于硫元素守恒,c(SO3)+c(SO2)=0.2mol/L+0.2mol/L=0.4mol/L,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可逆反应特点,利用极限转化的思想来分析物质的最大浓度,但实际浓度一定小于最大浓度,难度不大。12.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