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知识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2438005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知识讲解(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 主编 凌捷 谢赞福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 月 广东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 培训 前言 应组织之约 我们编写了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 一书 目的是让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发展历程 重点技术和发展趋势 以及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 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参考之用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2 23号 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 切实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并积极开展面向全社

2、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主要内容 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的评价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信息化管理机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第1讲 第2讲 纵观全球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硬件为主的阶段 计算机主要当打字机和计算器使用 二是硬件 软件的阶段 以各种基于客户端的独立应用软件为主导 三是软件 网络的阶段 各种基于局域网 专网和互联网的多机版软件纷纷出现 四是网络 平台的阶段 以基于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流程化信息应用平台为主导 五是平台 自由创意的阶段 信息应用平台可为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自由度 满足从流程化沟通到非流程化沟通 从当前显需求到未来潜需求 从移动互联网

3、到物联网的全方位信息化需求 平台使用者可自主进行很多创造性的应用 既是平台上的演员 又是平台上的导演 1 3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 不仅使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平台 网络和平台 自由创意的新阶段 而且给我国几十万中小软件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 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1 准备阶段 1993年以前 2 启动阶段 1993年3月 1997年4月 3 展开阶段 1997年4月 2000年10月 4 发展阶段 2000年10月至今 1 3 1我国信息化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 在我国国民经济

4、进行调整的情况下 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 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 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 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 以此带动研究发展 生产制造 外围配套 应用开发 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 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1982年10月4日 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 1983年5月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 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 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抓紧 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把品种 质量放在首位 要把发展中小型机 特别是

5、微型机 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 要面向应用 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 迅速形成软件产业 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 加速人才培养 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 准备阶段 1993年以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 新的 工业革命 表明 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 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 既是一个机会 也是一个挑战 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 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 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 国务院成立 新技术革命对策 小组 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 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 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 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 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

6、产业 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 信息产业是最重要 最活跃 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 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 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 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为了加强对电子和信息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 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 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 发布了 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指出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 第一 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发展国民经济 为四化建设 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 为此 必须把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放在首位 第

7、二 电子工业的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 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 并确定集成电路 计算机 通信和软件为发展的重要领域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 七五 期间 重点抓了十二项应用系统工程 即邮电通信系统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银行业务管理系统 电网监控系统 京沪铁路运营系统 天气预报系统 科技情报信息系统 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系统 航天实时测控与数据处理系统 公安信息系统 财税系统 军事指挥系统 并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贴息贷款 支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技术和社会基础 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

8、 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6年3月 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 宜速作决断 不可延误 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即 863 计划 该计划投资100亿元 其中 信息技术相关项目的投资约占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 1988年5月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成立机电部 并将振兴电子产业的任务交机电部承担 随后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 更名为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 继续支持各行各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 取得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1988年至1992年 国家经济委员会 机电部 国家科委和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办公室 在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EDI技术 CAD CAM

9、以及MIS等领域 做了大量工作 不断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向纵深发展 2 启动阶段 1993年3月 1997年4月 我国信息化正式起步于1993年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 李鹏 朱镕基 李岚清等提出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启动了金卡 金桥 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 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 同年12月 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主席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 加强统一领导 确立了推进信息化工程实施 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1994年5月成立了国家信息化专家组 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参谋机构 为建设国家信息化体系 推动国家信息化进程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 1996年以后 中央和地方都确立了信息化在国民

10、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信息化在各领域 各地区形成了强劲的发展潮流 国务院于1996年1月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组长 由20多个部委领导组成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国的信息化工作 经过1993 1997年的建设与发展 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已经初步形成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和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即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建设国家信息网络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 培育信息化人才 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 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提出了信息化建设 统筹规划 国家主导 统一标准 联合建设 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的

11、二十四字指导方针 3 展开阶段 1997年4月 2000年10月 经国务院批准 1997年4月18 21日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圳召开了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 邹家华同志作了题为 把握大局 大力协同 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 为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的主题报告 曾培炎作了关于 国家信息化 九五 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纲要 的编制说明 胡启立在会议闭幕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吕新奎作了 1997 1998年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 的报告 许多部委和省 区 市 信息化主管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了交流发言 会议全面部署了信息化工作 通过了规划 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里程碑

12、 此后 全国的信息化工作从解决应急性的热点问题 步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有组织 有计划的发展轨道上来 1998年3月以后 随着国务院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将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建制并入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 负责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工作 为担负起研究制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指导各地区 各行业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作 协助业主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 组织协调和推进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研究制订有关信息资源的发展政策与措施 指导 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安全技术开发 推动信息化普及教育等职责 成立了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 国家信息化办公室 1999年2月 国家信息

13、化专家组变更为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专家委员会 1999年12月 根据国务院领导关于恢复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批示 成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担任组长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以继续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经过 八五 九五 的实践 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思路 为新世纪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积累了经验 奠定了思想基础 主要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4 发展阶段 2000年10月至今 1 正确认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 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的关系 提出 统筹规划 国家主导 统一标准 联合建设 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的二十四字信息化建设方针 实行政

14、府调控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方针 3 国民经济信息化与国家信息化的关系 以 三金 工程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突破口 并带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指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 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要求 加强宽带通信网 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 三网融合 健

15、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008年以后云计算 物联网的出现 正在形成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 人们将利用信息传感网络和分布控制系统 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全景式的服务 从而使信息化进入以信息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时代 主要标志就是宽带 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这对信息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要求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强化地理 人口 金融 税收 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实现电信网 广播电视网 互联网 三网融合 构建宽带

16、融合 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 以信息共享 互联互通为重点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中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是沿着 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 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 如金关工程 金税工程等 金 字工程 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 这一条线展开的 总的说来 中国的政府信息化进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即起步阶段 推进阶段 发展阶段 高速发展阶段 1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初 2 推进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末 3 发展阶段 1999年 2001年 4 高速发展阶段 2002 至今 1 3 2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 1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初 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 OA 工程 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的内部信息办公网络 1992年 为了推进政府机关的自动化程度 在政府机关普及推广计算机的使用 国务院办公室下发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 1992 25 该文件下发以后 在国务院办公厅统一指导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